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中职思政理论课程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论新时期中职思政理论课程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周杨

身份证号码:371426198204182026

摘要:当今时代,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院校需培养具有较中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逐渐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教育任务,中职院校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开展工匠精神的培养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奋进、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等职业精神。同时,让学生在多样化实践实训活动中更好地践行工匠精神,从而真正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工匠精神

引言

为了实现对中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笔者对中职思政教育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现存的忽视精神培养、教学理念落后以及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并提出营造良好校园氛围、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以及强化实践育人等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1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教师在思政理论课程中渗透工匠精神,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协同合作精神、执着专注精神等多元化工匠精神,开展思想熏陶、内涵感悟、精神领悟、实践体验等多样化授课活动,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其探索和展现工匠精神的意识,使其初步成为一个德能兼备的职业人。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工匠精神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使其能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从而有效提升思政理论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修养。

2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现存问题

2.1忽视精神培养

我国部分中职院校长期以来习惯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人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重视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精神上的培养。大部分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这种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导致学生逐渐自我放弃,认为上学只是为了混文凭,没有认真学习的必要。忽视精神培养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2教学理念落后

中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思政教育的质量,现阶段很多中职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各个行业就职的过程中,无法将自身所学知识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导致难以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这体现了中职院校教育的缺失。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落后,难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发展性,也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调查显示,部分中职院校教师主观上对教学改革态度十分积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教学仍以教材内容为主,课外知识拓展较少,也十分缺乏对应的实践训练。部分教师缺乏对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高要求,习惯安于现状。教师团队缺乏工匠精神,很难使学生得到正确的价值引导。

2.3教学方式陈旧

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性格和心理发育都不够成熟,增加了中职院校学生纪律管理的难度。很多中职院校强调学生的纪律性,会采取很多强制性措施,如制定校园管理制度以及班级积分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反而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化学生与教师以及院校领导的矛盾。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只会导致学生不愿接受教师的教育,对工匠精神缺乏正确的理解。

3中职思政理论课程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措施

3.1引领学生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制造大国,但并非制造强国。我国拥有14亿人口,是不缺乏工人的,相反,缺乏的是具备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工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也逐渐变快,浮躁的风气甚嚣尘上,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显得十分必要。许多工人倾其一生都在全心地投入工作,如中国能建葛洲坝机电公司的梅琳、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李睿祎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国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到“中国智造”,就必须深植工匠精神,让学生自觉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学习专业,掌握技术。现阶段,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会一门手艺,更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还要将其打造成学生个人的工作习惯,把工匠精神演化为一种职业习惯。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只有将工匠精神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3.2建设优秀校园文化

教师为了合理渗透工匠精神教育,可以结合理论课程内容创建校园文化主题建设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受到优秀思想意识和正确观念的熏陶,使其真正领悟工匠精神,进而建设出更加优秀的校园文化。以“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课程为例,教师若想让中职学生透彻理解物质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人生贵在立即行动”的价值,提升其自觉行动的积极性,可以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工匠精神”校刊文章撰写任务、校园宣传栏“工匠精神”主题更新任务、“工匠精神”践行者采访任务、“工匠精神”书籍宣传活动等。班级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优势自行选择其中一项任务,并按照具体要求高效完成这一任务。中职学生通过完成上述实践活动,既可以建设优秀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还能真切感受到“立即行动”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拥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主动实践、积极行动的意识,为以后的高效学习、高效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生能在实践过程中受到高尚工匠精神的熏陶,进而逐渐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

3.3将工匠精神培养纳入课程考核体系

中职院校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度,改善思政教育的效果,需要合理优化思政教育考核体系,把工匠精神科学融入思政课的考评要素中。这样既可对中职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综合的技能考评与素养考评,又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和认知,使其在评价与反思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例如,在进行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中职院校教师可依据课程考评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态度、综合学习能力、个人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评价与考核。在课程考评表中,教师不仅要设置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方面的考核标准,还要加入与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有关的考核内容。例如,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是否与其他同学实现高效配合,是否主动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互动沟通,是否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否扎实掌握学科技能,是否在实践活动中遵守了技能操作规程,是否确保了实践操作的安全性,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是否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是否明白开拓创新的现实意义,是否形成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等优秀的职业精神。

结束语

在中职思政理论课程中,教师若想更好地落实工匠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修养,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创新多样化的授课活动,让学生在思想熏陶与实践体验中领悟高尚的工匠精神,形成良好的个人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魏宇川.工匠精神融入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煤炭高等教育,2022(5)

[2]王志强.工匠精神融入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逻辑、方式与实现机制[J].职教论坛,2022(8)

[3]徐莉娜.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