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

李清秀

福建省平和广兆中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2022版)》配合“双减”政策的执行,使得初中数学“减负”“提质”“增效”真正成为教学改革和教学优化的主要方向,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推动精准化教学、高效化教学、减负化教学成为主题。文章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及“双减”政策要求,从聚焦课堂教学手段创新、遵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以及积极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三个维度探索了初中数学“提质增效”的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提质增效”;新课程改革

“减负增效”“提质增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多年,但是在实施过程依然具有较大挑战和困难。相较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涉及的数学概念、逻辑推理、抽象定理等越发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和枯燥感知不断增加。结合新课程改革文件精神和“双减”政策内容,开展匹配化的教学,让教学聚焦课堂,推动教学“提质增效”,赋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学习综合水平提升,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

一、聚焦课堂教学手段创新,推动教学质量提高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沉浸式进行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技能学习和数学知识应用的关键。依托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学生往往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高质高效获取数学知识并进行应用。故而,要想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目标达成,初中数学教师务必聚焦于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让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模式朝着最适合学生和最符合数学学科的方向,进而让学生能够逐步扫除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畏惧和学习乏味,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推动教学质量提高[1]。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全面梳理教材脉络和教学重难点知识,摸排班级学生的数感意识、计算能力、学习水平、学习需求等实际情况,进而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创新教法。

例如,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关于“有理数及其运算”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因为该部分知识不仅涵盖了“正数的概念”“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有理数的概念”等基础理论知识,还涵盖了“乘法运算法则”“除法运算法则”等计算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理解和应用较为困难。因此,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需求,尤其是结合学生对“正数的概念”“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有理数的概念”等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创新,引导学生将“有理数及其运算”章节内容相关的知识借助“关键词”链接,归纳总结进行系统化学习,进而达成知识巩固和知识迁移。随后,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合作交流,让学生观察和总结“有理数运算的基本规律”[2]

二、遵循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赋能学习效率强化

教学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教学流程,还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严格遵循学生的学习困境、学习需求、学习能力等,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精准化指导和匹配性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中学习与之对应的学习内容,赋能学生学习效率强化。而且,一旦教师能够遵循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实施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而构建一套数学学习思维和数学知识体系,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3]

例如,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排除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学习困惑,尤其是在开展新课导入之前全面获取学生对“线段相交”“线段平行”的基本认知。随后,教师全面梳理“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脉络,进而规划出符合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平行线”相关事物和案例。这样,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学生便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精准化的自主学习,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也得到保证。

三、巧妙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实现学习归纳总结

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开展系统化、结构化、整体化教学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迁移、学习串联,也能保证教师教学过来将知识归纳总结呈现给学生,进而保证新知识教学和旧知识巩固有效衔接,达成“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而且,依托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也推动了学习水平强化,最终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4]

例如,八年级数学教材上册“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内容的整体教学,教学内容涵盖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条件”“借助信息技术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等。单元整体教学推动教学“提质增效”,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将单元知识进行“拆分重组”,将其通过“理论概念”“案例学习”“知识应用”三个板块进行串联,让学生逐步从“知识学习”“案例学习”走向“技能学习”,并将不同章节知识串联理解,达成知识的归纳总结。这样,依托单元整体的实施,“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不仅实现了“提质增效”,学生也能借助于单元整体教学单元知识做到了融会贯通,实现了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结束语:

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理论性、逻辑性、推理性、概念性较强,涉及知识点庞杂多样,且对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模型意识等要求较高。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教学实施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改革和教学优化的主要“抓手”,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真正回归到了“课堂”。故而,初中数学教师务必掌握新课标精神,结合初中数学课程特征和初中生学习实际,有的放矢开展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冠蓝.“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J].亚太教育,2024,(01):1-3.

[2]高唱.“减负增效”下的“数学错题”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8):378-380.

[3]刘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6):110.

[4]郑少卿.“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J].亚太教育,2022,(19):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