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3

医务人员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包红  杨松梅

(承德市中心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基金项目2021承德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编号:202109A185

摘要:目的 了解某市医务人员为3-17岁子女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市三所医院有未成年子女的医务人员新冠病毒及疫苗认知情况与接种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045份。接种意愿:709名医务人员对未成年子女具有新冠疫苗接种意愿。新冠病毒及其疫苗认知情况:新冠疫苗感染因素认知评分(5.001.22)分;新冠疫苗预防措施认知评分(4.791.32)分;新冠病毒及其疫苗总体认知评分(6.682.77)分。医务人员学历、新冠病毒疫苗的认知观望态度影响医务人员为其未成年子女接种疫苗的主要因素结论某市医务人员新冠病毒及疫苗的认知度较低,但接种意愿比较积极。

关键词: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意愿;认知程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且人群普遍易感,对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采取的各类公共卫生措施中,预防接种是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最有效措施之一1。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的研发与上市标志着新冠肺炎防控有了新手段。本研究旨在了解医务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三所医院三所社区医院3-17子女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5-8月对三所医院3-17岁子女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24题,包括基本资料、子女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新冠病毒及疫苗的认知情况、对新冠疫苗观望及推广态度等方面,知识型题目有感染因素和预防措施的考察。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利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收集问卷1054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045份,有效率99.15%。其中调查三级医院436份(41.7%),二级医院365份(34.9%社区医院244份(23.3%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7.511.35)岁年龄最大54,最小年龄25。其中男性472人(45.2%),女性573人(54.8%);医生403( 38.6%) ,护士469( 44.9%) ,医技人员119( 11.4%) ,行政后勤人员54( 5.2%)学历构成方面,中专及以下94人,大专279人,本科及以上672高级职称236,中级职称453,初级职称356

2.2接种意愿

医院人员对其未成年子女接种疫苗呈支持态度712份(68.1%),反对218份(20.9%),中立115份(11.0%)。

2.3认知情况

新冠病毒及疫苗的认知情况5个条目总体评分39分,平均(6.682.77)分;1045名医务人员中,423名(40.5%医务人员比较了解新冠疫苗、63861.1%医务人员认为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安全、574名(54.9%医务人员认为接种新冠疫苗有效新冠病毒感染因素新冠预防措施认知评分较低,最高为7分,平均分别是5.001.22)和(4.791.32三级医院的认知程度最高,社区医院的认知程度最低

2.4影响疫苗接种的单因素分析

影响新冠疫苗接种单素分析结果表明,医院层级文化程度、是否为医疗岗位本人是否接种过新冠疫苗、是否担心子女感染新冠病毒害怕不良反应以及对新冠病毒及疫苗的认知程度是医务人员对其未成年子女接种新冠疫苗可能的影响因素( P0. 05)

一般特征

X2

p

性别

3.849

0.138

年龄

8.525

0.056

医院层级

19.330

0.049

文化程度

56.319

0.001

岗位

17.569

0.036

职称

5.368

0.099

本人是否接种过疫苗

67.322

0.001

担心子女感染

48.779

0.001

担心不良反应

50.641

0.001

认知程度

79.354

0.001

2.5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接种新冠疫苗意愿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文化程度低相比,文化程度高文化程度中的医务人员更愿意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本人未接种过新冠疫苗接种史的医务人员相比,本人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医务人员更愿意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不担心子女感染新冠病毒

相比,担心子女感染新冠病毒的医务人员更愿意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害怕疫苗不良反应相比,害怕疫苗不良反应医务人员更愿意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与对新冠病毒和疫苗认知程度低相比,对新冠病毒和疫苗认知程度和新冠病毒和疫苗认知程度医务人员更愿意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

变量

参照组

β

标准误

waldX2

P值

OR值

文化程度高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低

1.86

1.09

0.35

0.28

23.44

16.69

0.01

0.01

0.414

0.377

本人接种过新冠疫苗

本人未接种

0.91

0.32

8.56

0.01

0.934

担心子女感染新冠病毒

不担心

0.88

0.42

7.38

0.02

2.255

不害怕不良反应

害怕

1.32

0.18

10.93

0.01

0.449

认知程度高

认知程度中

认知程度低

0.80

1.35

0.27

0.19

16.45

28.99

0.01

0.01

0.031

0.189

3讨论

3.1疫苗接种意愿

本调查显示,某市医务人员愿意为未成年子女接种新冠疫苗为68.1%接种意愿强,这与我国多地的研究结果一致2,但仍低于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反对为未成年子女接种新冠疫苗20.9%,这提示加强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新冠疫苗及新冠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很有必要。

3.2整体认知水平较低

某市三所医院及三所社区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新冠疫苗是否安全新冠疫苗是否有效、新冠病毒的感染因素和新冠预防措施认知度较低,仅有6.3%医务人员非常了解新冠病毒7.5%医务人员非常了解新冠疫苗40.5%医务人员了解新冠疫苗;在了解新冠疫苗医务人员中,83.9%355/423)的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比较了解新冠疫苗剂次48.0%203/423)的医务人员了解新冠疫苗的类别,这与武道荣3调查研究一致。与低学历人员相比较,高学历医务人员接触医学相关知识更多,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高学历人员的整体认知度高于低学历人员,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但整体认知水平仍较低。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认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专业医务人员新冠疫苗认知情况更好。

3.3医务人员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与影响因素

在调查中20.9%的医务人员不愿意为未成年子女接种新冠疫苗,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低认为我国防疫控制的好不担心子女感染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的不了解疫苗安全性的担忧。在影响因素中,本人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医务人员更倾向于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可能是对新冠疫苗的相关内容比较了解,这一点国内外研究一致4。担心子女感染新冠病毒医务人员更倾向于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重视疾病的预防,接种意愿也更岗位与医院之间可能存在着共线性,可能导致岗位与医院Logistic回归中结果不显著。高学历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接种疫苗呈支持态度,这些也正是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因此提高接种意愿的根本途径还是通过提高对新冠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另外,害怕出现接种新冠疫苗后产生不良反应,也是医务人员拒绝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因素。原因可能是当下成人新冠疫苗接种的部分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对家长心理产生影响,家长担心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4 建议

随着新冠疫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仍有低流行。随着全球新冠疫苗接种人数的增多,成人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验证5。 随着研发的深入儿童疫苗应用和推广必将是大势所趋。

4.1 进行差异化宣传,提高认知水平

人们对于新冠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冠疫苗筛查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的实施和推广6。针对不同特征的群体,相关部门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宣传。针对认知水平较低的人群医院可以通过开展新冠疫苗新冠疫苗的知识宣传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新冠疫苗新冠疫苗相关基本知识进行解读医院医务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主动认识到接种新冠疫苗的必要性,从医院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自身出发,切实提高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对新冠疫苗新冠疫苗的认知水平。

4.2 加强疫苗监管,降低安全风险

在感知风险因素的相关分析中,我们能够得知,降低感知风险将提高接种新冠疫苗的行为意愿。严格把控疫苗等药品进入流通市场前的质量安全,加强疫苗管理体系和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疫苗等药品的市场流通监管制度,提高接种疫苗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着力规范完善质量安全管理流程,从而保障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升公众接种疫苗的体验感。

4.3 考虑人群差异,制定新冠疫苗策略

本文医务人员为例,进行医院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因素调查,不同职业人群的认知水平及疫苗的接受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制定策略时,应当充分考虑人群的文化背景,实施差异化的策略及宣传方式。如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及不同年龄段,有针对性地对新冠疫苗适龄接种对象进行宣传提高公众防治新冠病毒等疾病的积极性,进而降低

新冠病毒病变发生率,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综上所述,本调查显示本地区医务人员对未成年子女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强烈,但部分人员对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存在疑虑,因此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期间,进行科学、客观、针对性地报道与宣传,对提高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有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晓曦, 戴俊明, 陈浩,. 基于"3Cs"模型的公众新冠肺炎疫苗犹豫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3):6.

[2]陈开举, 凌鑫, 廖颍欣,. 广州市高校大学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1, 37(4):5.

[3]武道荣, 闫雪波, 方磊,. 合肥市区60岁老人COVID-19疫苗接种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56(8):5.

[4]聂胜楠,曹俊,庹安写,.公众新冠肺炎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20,32(6):7.

[5]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00):1-26.

[6]陈轩馥, 国明月, 阮戈冲,. 炎症性肠病患者对新冠疫苗认识程度的调查研究[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1, 30(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