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钟舒逸

舒城县实验小学花桥路校区  安徽省六安市  231300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科目。由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用性和基础性,决定了语文学科跟学生的关系最密切,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直接。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解开学生心结,帮助学生融入班级大家庭,重拾信心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引言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是健康成长的保障。心理健康是其中主要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性的学科教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实用性,决定了其跟学生思想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从多方面获取成长的动力。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现代所需的健康心理为主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发展学生的性格品质、心理适应能力和内在动力,同时也为了健全学生的人格和维护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对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有利于教学、促学、稳定社会的教育工程,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2.1营造和谐氛围,调动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制约因素有很多,教师需要摆正自身位置。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服务,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有多种期待,教师在导学环节要做好内容的筛选,结合教情和学情实际展开设计,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如教学《走月亮》,这是一篇小品文,文笔细腻,场景描写精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进入情感朗读环节,体味作者情感表达。为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教师设计了背景音乐,要求学生现场展开情感诵读训练活动。学生纷纷要求展示,课堂互动气氛逐渐形成。这篇课文讲述作者小时候与妈妈月下散步的情景,教师鼓励学生回顾童年生活,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学生主动响应,开始介绍自己的童年经历。有讲述外出游历的,也有介绍亲子活动的,还有展示生日故事的,每一件事情都温馨、和谐。教师鼓励学生制作配乐诵读音频,回家之后播放给父母听,学生对这样的训练任务充满期待,踊跃报名,教师负责设计和制作,课堂学习气氛火爆起来。学生排队制作配乐诵读音频,说明教师设计是比较成功的。教师示范诵读有背景音乐的配设,学生感觉良好,自然进入到深度阅读环节。特别是学习作者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学生积极响应,教与学达成更多契合。教师鼓励学生现场制作培养诵读音频,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有更强回应,其训练效果显著。

2.2借助教材,挖掘形象,树立正确意识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在从教学中挖掘情感教育内容上,并引导学生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其实,小学语文教材是我们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间接的材料,虽然它是由一篇篇生动的课文组成,但是编者在其中设立了一组组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材料,在语文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让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同时,通过教学的优化,为语文教师充实教学内容找到新的方向,充分找到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切合点。就拿六年级下册教材来说,第一单元一组课文就是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四篇文章,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祖国风貌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同时又是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血有肉的凭借物。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就不仅仅教授文本传达的语文知识,更加注重学生这类写景文描述的景色形美、意美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对祖国美景的热爱之情,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祖国的富饶、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自身对祖国美景的喜爱,最终为之自豪,产生热爱祖国之情,进而上升到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2.3把握契机,适时渗透

“以文化人”是语文学科遵循的基本育人方式。“化”更强调的是“潜移默化之化,春风化雨之化”。语文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我们有效把握契机: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快捷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利用。比如,在教学《跳水》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猴子抢走孩子的帽子后,孩子为什么要不顾一切抢回帽子?请大家结合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说一说。有的学生说:“孩子看见猴子在撕自己的帽子,行为非常调皮,有一种被挑衅的感觉,所以生气极了。”有的学生说:“水手们的嘲笑,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所以一定要夺回帽子,一定要争口气!”教师追问:“孩子的做法好吗?如果你就是那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帽子要不要无所谓,猴子觉得好玩就行。”有的学生说:“猴子毕竟不是人,没有我们人类聪明。我可以用它最喜欢的香蕉或者其他东西逗它,跟它换帽子。这样既能让大家开心,又拿回了帽子,两全其美。”还有的学生说:“周围有很多大人,我可以寻求大家的帮助,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肯定会想出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教师总结与评价:“同学们能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想法比课文中的孩子更合理。这说明你们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遇事沉着冷静,这对你们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此案例中,教师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换位体验课文中孩子的心理,再联系自我,根据生活经验,谈谈假如自己是那个孩子,遇到那样的情况会如何处置,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遇事要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慌张和冲动,而要寻求有效办法,合理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又不失时机地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

2.4注重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以正面鼓励为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心理需求,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积极鼓励和肯定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让学生对学习有足够的自信心和驱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其次,采取多元评价。每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明辨是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评价自己,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

结束语

语文学科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小学生学习语文,要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形成多方面的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体验成长的快乐,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真正把学习知识跟历练人格结合起来,不断获取学习的动力,获取成长的动力,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33):55-56.

[2]徐立婷.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大众心理学,2020(10):15-16.

[3]汤希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