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性发展型资助理论下资助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1
/ 3

可持续性发展型资助理论下资助措施探究

刘建飞1,张珏冬,黄庆*

(1.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衢州;2.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衢州;3.衢州学院)

摘要:本文以可持续性发展型资助为理念引领,在已有文献研究及理论渊源梳理的基础上,把握学生资助与学生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持续性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应以持续性发展为目标。通过分析现阶段高等院校资助育人的现状,分析现阶段院校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及院校学生的发展需求,融合持续性发展型资助理念,着力从思想引领、能力提升、致力于学生发展等方面实现持续性发展型资助。

关键词:持续性发展型资助;能力提升;学生发展

一、引言

教育最能体现公平和正义。国家以政策、制度育人作为落脚点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为了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对德才兼备的学生进行物质与金钱激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助运行体系,持续性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家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23年报告显示,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项普通高等高校资助已实现“奖、 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年资助人次1.6亿,年资助金额2900多亿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级教育、财政等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全面深化资助育人,持续加强规范管理,推动学生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高等院校对于学生资助工作开始由补助型向育人发展型资助推进。即以帮助学生解决物质和经济困难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学生创造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以及学习能力和人格的培育。成亚平、王敬波[1]在文章《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制度研宄》—文中对现有的高校资助制度充分进行研究,阐明了我国出台的一系列高等学校学生资助的政策和规范,需要深入的实践来完善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毛箴琪[2]发现随着资助体系在高校中的完善,贫困大学生的终身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其内驱力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杨柳艺、吴敏、杨莹[3]以“精准扶贫”作为工作理念从三个方面入手构建高校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通过项目实践发现对贫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显著。周燕[4]探索并实施从注重精准资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资助育人政策、注重个人发展需求等四个方面提出实现发展型资助的有效途径,以受助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目的,为高校发展型资助提供可参考模式。可佳欣、李瑞欣[5]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信息化共享平台,运用聚类分析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当前资助工作的局限性,精准预测贫困生的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资助的精准化和全面性。

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发展到现在已呈现多样化,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目前已有大量文献研究、分析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分析,能更好提升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作用,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生资助中融入持续的劳动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中,筑牢“人才自主培养”的根本,资助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发展型资助教育已发展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项技能教育,更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和机器,导致许多大学生对社会劳动的认识和体验逐渐淡化。发展型资助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学生能够收获到实践的重要成果,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和职场适应能力都具有着显著的提升。

其次,发展型资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勤工助学岗位中,学生可能面对不同困难和挑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清除障碍,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发展型资助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通过参与劳动,学生能够解除到不同社会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从而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提升职业情感。同时,劳动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尊重职业。

三、可持续性发展型资助理论的新时代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校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旨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需求,实际上并不能起到资助育人的作用,在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存在很多不足。部分岗位基本是以简单、跑腿为主的重复性劳动岗位;部分岗位基本上以办公室坐班为主,这样会失去资助育人的意义,满足不了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型资助的需求;部分技术型岗位由于学生上岗学习时间较少,对工作要求不能及时掌握,工作上容易出现纰漏,往往导致岗位的人员更替频繁;部分高技术要求的如实验室助理、高级行政助理等工作,对于应聘学生专业能力有一定要求,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法在现实的成长初期适应该部分岗位需求。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可在招募勤工助学时候注重学生劳动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培养,例如针对某些技术工作或任务,通过学生组建勤工助学团队以老带新的可持续运行模式,培养学生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强受资助学生的成就感和劳动体验感,实现从受助到自理的持续性发展,达到持续性发展型的育人效果。新的发展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从给予型向持续性发展型资助的转变已成为趋势。经济助困与教育引导相辅相成。发展型资助主要以教育引导为作为发展方向,以学生的内生动力作为持续性关键因素,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资助是助人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以育人为目的,构建“经济扶持+教育发展”的双重支持模式,形成“解困-育人-成长-反哺”的高校循环,这是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基于已有经验,高等院校可挖掘并盘活校内资源与校外力量,聚焦于学生的持续性发展需求,始终围绕教育引导的核心设计具体的资助活动,建立发展项目清单,实现资助工作的多方向发展,提升资助学生的劳动体验,如高校可积极挖掘市场资源,与具有较强的专业对口的企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勤工助学、实习就业的岗位。通过工作实习,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还可以助力职业成长,为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且在经济支持的基础上实现更具力量的教育引导。

四、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构路径

(一)满足贫困学生的持续性发展需求

发展型资助已经在各高校中铺天盖地的开展,需要在实践的路径中不断完善。发展型资助的监督机制就有待加强,高校资助工作的兜底性特征,决定着资助政策整体上会更侧重于经济帮扶。贫困生除了经济压力较大以外,还会存在因经济压力而出现人际交往时的自卑、内向的心态,从而不善与人交际,更有甚者在大四毕业之时由于个人综合素质测评较低而导致求职不理想。因此,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这些心理需求、社交需求、个人发展需求等是持续性发展型资助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构建以来,内涵式发展型资助模式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助力了千千万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其中,很多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这一重要途径,磨炼了性格,锻炼了意志,提高了能力。发展型资助育人内涵式体系能够从经济、心理、专业技能、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着手提升受助学生综合素质,满足贫困生的发展需求,从而更高效地落实国家资助育人政策,发挥资助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地关注学生非经济类的帮助,立足学生成长成才视角,全方位对学生开展帮助。

对于有专业要求的岗位,要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导师指导、项目参与等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对基础性服务岗位、咖啡师、快递、食堂服务等社会性的岗位,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通过组织劳动教育等方式,重点培养受助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同时,利用大数据收集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需求和资助模式的探索,根据思想研判、心理需求、学习状态、能力提升等多维度需求,合理设计持续性发展型资助项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咨询、鼓励参与科技竞赛、引导通过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宽发展路径、增强综合素质,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与社会接轨节奏。随着勤工助学活动内涵式发展,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社会认知,丰富社会经验,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不断完善和打造自己。

(二)教育引导作为资助的首要目标

教育引导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持续性发展的内驱力,建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持续性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面向社会性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根据生涯的探索通过人格塑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通过生涯的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分析和定位并制定不同时期的发展任务。通过持续性发展型资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明晰的职业价值观,明确在大学校园中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感受祖国人民对中国梦伟大进程的强烈愿望,明确“复兴梦”伟大愿景中要求我们所担任的重要角色,増强建设祖国伟大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实际问题中以自我的实际行为感染身边的人,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来带动更多的人,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夯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从而培养一个勇于担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其次提升学生的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将根据不同学生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方面因素,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依据社会需求掌握相关职业技术,并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一方面可让学生将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应用于勤工助学岗位之中,为社会、学校拓宽了资助工作的路径,同时又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实现双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实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三)可持续发展性作为最终目的

可持续性发展是指资助育人工作的进程要有连续性,既要满足当前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要,保证其身心和谐持续的发展,又要满足不同个体的合理性需要。发展型资助则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融入到高校资助工作中的一种全新理念。可持续发展性是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经济的援助只能是暂时的,更需要的是长久的发展,而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则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让学生有坚持下去的兴趣和动力,通过自己双手持续的获得劳动报酬,从某种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谋生手段。对于学生资助工作本身来说,积极反馈的评价考核机制,能够在动态资助学生的同时,发现动态资助过程中的出现的不同问题,不断动态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能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将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与生存环境的内在诉求与想法,得到积极地反馈,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需求与成才需求。

(四)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推进资助育人

大数据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消费情况、学生活动参与情况、心理普查等数据,精准研判受助学生的知识、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困境和需求,这与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技术需求高度契合,精准识别资助对象。高等院校每位学生的具体状况有所不同,不同专业学生个体的发展规划和观念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以受助者的目标为导向,精准判别需求,按各自所需进行区别资助。精准识别要建立量化认定指标体系,以此对学生的综合情况做精准研判和有效区分[6]。因此,高等院校可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科学的精准识别指标体系。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消费水平、同学反馈、兼职情况、班级考勤、学分绩点、人际交往等数据制定学生的长短板量化指标,区分出学生的不同需求,并对其进行资助;二是建立完善的资助信息库。运用信息库动态管理与反馈,才能更好地发挥资助资源的调配。学校可运用大数据思维,有效建立精细化的数据库,深入收集学生关键信息,建立科学的数据模型,对受助学生的多维度发展需求进行区分。精准帮扶资助对象,是以资助育人为主线,全面统筹各方资源,依托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价值观教育等系统设计,实现高等院校资助育人效果深刻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归结不同数据源,对已建好的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及时知晓学生的贫困状况,同时了解资助项目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对于消费水平突然改变、学习状态下降、旷课缺勤等异常情况,通过大数据预警,资助工作管理者跟进继而开展思想引领、谈心谈话、心理援助等相关工作,从而体现资助育人工作的人文关怀特征,而人文关怀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大数据开展隐形资助,例如以学生饭卡的消费情况,以科学的评判标准精准“画像”,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学生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元钱等筛选标准,就可以大概勾画出学生们的经济情况

[7],体现出大数据技术准确地掌握学生在校的各种行为,研判隐形贫困生群体。

(五)强化持续性帮扶,提升资助生就业质量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因为各方面资源不足而导致就业困难,资助工作在为保障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更应关注其高质量就业,相比而言经济困难学生会面临更多就业困境,首先就是学生心理障碍,可以建立团体辅导与个案“菜单式”培养等建构心理帮扶,帮助贫困生群体勇于直面困难,帮助他们掌握积极应对困境的良好心态,增强自我效能感。此外,部分贫困学生会存在自卑心理,对自身条件,如外貌、能力、工作、学习等方面评价过低,远离大学生群体而导致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影响职业规划,并使他们在职业发展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则是全方位发展不足导致的综合素质较差、职场竞争力不高的阻碍。应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校期间通过持续性发展型资助提升其自学能力、提供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创新等方式,全面提升高校资助学生综合能力。高校应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困境,以持续性资助为路径提升其就业信心和能力,帮助其走出就业困境。资助与就业帮扶相结合,更能体现资助工作的持续性特征。学生在发展职业兴趣和能力条件下,结合专业需求和行业发展选择职业道路,持续性的职业能力发展将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成功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摆脱经济困境,最终和持续性资助工作形成闭环,摆脱贫困循环的现实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成亚平,王敬波.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制度研宄[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3

[2]毛箴琪.构建以激发学生内驱力为导向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J].成才与就业,2023(S1):97-98.

[3]杨柳艺,吴敏,杨莹.精准扶贫理念下高校院系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2023(23):37-40.

[4]周燕.“五个一”发展型资助育人质量体系探析[J].职业教育,2023,22(34):3-6+10.

[5]可佳欣,李瑞欣.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应用[J].山西电子技术,2023(04):61-63.

[6]苏扬婧,李波.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工作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09):157-159.

[7]用大数据发餐补“饱”暖学生心[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9(10):46.

基金项目:衢州学院2022-2023学年发展性资助项目(代码:018223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