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兰晓霞

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323700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教师在掌握学生学情上的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缺失,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局限性。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如确定明确的教学方向、实施科学设计、采用因材施教和动态化设计等方法。这些策略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应对现代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挑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旨在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引言

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成为指导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理念。特别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结合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大单元教学策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应对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策略。这些策略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个性的培养。

1 目前小学科学开展大单元教学出现的问题

1.1老师无法全面掌握学情,未能切实执行以学定教

在当今的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是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问题根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及认知发展有深入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对每位学生的学情进行详尽的跟踪和分析。此外,现行的教育评估体系往往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而非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和兴趣点,导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难以做到精准对接学生实际需求。同时,教师自身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的局限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许多教师尚未完全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1.2学生有畏惧心理,缺乏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常表现出明显的畏惧心理和学习积极性的缺失。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科学学科的特性使得学生在面对抽象概念和复杂现象时感到困惑和不安。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一系列不可见的微观过程和抽象理论,这对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是一个挑战。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结果而非过程,导致学生在面对错误和挑战时感到害怕,担心被负面评价。这种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阻碍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此外,教育环境中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忽视。在分数和等级导向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常常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压力,担心自己的表现不足以满足期望,进而导致他们对学习科学产生畏惧。

1.3未关注学生能力提升,老师的教学思维有待改进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关注不足,反映教师教学思维的局限。首先,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忽视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即通过科学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体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往往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脱节,进一步减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理念更新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新兴的教育理念。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2.1确定方向,科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策略首先需要明确教学方向,并实现科学的设计。确定教学方向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和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学设计应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学生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观察、实验、推理和判断能力。同时,教学活动的设计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如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习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科学原理和方法。此外,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进行创新,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而非仅仅关注知识掌握的程度。

在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向后,科学设计的实施成为教学策略的关键。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整合多元资源和方法,创造丰富、互动的学习环境。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科学概念通过视觉和互动方式为学生所理解。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符合他们兴趣和需求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这包括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共同成长。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设计始终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

2.2因材施教,动态化设计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核心。这一策略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对学生差异的敏感性和对教学内容灵活调整的能力。例如,对于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材料和挑战性任务,而对于需要更多支持的学生,则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此外,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

动态化的教学设计是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手段。这意味着教学计划和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和反馈进行实时调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持续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成果,从而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例如,如果某个科学概念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具体的实例或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反馈他们的学习体验和难点,以便更精确地调整教学策略。动态化设计还意味着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时事热点,引入新的学习主题和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是一个多维且复杂的过程,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动态化。这种策略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通过科学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不仅着眼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变得尤为关键,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因材施教和动态化的教学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未来公民。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将为小学科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117-119.

[2]方云艳.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