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对患者伤口愈合及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对患者伤口愈合及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

张荣

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昆山219332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对患者伤口愈合及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40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40例)。对照组行常规伤口护理,观察组行伤口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更快、伤口感染率更低(P<0.05)。结论: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少伤口感染。

【关键词】伤口护理风险管理;伤口愈合;伤口感染

急性伤口是医院门诊、急诊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伤口大小不一、预后难测,造成较大的临床护理负担[1]。伤口护理涉及清洁、清创、辅料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均会诱发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从而延阻伤口愈合时间[2]。因此必须重视伤口护理风险管理,消除各环节的风险因素,为伤口的快速愈合创造有力条件[3]。但伤口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方法,尤其是对伤口愈合、伤口感染的具体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0例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40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4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n(%)]

年龄(岁)

伤口位置

躯干

四肢

观察组

40

23(57.50)

17(42.50)

46.44±6.23

15(37.50)

25(62.50)

对照组

40

24(60.00)

16(40.00)

46.63±6.27

16(40.00)

24(60.00)

χ²t

0.052

0.136

0.053

P

0.820

0.892

0.818

纳入标准:①急性伤口;②生命体征稳定;③可正常沟通;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伤口感染者;②伤口大量出血者;③严重多发伤者;④合并脏器损伤、骨折者;⑤合并免疫性疾病者;⑤无法完成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伤口护理: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对伤口开展清洗、清洗、辅料、包扎护理。做好伤口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指导患者多食用优质蛋白、新鲜瓜果蔬菜。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撕裂伤口。

观察组行伤口护理风险管理:①建立科学合理的伤口处理流程,伤口处理前后严格卫生制度,每天早晚病区空气消毒,严格执行医用物品、器械消毒灭菌制度,建立完善的医院垃圾处理办法。伤口评估、清创、清洗等环节,操作要标准化,流程要规范化。②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每月对全科护理人员培训2次,对上一个月存在的问题进行复盘、总结,对伤口处理流程和操作进行优化,确保每个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做好风险培训,教会护理人员能准确识别和预防风险因素。③建立伤口处理应急预案:如呼吸、心跳骤停的面罩吸氧、 气管插管吸氧、体外心脏按压;大出血的快速止血、补血等。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伤口完全愈合,未感染,疼痛完全缓解,皮肤温度、颜色、弹性等性状恢复到受伤前,为痊愈;伤口基本愈合,未感染,疼痛明显缓解,皮肤性状明显改善,为显效;

伤口明显愈合,未感染,疼痛有所缓解,皮肤性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要求,为无效。②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所有数据纳入SPSS26.0软件中处理,性别、临床疗效等用(%)表示、用(χ²)或Fisher检验,年龄、伤口愈合时间等用()表示、用t检验且符合正态分布,P<0.05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见表2。

表2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0

8(20.00)

14(35.00)

17(42.5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4(10.00)

13(32.50)

14(35.00)

9(22.50)

31(77.50)

χ²

-

-

-

-

7.314

P

-

-

-

-

0.007

2.2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伤口愈合更快、伤口感染率更低(P<0.05)。见表3。

表3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比较(

组别

例数

伤口愈合时间

伤口感染率

观察组

40

11.23±2.26

1(2.50)

对照组

40

17.34±3.39

8(20.00)

χ²/t

9.485

6.135

P

<0.001

0.013

3.讨论

伤口处理涉及一系列的操作,但部分患者认为伤口不是疾病,认为伤口处理只是简单的敷料包扎,对护理人员不尊重、不认可,更不会接受护理人员宣教,增加了伤口处理难度,导致感染等并发症频发[4]。护理风险管理先分析和评估护理风险,并据此建立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和制度,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危害程度

[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提示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观察组伤口愈合更快、伤口感染率更低(P<0.05)。提示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可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少伤口感染。

综上所述,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少伤口感染。

参考文献:

[1] 张鑫. 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急诊门诊患者伤口愈合与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评价[J]. 婚育与健康,2022,28(21):148-150.

[2] 孙艳. 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急诊患者伤口愈合及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3,21(10):155-157,192.

[3] 石秀芳. 分析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患者伤口愈合及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4):217-218.

[4] 应婷. 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急诊患者伤口愈合及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家有孕宝,2021,3(19):204.

[5] 王萍,孟祥萍,高雪,等. 探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在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对风险管理的影响[J]. 妇幼护理,2024,4(2):38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