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电子cad》课程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电子cad》课程改革初探

历锦文

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221131

摘要:《电子cad》课程属于一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践类课程,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软件的操作能力,是这一课程开展的重点。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该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工学一体化”的角度入手,试着分析了《电子cad》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电子cad;课程改革;探索

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元器件层出不穷,而相关的电子电路设计也更加复杂,想要利用手绘的方式进行实现十分的困难。为此,就可以利用电子cad来实现。不过,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电子cad》课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为此,从业教师还需要积极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电子cad》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电子cad》课程时的效果其实并不理想,而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在学习《电子cad》课程时,整个绘制与学习的过程会比较枯燥,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其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1]。第二方面,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把《电子cad》课程与其他专业设计课程进行衔接,学生在学习后也没有进行后续的练习,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第三方面,在进行《电子cad》课程教学时,教师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软件的绘图制作方面,但是却忽略了关于软件与其他软件之间对接的有关内容,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软件的使用而言十分的不利。

二、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电子cad》课程改革思路

“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电子cad》课程的改课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向,从课堂入手。在现代化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展示,再与理论性内容相结合,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与此同时,针对课后布置的作业,除了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外,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针对一些优秀的作业,则可以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进行学习[2]。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方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改善课堂较为枯燥的教学氛围。第二个方向,从企业的角度入手。《电子cad》课堂不局限于学校之中,同时也可以延伸到企业中,形成校企合作的协同管理育人模式。在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中去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去进行学习,通过半社会式的实践锻炼,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对企业的真实运行情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电子cad》课程改革策略

(一)依据岗位情况,确定课程目标

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前者在进行教育时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人才。因此,在对《电子cad》课程进行改革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迅速的适应岗位的实际用人需求,教师在为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对企业在新时期的实际用人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并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毕业后的问卷调查,来对后续的教学工作进行改革与优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总之,基于“工学一体化”模式下所进行的《电子cad》课程改革,还需要先依据岗位的实际情况,来对课程的目标进行确定,而这就需要教师对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有所了解,并完成课程的设置与目标的确定。另外,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教师也需要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特长,来对工作岗位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与实践之中。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工作场景,模拟企业实际的工作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场景中去进行学习与实操,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奠定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场景互换,推动实践课程改革

以往在进行《电子cad》教学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案例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出入。这就导致一些学生虽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状态良好,且学习到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却无法满足毕业后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比如,学校的实训室就是比较传统的实训室,只是单纯为实验教学的开展而设立,却并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配置相应的设备,导致学生在学校期间无法感受到与企业相似的管理与氛围,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更迅速的适应岗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就需要对《电子cad》课程进行改革,建立起“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大学校和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程度,并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用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学活动,使实训教学的内容可以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相一致。

(三)实施双线教学模式

《电子cad》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工学一体化”所开展的《电子cad》教学,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并需要把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结合到一起。比如,教师可以把课程教学安排在实训室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相关的案例,再把案例中的理论内容与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接着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明确设计的指标与要求,让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资料查找。在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受案例方案的限制,结合网络中的海量资源,并结合自己对于设计原理的理解,尽情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使每一名同学都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由于线下课堂会受到时间以及场地的限制,因此教师也可以引入线上的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各类网络视频以及网络课件等,让学生到相应的学习平台去进行观看。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该平台及时和教师进行互动。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将更有利于实现“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总之,在“工学一体化”模式下,进行《电子cad》课程改革时,还需要从多角度入手,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深刻意识到,该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需要在后续教学中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到一起,实现真正的“工学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张茹,刘斯萌.“工学一体化”模式下《应用软件CAD》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102-103.

[2]廖颖丽.工学结合、岗位导向的电子CAD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教育,2020,(4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