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基于核心素养下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叶春玲

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丰雅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对于培育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具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索“1+N”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创新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1+N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古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核心要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单篇诗词的解析,忽视了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常常不足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难以使学生充分领悟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厚意义。为了改进这一现状,本研究提出将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通过一首古诗词关联多篇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主题探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诗词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同时拓宽阅读视野,增强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一、构建群文组合,培养文化自信

古诗词的学习与塑造文化自信是相互补充和增进的。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育中,恰当增加相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领会诗词的内涵。而在古诗词群文教学中,内容的精选组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要以语言的雅致性,意境的深邃性,独特的艺术风格,文化和历史的深远影响等几个为核心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精选出难度适中的诗词,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可以将表达相似情感或描绘相似景象的诗词组合在一起,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加深理解;可以选择创作于同一历史阶段或具有相似背景的诗词,以便让学生理解历史环境如何塑造诗词的内容与风格;可以选择单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或是不同诗人的相似题材作品,使学生能够比较和领会不同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以《村晚》为例。《村晚》是一首描绘乡村晚景的古典诗词,诗中的牧童形象,更是增添了诗词的生动性和深刻性。牧童在中国古诗词中是一个常见的形象,这不仅在于牧童作为一个人物形象丰富了诗歌的创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它透过这个人物形象传递出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意蕴内涵,让牧童成为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根据对牧童诗的全面解读,笔者以“古诗中的牧童”为主题,采用了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精选了袁枚的《所见》,吕岩的《牧童》,陆游的《牧牛儿》等与牧童相关的诗词进行比较研读,走进古诗中牧童的世界,了解牧童的苦与乐,感受不一样的牧童形象,进一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设计阅读任务,提高语言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递进式阅读任务,具体操作如下:

(一)初步感知阶段

教师可以采取朗读训练、节奏体验、简单解读、意境想象等策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核心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律美,为后续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如在学习“古诗中的牧童”这一主题群文诗词的初步感知阶段,笔者让学生在自由读古诗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借助注释与插图了解诗意后,选择用自己的方法,或吟或诵或唱在初步感知阶段对核心古诗词《村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剖析阶段

教师可以采取字词解析、句式分析、结构解读、意象探讨、比较阅读、思辨性研读等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核心古诗词的字词、句式、结构等方面,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

如在学习“古诗中的牧童”,笔者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分析《村晚》的字词,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草满池塘水满陂”,诗人连用两个动词“满”字,写出了水草丰美,池塘水满的景物特点。“山衔落日浸寒漪”,诗人用一个“衔”,就好像电影镜头的特写一样,准确地展现出了日落西山时分的场景,并且带有浓浓的拟人化色彩;一个“浸”字,又写远山和落日倒映在池塘水中的形象。这时采用师生合作画画的方式,引导学生研读发现,两个”满“”衔“”浸“等诗眼的妙处,体会这是一幅极美的农村晚景画面。“牧童归去横牛背”,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动词的使用,一个“横”字刻画出了牧童的形象,于是教师让学生想象体验,如果你牧童,你会怎样骑牛呢?学生们的回答各式各样,有的说是坐着的,有的说是站着的,有的说是躺着的…....一位悠闲自在的牧童形象就呼之而出了。

(三)拓展迁移阶段

在学生对核心古诗词和群文有了一定理解后,可设计一些拓展迁移任务,如仿写、创作、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挖掘深层含义,提升思维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分析诗中的意象,以此来把握诗人所抒发的内在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使他们能够将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感知和理解。

学习《所见》《牧童》《牧牛儿》等诗词,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在多层次的对比研读中,了解牧童的苦与乐,再通过资料补充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体会诗人充分关注牧童的快乐,淡化了牧童放牧的孤独和隐忧,是因为每位诗人心中都住着一位牧童,他们在牧童身上寄予了深切的个人情感体验。通过这些策略,不仅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四、领略诗词之美,激发审美创造

领略诗词之美,就要深入感受诗词所蕴含的韵律、意境和哲理,从而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诗词中的精炼语言、丰富想象和独特表达,能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领略到作者的情感和智慧。同时,这种审美体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在欣赏诗词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去创造,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采取以上创新性教学策略,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将为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播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的种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悦《宋代儿童题材诗歌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21-05-01
【2】黄琬钧《小学古诗文教学与音乐教育融合初探》新课程导学2020-03-01
【3】李世庆《试论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新读写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