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探究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汤金花

四川省大竹县第一小学  6351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孩子们未来数学之旅的基石。若不及时、有效地对这些“后进生”进行引导与帮助,恐将为他们的中学数学学习埋下隐患。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细心调研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与学习特点,针对性地改革教学方式,为“后进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重新点燃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有效的转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的深远意义

在我们温馨的小学教室里,总有一些孩子,在学习数学的旅程中走得稍显艰难。他们智力聪慧,却因种种原因——或许是学习态度、方法上的迷茫,或许是学习环境的某些不利影响——使得他们在数学的世界里进步缓慢,我们称他们为“后进生”。当新课标呼唤“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时,这些后进生的存在与成长,更牵动着每一位教育者的心。

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更是对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践行。它要求我们教育者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以他们的发展为中心,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困惑与需要。当有的孩子在学前就已熟练掌握了个位数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而有的孩子却还在迷茫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怎能不顾及这些孩子的感受,盲目加大教学难度呢?这样的做法,只会让那些本已在学习上感到吃力的孩子更加畏惧数学,为他们的未来学习之路投下阴影。

因此,尽管我们面对的是小学数学的起始阶段,但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需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我们一起努力,以温和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帮助这些后进生找回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让他们也能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二、深情关怀后进生,积极提升他们的课堂互动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单向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多彩舞台。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是知识探索的主体。他们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不仅收获新的知识,更在思维碰撞中发展自我,提升能力。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偏向那些优等生,特别是在课堂提问时,更容易将目光投向他们,而忽略了那些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孩子——后进生。这些孩子由于学习上的困难,往往难以跟上课堂的节奏,或者在理解教学内容上感到吃力,甚至在课堂上分心走神。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低,这无疑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深知在课堂上给予后进生更多关注和鼓励的重要性。我们会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水平的问题,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北师版小学数学《认识时间》这一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识别钟表的方法,并初步理解时、分、秒之间的时间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并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那些“后进生”,我在课前精心准备了一段多媒体视频,这段视频截取了每年春节联欢晚会新年倒计时的最后十秒场景。在课堂上播放这段视频时,我鼓励学生们一起大声倒数,感受时间流逝的紧张与期待,尤其是鼓励那些“后进生”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不仅直观地展示了时间的概念,还营造了一个欢乐、参与感强的学习氛围。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特意为后进生准备了一些实物钟表,鼓励他们亲手触摸、观察,并在大家的鼓励下尝试读出钟表上的时间。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我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这种将低难度问题留给后进生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成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生动有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还能让静止的图片动起来,更好地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当后进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多媒体课件,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以《认识圆》这一课为例,课后有一道练习题问:“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解释清楚其中的原理并不容易。这时,我们就可以请出多媒体教学的“神奇助手”了。通过制作分别用圆形、三角形、椭圆形做车轮的汽车动画,并模拟它们的行驶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只有圆形车轮的汽车行驶时车轴的轨迹是直线,而其他形状的车轮都会导致汽车行驶不稳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特意邀请那些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后进生参与到课件的设计和演示中来。他们不仅可以在设计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在参与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帮助后进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数学知识原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小组合作,携手共进——培养后进生自信

对于“后进生”来讲,他们常常因成绩的不理想而面临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内心充满了自卑,不愿意与同伴交流。久而久之,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上课时容易分心,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甚至产生了“数学与我无关”的消极想法。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状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精心策划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通过班主任的协助,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将他们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使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现优势互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富有实践性的数学活动,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暂时落后的学生结成对子,共同完成任务。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预习和复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倾心聆听,温情引导——后进生筑建良好的学习心态

我们常常发现,那些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薄雾。他们性格多偏内向,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内心深处充满了自卑,对学习也缺乏足够的信心。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周围环境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同伴的一个不经意眼神或话语——都可能让他们更加沉默,进一步封闭自己。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作为教师,深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数学教师的责任,更是整个教育团队,包括其他学科教师和心理教师,需要共同承担的使命。我们应该用温暖的心去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孩子。我们要细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用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这样,孩子们才能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和呵护,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也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建立起来。

、结

总之,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仅关乎学生未来能否顺畅地进行数学学习,更是影响其今后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改变固有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更高效、更灵活的学习策略。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期望能够逐步提升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深厚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凤霞.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