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工引领模式下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干预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3

党政工引领模式下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干预措施分析

周岩岩[1] 徐燕 黄国兴 李瑾 杨玲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201617

摘要  目的:对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调查,通过党政工协同模式,不断完善医务人员心理服务机制,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服务。方法:采用人口学特征调查、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和应激感受量表(PSS)对上海市某区23家医院4249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医务人员的抑郁发生率为41%,其中存在轻度抑郁1071人,占总人数的25.2%,中度抑郁418人,占总人数的9.8%,重度抑郁255人,占总人数的6%2、焦虑发生率为30%,其中轻度焦虑919人,占总人数21.6%,中度焦虑186人,占总人数的4.4%,严重焦虑146人,占总人数的3.4%3、在应激感受方面,一般压力688人,占总人数的16.2%,明显压力3561人,占总人数的83.8%4、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性别、单位、文化程度、专业和职称的影响,P<0.05.结论:医务人员存在较高的抑郁焦虑和高压力状态,党政工协同模式下心理援助机制对有效开展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抑郁 焦虑  干预措施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协调工作、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医务人员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1-2]《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3] 指出我国医护人员中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更好地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服务,本研究以23家与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 对医务人员开展了心理评估,通过党政工协同模式,及时开展相应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采用自愿的原则,选取上海市某区23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共4249名医务人员参与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能独立完整如实填写问卷;(2) 自愿参与研究。

二、方法

1、研究工具

1.1 人口学特征调查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单位、专业、职称等。

1.2 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reener,GAD-7)【4】.共7个条目,每个条目为四级评分,总分为 21 分,5 分为有焦虑,<5 分为无焦虑,其中 5~9 分为轻度焦虑、 10~13 分为中度 焦虑、14 分为重度焦虑。中文版GAD-7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以6分为分界 6值时诊断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和71%。

1.3 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5】 .用于筛查抑郁障碍和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 度。共9个条目,总分为 27 分,5 分为有抑郁,<5 分为无抑郁,其中 5~9 分为轻度抑郁、 10~14 分为中度抑郁,15~19分为重度抑郁,20~27分为极重度抑郁。中文版 PHQ-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7, PHQ-9诊断抑郁障碍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和97%。

1.4应激感受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 【6】。该问卷共 10 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 0( 从来没有) 到 4( 非常常见) 共 5 级评分。量表分为各条目分的总和 ( 0 ~40) ,分数越高提示感受的压力水平越高。该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2、测试过程  采用问卷星的形式由医务人员扫码参与问卷调查,共有4249名医务人员参与调查。

3、数据处理  运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频数分布进行描述,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1、医务人员的构成情况

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分别来自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3家医疗单位,其中女性3355人,占79%,男性894人,21%;最大年龄70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6.44±9.57 岁。

   2、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抑郁分数在5-9分的人数有1071人,占总人数的25.2%,分数在10-14分的人数有418人,占总人数的9.8%,抑郁分数超过15分的人数有255人,占总人数的6%。

5-9分的轻度焦虑的医务人员有919人,占总人数21.6%,10-14分中度焦虑的医务人员有186人,占总人数的4.4%,超过15分严重焦虑的医务人员有146人,占总人数的3.4%。

在应激感受方面,一般压力的医务人员有688人,占总人数的16.29%,明显压力的3561人,占总人数的83.8%。见表1.

表1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项目

总分

人数

百分比

PHQ-9

0-4

2505

59%

5-9

1071

25.2%

10-14

418

9.8%

15-19

167

3.9%

20-27

88

2.1%

GAD-7

0-4

2998

70%

5-9

919

21.6%

10-14

186

4.4%

15-21

146

3.4%

PSS

0-9

688

16.2%

10-19

2932

69%

>20

629

14.8%

3、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PHQ-9、GAD-7、PSS得分作为因变量,引入性别、单位、文化程度、专业、职称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表3、表4、表5.

表2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解释变量赋值

项目

赋值方式

性别

男=1,女=2

单位

文化程度

专业

职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二级医院=2

专科及以下=1,本科=2,研究生=3,博士=4

临床=1,公卫=2,护理=3,医技=4,其他=5

其他=1,初级=2,中级=3,高级=4

婚姻

未婚=1,已婚=2,离异或者丧偶=3

抑郁、焦虑、应激感受评分

原值代入

表3 医务人员抑郁得分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B

SE值

β

t值

P值

学历

0.795

0.157

0.040

2.523

0.012

职称

0.566

0.115

0.083

4.924

0.000

表4 医务人员焦虑得分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B

SE值

β

t值

P值

学历

0.386

0.130

0.047

2.956

0.003

职称

0.398

0.096

0.070

4.149

0.000

专业

-0.112

2.122

0.118

2.122

0.034

表5 医务人员应激感受得分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B

SE值

β

t值

P值

学历

性别

0.564

-0.779

0.220

0.183

0.039

-0.066

2.261

-4.048

0.010

0.000

4、医务人员希望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

根据心理健康测评及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最希望采取的心理服务形式有心理咨询(39%)、心理讲座(42%)、团体心理辅导(51%)等。其中,科普讲座主要对心理健康概念、基本内涵、心理保健的原则和方法、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常用的有效沟通原则和方法及应激的应对和自我管理技术等内容感兴趣,19%的医务人员希望通过面对面、电话热线进行心理咨询;62%希望从减压、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等方面开展团体心理疏导。

讨论

一、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一直以来,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较高的焦虑、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高凡等7对社区475名护理工作者调查,分别有25.89%和49.68%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武汉抗疫一线护理工作者焦虑、抑郁程度显著高于非一线护理工作者;发热门诊与重症病房护士焦虑、抑郁程度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刘小蕾等8对大型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出现应激反应10.12%,出现轻度抑郁情绪的占27.53%,中度及重度者占9.66%;有轻度焦虑的占24.07%,中度及重度焦虑占3.46%。轻度失眠情况的占18.51%,中度及重度失眠者占2.83%。本研究通过调查显示医务人员的抑郁发生率为41%,其中存在轻度抑郁1071人,占总人数的25.2%,中度抑郁418人,占总人数的9.8%,重度抑郁255人,占总人数的6%。2、焦虑发生率为30%,其中轻度焦虑919人,占总人数21.6%,中度焦虑186人,占总人数的4.4%,严重焦虑146人,占总人数的3.4%。3、在应激感受方面,一般压力688人,占总人数的16.2%,明显压力3561人,占总人数的83.8%。

本研究结果不同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的结果【9-11】,这可能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工作负荷、职称晋升、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影响【12】

二、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和职称的影响,其中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高的抑郁焦虑情绪和压力感受,这可能与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有更高的情感表达有关。

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临床、护理、医技岗位的医护人员的抑郁焦虑情绪高于公卫等其他岗位的医护人员,护理人员的压力感受高于其他岗位的医护人员,这可能与临床、护理岗位的医护人员更近距离接触病人进行较多的医疗操作有关。

在文化程度上,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医护人员表现出更高的抑郁焦虑情绪,这可能与高学历的医务人员承担着更多的临床救护工作有关。

三、医务人员心理服务模式建议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服务一直存在牵头部门、责任科室职责不清,缺乏协调运行机制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推进党政工引领下的医务人员心理服务模式,解决部门既往责任分工不明确、后续员工干预难的问题,得到上级部门高度认可。在区域内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各医疗单位党委牵头,工会、预防科、科室协同,组建心理服务专班、专员、专队,构建单位内心理服务三级网络;推选骨干1-3名,由专业机构组织开展相关心理服务及康复管理培训。根据前期心理筛查、需求调查结果,对初筛阳性的员工,由本单位心理服务专员、外聘心理专家等分级干预,根据员工性格特点、爱好等,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针对性安排娱疗、体疗等,缓解个体心理压力,促进个体成长,提高应对能力。对遭受严重心理创伤的医务人员,工会、党务干部、心理服务专员等,第一时间提供心理援助,降低心理应激水平。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区域内搭建了三级服务网络,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开发了医务人员骨干培训课程专家库、医务人员常见心理问题资料包、科普素材库等工具,为形成可复制性、可推广的筛查、评估、干预机制提供有力保障,但仍需进一步细化。

参考文献:

[1]杨宝义,李龙倜,余可斐,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病 房护士心理应激与组织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湖北医 药学院学报,2020,39(5):500-503.

[2]李龙倜,王劼琼,詹艳,等. 十堰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 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湖 北医药学院学报,2020,39(4):401-404.

[3]傅小兰,张侃,陈雪峰,等. 心理健康蓝皮书: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61-82.

[4]曲姗,胜利.广泛性焦虑量表在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筛查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试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12):939-944.

[5]卞崔冬,何筱衍,钱洁,吴文源,李春波.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在综合性医院中的应用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05):136-140.

[6]王振,王渊,吴志国,陈丹丹,陈珏,肖泽萍.应激感受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10):1448-1451.

[7]高凡,刘卓凡,刘红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2(03):41-44.

[8]刘小蕾,程艳爽,王梦雨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大型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1):1641-1646.

[9]蔡清艳,何满西,韩媛媛,简薇,潘柯良,岳速萍,周游,欧阳示轩.新冠疫情流行期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心理月刊,2020,15(20):25-27.DOI:10.19738/j.cnki.psy.2020.20.008.

[10] 张源慧,唐龙,蒋倩, 等.紧急异地救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士早期心理困扰调查[J].护理学杂志,2020,35(5):5-8.

[11] 王竞,程雅倩,周照, 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武汉市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4):547-550.

[12]赵立莉, 夏春萍, 顾思浩, 张聪, 管慧琴.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关爱路径[J]. 中国医院院长, 2024, 20 (03): 82-84.

基金项目:上海市医务工会调查研究自主课题
课题编号(2023YGL2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