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普影视资源,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记录与交流能力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3

运用科普影视资源,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记录与交流能力的发展

陈晶

福州融侨幼儿园     350000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是亲身的探究行为。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成人应善于发现并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生活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和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科普影视资源在不同阶段的科学活动中提升幼儿的记录与交流能力。通过对幼儿观看科普影视作品的三个不同阶段(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支持策略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建议。在科学活动前观看科普影视作品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先前知识;在活动中观看有助于快速理解科学现象并掌握关键概念;活动后观看则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记录的能力,并丰富他们的科学词汇。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并为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

科普影视资源;科学活动;记录与交流能力

正文

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活动是培养儿童观察、探究、实验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科学教育往往忽视了对幼儿记录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科普影视资源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工具,能够在科学活动中有效提升幼儿的这些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是亲身的探究行为。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成人应善于发现并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生活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和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

《学前教育科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提出,“记录与交流”是幼儿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记录与交流的能力是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需要成人给予一定且适当的支持与指导。我园尝试运用科普影视资源,分别在科学活动的不同环节采用支持性策略来培养幼儿“记录与交流”能力:

一、科学活动前观影,激发兴趣与唤起经验

在科学活动前,教师可以选择与即将进行的科学活动相关的科普影视资源。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幼儿不仅能够激发对科学主题的兴趣,而且能够唤起他们已有的相关经验,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一)精选科普影片片段,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热情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子领域中,关于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教育建议中提出,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的做法可以是“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幼儿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在选择科普影片片段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时,关键在于挑选与孩子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例如,如果孩子们对身边的动植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展示蚂蚁如何搬运食物的影片。这样的内容不仅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而且能够引发他们对于自然界和生物行为的好奇心。

在观看过程中,幼儿会被影片中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情节所吸引,同时也能够接收到背后的科学信息。例如,孩子们可能会对蚂蚁的社会结构、分工合作以及它们如何适应环境感到好奇。这些科学信息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认知,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年龄较小的幼儿在观看这样的影片后,通常会非常兴奋地与教师分享他们的新发现。这时,教师可以适时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蚂蚁为什么要排队走吗?”或“蚂蚁是怎么找到食物的呢?”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思考和表述自己的观点,还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科普影片成为了连接幼儿日常生活经验和科学探究之间的桥梁,有效地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二)活动前用科普影片唤起幼儿经验 

在选择科普影片以唤起幼儿已有经验时,教师精心挑选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紧密相关的内容。例如,如果孩子们对季节变换中落叶的颜色变化感兴趣,教师可以剪辑一段展示秋季树叶变色的科普影片。这样的内容不仅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而且能够引发他们对自然界变化的关注和思考。

在观看这些经过剪辑的影片后,孩子们通常能够迅速回忆起自己在公园里捡到的五彩斑斓的落叶,或是在树下玩耍时观察到的树叶颜色的变化。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孩子们讨论他们以前见过的现象,比如:“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秋天的时候,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引导不仅帮助孩子们将新的科学信息与既有的经验相联系,还能够激发他们在科学探究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通过播放这些短而精彩的科普影片片段,时长大约2分钟,孩子们的注意力被牢牢抓住,他们的兴趣也被大大激发。对于熟悉的事物,孩子们能够更快地理解科学探究的重点,并且更愿意积极思考和主动交流。这种策略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孩子们能够在活动中更加自信地探索和学习。

二、在科学活动中观影,理解重点与掌握联系

在科学活动进行中,教师可以适时地使用科普影视资源,帮助幼儿快速理解活动的关键点,掌握科学现象的内在逻辑和联系。这种即时的视觉支持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一)提出关键性问题,聚焦幼儿科学观察

在小班的科学活动中,利用科普影片让幼儿直观感受平时不易察觉的科学变化过程——比如植物的缓慢生长——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然而,幼儿在观看这些充满魅力的科普影片时可能会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随着个人兴趣而漂移,导致他们的观察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在随后的分享和交流环节中,孩子们有时会讲出一些与科学原理不相关的想法。

为了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并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放映科普视频之前或观看过程中提出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例如,在开展小班吹泡泡活动时,教师可以播放展示肥皂泡形成及其颜色的科学原理的短片,同时提出指导性问题如:“泡泡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泡泡会在阳光下闪烁不同的颜色?”这样的提问不仅聚焦了幼儿的观察重点,还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从而促进了更深入的科学探究。

此外,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对比观察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泡泡并思考其中的原理,比如:“大泡泡和小泡泡落下来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仅能够系统地观察和思考,还能够学会如何将观察到的现象与科学知识相联系,从而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分段观看科普影片,引领幼儿深入科学探究

在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往往依赖于直观的形象和表现。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经常难以捕捉科学现象中那些不可见的因果逻辑,有时甚至会做出错误的因果判断。然而,科普影片能够以直观、生动且有条理的方式展现科学原理,帮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将精选的科普影片(如展现科学现象变化)按步骤剪辑成一系列短视频,教师可以支持幼儿反复观看和参考,辅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复杂科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大班幼儿中,陀螺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孩子们热衷于分享自己的陀螺特点,包括转速、类型(攻击型、防守型或综合型)以及攻击技巧。通过分段观看科普影视资源,可以有效地引领幼儿逐步深入理解陀螺背后的科学原理。当幼儿想了解陀螺运动原理时,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展现陀螺的运动特点(如旋转速度、平衡性等)的片断,理解陀螺旋转时的细微变化和力学表现;当幼儿动手制作和尝试发射陀螺,并记录下观察结果时,教师利用视频中展示的发射技巧,指导幼儿如何更好地操控陀螺。教师根据幼儿的理解和探究进度,灵活调整视频内容的播放顺序和教学节奏。分段观看允许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吸收和消化每一个科学点,同时也便于他们针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重复学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陀螺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物理概念。

实践证明,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观看精心挑选的科普影视作品,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视觉情节和专业的解说词,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科学术语,并全面观察到科学现象的发展过程及其细节。此外,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他们还可以重复观看特定的视频片段,以自己的节奏深入进行科学探究,这样的过程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领幼儿走向深入的科学探究。

三、科学活动后观影,记录与交流的提升

科学活动结束后,再次观看相关的科普影视资源,可以帮助幼儿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此时,重点是帮助幼儿学会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来记录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同时借助影片中的科学词汇和规范的讲述结构来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一)利用科普影片回顾探究过程鼓励幼儿以多种方式记录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虽然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和探索,但在分享交流环节往往表现欠佳,大多数幼儿仅能简单地说出探究结果,缺乏记录的习惯和能力。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借助科普影片,帮助幼儿回忆并梳理他们在科学活动中的整个过程,包括提出的问题、制定的计划、做出的预测以及实验的方法等。通过这种方式,科普影片作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辅助工具,不仅加强了幼儿对活动的记忆,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记录的欲望和能力。

以大班科学活动喷水瓶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选取一段科普影片,该影片展示了喷水瓶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种类喷水瓶的实际操作情况。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暂停影片的关键时刻,引导幼儿回顾并讨论他们在使用喷水瓶进行探究时的经历和感受。同时,教师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探究过程:(1)绘制探究图谱:教师可引导幼儿绘制自己使用喷水瓶的步骤图,标注关键的操作点,如装水、按压喷头等。(2)实验日记:教师指导幼儿记录实验中的观察结果,比如水喷射的距离、喷射的形状等,并附上相应的日期和时间。(3)拍摄实验视频:利用平板电脑或手机,让幼儿亲自拍摄实验过程,再利用编辑软件剪辑出关键的探究片段。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记录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加深刻和系统地理解喷水瓶的工作原理及实验过程,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创造能力。这样的科学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在知识层面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在思考、沟通和创新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还帮助幼儿从多个角度探索事物与现象,有助于幼儿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二)借助科普影片旁白提升幼儿语言交流能力

在科学活动中,纪录片的旁白解说词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词汇和准确的术语,还展示了如何以规范和条理清晰的方式来描述科学现象。通过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后理解和运用这些科学词汇,教师能够有效地支持孩子们表达对物体和现象的认识,并提高他们的交流水平。

以大班科学活动“稻子闯关记”为例,教师首先可以让孩子们观看有关水稻生长过程的科普影片,留意并学习旁白中的科学用语和叙述结构。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模仿这种风格,从不同角度描述自己对于稻子生长过程的理解,从而使他们的表述更加连贯、完整和有序。

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他们使用更多样化、复杂化和开放式的方式进行记录和交流,如绘制图画、创作符号、利用数字和图表等。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表达方式,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帮助自己在科学探究中进行记录和交流。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幼儿的探究活动变得更有组织、有目的和持续,还能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这样的支持策略,让幼儿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他们提出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物与现象,从而提高科学探索活动的整体质量。

科普影视资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其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幼儿的记录与交流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合理地将科普影视资源融入科学活动的前、中、后各个阶段,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以及有效地记录和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进一步探索科普影视资源的多样化应用方式,以及如何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李雅萍.浅谈科普影视园本资源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73-75.

[2]朱雄.幼儿科学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与选用原则[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0-11.

[3]林琳.科学活动中幼儿记录与表征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3(36):173-175.

[4]段文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与表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陈阿霞.浅谈科普影视园本资源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02):21.

[6]施燕 何敏 张婕.学习儿童科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9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