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细微情绪,提高情绪感知-----八年级情绪认知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捕捉细微情绪,提高情绪感知-----八年级情绪认知教学设计

朱健芝

甘肃省庆阳市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  745000

摘要:本课通过引导八年级学生了解情绪细腻程度的指标“情绪颗粒度”的定义,理解情绪颗粒度对自我情绪管理和与人交往的影响,介绍提高情绪颗粒度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以期增加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和感知力。在课程学习中学生能理解情绪是由想法而非事件引发,分析具体案例并且树立对自己的情绪负责的态度。

关键词:初中生,情绪认知,情绪颗粒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情绪颗粒度是什么,了解它对人的影响;学生能通过充实情绪词汇库、书写情绪日记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情绪颗粒度;学生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二、教学方式

情景创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各位同学,让我们一起看向白板,上面有两张图片。同样的半杯水,有人说还有半杯水,有人说只剩半杯水了,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他们有人乐观,有人悲观。

师:是的。乐观或者悲观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对一件事的看法不同,从而有不同的结论。今天我们将共同探索情绪认知的秘密。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师:你的朋友看起来像是刚刚哭过,见到他/她的第一句,你会对他/她说什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个选项:A.怎么哭了呀,什么事情这么难过?B.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大家觉得哪个问句更好呢?

(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回答的热情,大部分学生都回答:“我会选B!”)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的直觉很准确,但是为什么呢?答案B更合适,看见朋友像刚哭过,就真的代表朋友“难过”吗?让我们一起观看视频,观看时请留意,C罗共留了几次泪?每次是因为什么情绪?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们充满兴趣地观看了C罗历次赛场流泪的视频。)

师:我观察到很多同学们观看时被感动了,神情颇受感触。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视频中出现几次流泪,是因为什么?

生:四次。第一次伤心,第二次不甘,第三次痛苦,第四次欣喜。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丰富的情绪,非常细致。情绪分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和后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两者的定义。

生:基本情绪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如高兴、悲伤等。复杂情绪是人与人交流中学到的。每个人拥有的复杂情绪和对情绪的定义不同。

师:那大家想想大家对于情绪的感知相同吗?

生:不同。

师:(出示PPT)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和提示,猜一猜这三张照片分别传达出什么情绪。

(生分析、讨论、得出答案:生气、开心、恐惧。)

师:接下来让我们观看两个视频。

教师播放张同学将课本卷成筒状并嚎叫与申同学和同学赌橘子中有几个籽,赌赢后双手叉腰大喊“我是赌王”。

师:同学们对张同学和申同学的表现,感觉他们怎么了?

(大部分同学表示很夸张或者感觉这像情绪不太稳定。老师采访这两位同学,让他们表达自己这样行为背后的情绪。教师总结:人们对情绪的感受不同。)

(二)新知呈现

师: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个概念:情绪颗粒度,即对情绪的识别和命名能力。根据情绪愉悦程度和唤起水平高低将其划分为四个象限,同一象限中有多种情绪。以愉悦程度高的情绪为例,根据唤醒水平高低,可以从满意,到快乐,再到欣喜,甚至于可以是兴奋。那么我们先测测同学们对情绪的识别能力,让我们找一找诗歌的情绪吧。

(一名学生上台,在希沃白板上匹配诗歌和其匹配的情绪。)

师:这位同学完成的很好。那么老师现在念出一些诗句,请大家描述其中的情绪。

学生积极回应老师念出的诗句。

师:看来很多同学已经有了不错的情绪识别和命名的能力。那么大家可能会好奇,情绪颗粒度大小是什么样的含义呢?让我们进行一个类比实验。

(三)类比实验

类比1:豆浆过滤实验

实验器材:粗漏勺1个、细漏勺1个、现磨豆浆2杯、空杯2个;

实验过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用两个漏勺进行过滤。

让学生们共同回答得出实验结论:漏勺空隙越大,过滤效果越差,过滤后的豆浆口感越粗糙;漏勺空隙越小,过滤效果越好,过滤后的豆浆口感越细腻。将情绪颗粒类比为漏勺的空隙,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情绪颗粒越大,感受的情绪越粗糙;如果我们的情绪颗粒度越小,感受的情绪越细腻。

类比2:找找颜色

老师展示一副油画,并提问:这幅图里有哪些颜色?两位学生上台圈画并描述自己找到的颜色。

教师总结:如果情绪是画上的颜料,情绪颗粒度大的人,他们只能说出,我有红色,蓝色,绿色,紫色。而情绪颗粒度小的人,则具有更精准和细腻的描绘,这个是暗红色,这个靛蓝色,还有是草绿。

(四)角色扮演

师: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我识别不了和命名不了情绪对我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进行一个角色扮演。

(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并邀请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角色扮演内容:《你不是不生气吗》

小美约了小丽去了一家甜品店吃下午茶,拍照的时候,小美笑着对小丽说:“你是不是最近胖了呀,屏幕上的脸好像有点儿大。”说完这句话,小美发现小丽的表情不太好看,她有些担心自己的无心之语是不是伤害到了小丽,便问她:“我开玩笑的,你没生气吧?”

    小丽说:“没生气呢。”

    于是小丽又放心地继续开玩笑:“没减肥那就和我一起多吃点吧,你看我怎么吃都吃不胖。”

    小美说出的话句句踩雷,小丽在她的再三轰炸下终于爆发:“你能不能别再说了,没看出来我生气了吗?”

    看到小丽发脾气,小美也很生气,于是她怒吼道:“你不是说了不生气吗?”说完后起身就走。

(学生们生动有趣的表演迎来阵阵笑声。)

师:故事里的你,情绪颗粒度大还是小?这导致你理解还是误解朋友的话?

生:大,误解了。

师:这个故事的后续是:走在路上,小美越想越生气,回到学校后也好几天没理会小丽的示好。那么,谁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

(学生们选择了主动示好的小丽。)

师:大大咧咧的人常困于情绪中,当不良的情绪发生,除了“难受”“痛苦”,他们似乎再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所以我们通过以上表演可以看出:情绪颗粒度小的个体能够分辨不同情绪,更容易理解自己或他人,能更好地管理自己。情绪颗粒度大的个体难以分辨不同情绪,会造成人际沟通阻碍,陷入情绪的困扰。大家想不想提高自己的情绪颗粒度呢?

生:想。

师:老师自认为是个情绪颗粒度比较小的人,“喜悦”一词,因程度不同,可以描述为舒畅——愉悦——快乐——欢喜——狂喜。有没有同学能根据“愤怒”这一情绪,对以下的词汇进行排序呢?

(学生完成情况良好——情绪颗粒度小;学生完成情况一般——情绪颗粒度有待细致化)

(五)情绪细腻锦囊

教师展示制作的锦囊页面,邀请四位学生作为情绪管理大使抽取锦囊。情绪管理大使朗读锦囊内容。

锦囊1:增加自己的情绪概念库

《心情词典》一书描写了150多种情绪。《悲伤词典》里,记载了8000多种形容不同种类的悲伤的词汇。比如“嫌隙”就比“嫌弃”微妙,“疑忌”就比“怀疑”细腻,而“欣幸”也远比“高兴”多出更多联想空间。

教师:各位同学请回想,最近一次感到难过时什么样的难过,细致化地描述给你的同桌,看能不能引起共鸣?

(学生发言分享感受。)

锦囊2:改变认知

情绪ABC理论是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绪理论。ABC指的是:Activating event:激发事件,Belief:信念,Consequence:结果。情绪的ABC理论是指:激发事件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情绪后果,而是基于自身信念而产生的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导致了情绪后果。

师:小A周测考了59分,他认为自己运气太差了,计算题错得太多,心情低落,并惩罚自己不吃饭。他情绪低落的原因是?

生:认为自己运气差,计算题错得太多。

锦囊3:情绪日记本

记录情绪日记可以舒缓情绪,找出自身情绪地雷区,帮助你更好认识自身有怎样的情绪需求。

情绪日记本需要记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怎样的情绪与感受(尽量具体描写,记住:细致化的情绪颗粒度)并且及要及时记录。

师:请各位同学用三分钟时间书写最近三天让你印象深刻的情绪并与大家分享。

(学生认真书写后分享。)

锦囊4: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学生齐读宣誓词:我知道,好好表达我的情绪,懂我的人才会更多。我表达时应对人不对事,不给别人贴标签,不指责他人。我不会把自己情绪的责任推卸给别人,不会认为别人是自己负面情绪的根源。我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把负面情绪无限制地倾泻给他人。宣誓人:XXX。

六、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情绪颗粒度的定义和提高办法。                                                  

七、反思

本课程获得学生强烈反响,课程主题与学生息息相关;课程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方式围绕学生设计多种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4.注重交互式教学,实现师生、生生、生与文本、生与白板的多种互动。本课的不足之处:语言可以更加易于学生理解;整个课程的转折有时比较突兀,过渡不够自然.

简介:朱健芝(1993.04—)女,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与班主任工作。

本文系2022年度庆阳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的情绪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QYKT LX[20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