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学科教学评价策略——以语文学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3

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学科教学评价策略——以语文学科为例

储勇进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213002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一体化,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指导和监控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语文学科为例,结合诗性智慧的核心要素从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学科教学评价的特征展开探讨,提出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学科教学评价策略。以期待通过开展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学科教学评价策略研究,促进儿童完美的精神生活的形成、诗性智慧的提升,助力儿童诗意且多元的发展。

关键词:诗性智慧;教学评价;评价策略

一、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学科教学评价特征

(一)丰富儿童关爱性体验

诗性智慧以生命关怀为旨归,因此其首要核心要素是关爱。这里的关爱指儿童能够主动地关爱同伴、关爱家人、关爱世界。因此,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学科教学评价要能够体现儿童的关爱对象、关爱程度、关爱行为等。如语文课堂上通常会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一番热烈的讨论后,由组内的佼佼者正确地回答问题。这样的小组合作看似教学效果较好,但往往只是学习佼佼者的独舞,组内的其他成员会被忽视,能力没有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也就做不到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而在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就是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代表小组发言。这样的教学评价就营造了关爱的氛围,精准地凸显出了关爱对象、关爱程度和具体关爱行为。因此该评价导向会让老师关注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状态,小组组长会主动关心组员,组员会感受到来自同伴之间的关爱,大家互帮互助,集思广益,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历关爱性体验,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获得成长。这样教学评价模式,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

(二)启发儿童灵动性表达

诗性智慧的内核是让儿童灵动地思考与表达。这里的灵动性表达是让儿童想表达、会表达、智慧地表达。因此,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学科教学评价要能够启发儿童的灵动性表达。诗性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关照儿童的生活考量,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教师的评价语言,既要聚焦学生资源、富有诗意,又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让学生产生灵感顿悟,从而启发学生进行灵动地表达。如语文课堂中,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时,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大自然有哪些声音,用横线画出来。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寻找中心句的方法,因此很快能找出这些声音就藏在二、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中。教师给予肯定,接着在多媒体上将学生所找出的每段中心句,单独提取出来,变换成一首小诗,配着音乐让学生吟诵,提问学生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在读完之后,有的学生很快发现了全文总分的结构。有的学生发现原来是一首语言优美的小诗。有的学生发现作者的谋篇布局是从无生命事物写到有生命事物……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既肯定了学生分析思路的正确,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又给学生带来的灵感启发,感受到语言的诗意,后续学习也便水到渠成。

(三)助力儿童审美性提升

诗性智慧还要求儿童具备一定的审美性,这里的审美即儿童对美的感知、理解、评价和创造。因此,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学科教学评价要能够提升儿童的审美素养。在语文课堂中,朗读是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会停留在内容理解、方法指导的层面,只会提问学生好还是不好,有没有通过朗读表达出情感等,对朗读的审美性进行了模糊化的处理,学生的审美力也就不会得到直观的提升。在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在学生朗读后,从朗读的语气、语调等维度出示具体的星级标准,引导学生根据标准来展开评价。学生在给出具体星级评价的同时,便会主动地进行审美性评价,会对怎样的朗读才是美的产生深度思考,对美的感知也就变得逐渐具体、深刻。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就会自觉地关注朗读的语气和语调。久而久之,学生对朗读的审美力便会有极大的提升。

二、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学科教学评价策略

(一)紫藤花诗社展评让诗意表达流淌

儿童的诗性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感知世界和理解生活的方式,它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诗歌是最能展现儿童诗性智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可以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情感具象化,使儿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感受世界的平台。基于此,我校每年都会开展紫藤花诗社展评活动。如:给学生提供一张风吹蒲公英的图画,让学生给画配诗。或者让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景物,以静物为主题创作童诗。这样的活动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让其自由地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精心挑选词汇,运用修辞手法,以形成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诗句。这种创作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里茁壮成长。在学生创作完成后通过教师、学生两个层面对作品的进行评选打分,挑选出好的儿童诗作品。评选结束后将这些儿童诗作品在学校的紫藤花诗社和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展评宣传,让儿童灵动性的表达得以流淌和展现。紫藤花诗社展评活动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同时又是对他们灵动性表达的一次评价。通过学习、创作和欣赏诗歌,儿童的灵动性表达慢慢外显,儿童的诗性思维逻辑不断加强,其诗意化表达逐步完善。

(二)DIY制作评比让审美与创造力可视

DIY是“Do 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意思是自己动手制作。每个人都可以利用DIY做出一份私人订制、表达自我的“产品”来。 因此,DIY制作是一种极佳的让儿童的审美力得以可视化方式。通过动手实践、设计创作和作品展示等环节,儿童的审美力得以可视化,并能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基于此,我校尤其关注学生的DIY制作。以语文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设计为例,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的第二单元后,教师布置了课后DIY制作作业——制作自己的书签。这就要求学生选择和使用各种材料,如树叶、卡片、布料、木片等。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质地、色彩,学生在挑选和使用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挑选出最适合表达自己审美观念的材料,进而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在选择好材料后,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构图、配色、运用线条和形状等元素,以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在这个过程学生会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他们的审美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作品完成时,学生还能得到他人的反馈和评价。这些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审美特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中也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审美观念,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同时,学生在制作书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新颖、独特的书签作品。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DIY制作,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创作的魅力,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增强对创作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不断检测和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综合实践活动再现儿童的关爱程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富有创新和教育意义的活动形式。它以其丰富的形式与深刻的内涵,让关爱凸显,既明确了关爱的对象,又扩大了关爱的范围,成为培养学生关爱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便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来评价学生。如教师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保护环境”这一主题,设计环境大保护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之初,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统计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学生根据综合实践的内容,主动将目光由教材转移到社会,从而主动地关心社会环境现状。在活动中,各小组成员之间还要进行分工协作、沟通交流,这就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关爱自己的同伴或者接受来自同伴的关爱。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学生可以向老师、家长求助,这就让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形成了关爱。由此便可以根据学生在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关爱表现和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活动结束后,班级还会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生会反思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思考自己在关爱他人方面的不足和进步。这种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关爱意识和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明白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各实践小组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学生也养成了关爱他人的习惯。

(四)儿童剧展演指向综合性素养评价

评价应该以儿童喜爱的方式展开,儿童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展示儿童的表演才华,更能够指向儿童综合性素养的评价。通过参与儿童剧展演,儿童可以在多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全面展示其综合素养。基于此,我校语文学科每月会在“紫藤花”剧场组织一场儿童剧展演,表演的内容来源于语文教材、课外读物或者自己创编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困难处给予实时指导。这种表演过程要求儿童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深入理解角色并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剧中,学生需通过语言表达、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此外,儿童剧展演通常涉及多个角色的扮演,需要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这要求他们学会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并与其他成员协同工作。通过排练和表演,孩子们可以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以及如何处理团队中的冲突和问题。因此,通过观察儿童在剧中的表现,可以评估评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角色的理解能力、舞台表现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力等。通过参与儿童剧展演,学生可以在语言表达、团队协作、情感表达和舞台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学科教学评价是立足诗性智慧角度对儿童展开的评价。它虽然不是对儿童全方位的评价,但是它是对儿童全方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不能代替所有的学科教学评价,但是可以基于此评价来促进儿童的诗性智慧生长。

参考文献

[1][美]迪伦·威廉著,王少非译.融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4)

[2]王立华.论儿童的诗性智慧[D].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2007,(03)

[3]赵俊.语文诗性智慧课堂:内涵、诉求及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23,(10)

[4]王康宁.诗性智慧的重溯与回归——儿童诗性智慧及其教育涵养[J].北京社会科学.2021,(02)


[*]* 该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小学学科教学变革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17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