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实践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实践策略分析

林晨阳

福州市融侨小学  350000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内容的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还有能够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融合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内容,让思政教育在语文课堂中活跃起来。对此,本文主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力求能够助力于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合,体现思政教育的教学价值,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政教育;实践

随着教育深化改革措施的落实,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需要有效融合被重点提出[1]。一方面,这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进一步落实思政教育。另一方面,语文学科本身就是富含思政教育元素的学科,融合相应的思政教育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美德,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但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的过程当中,教师还要对于融合实践策略进行有效分析,不断创新和拓展融合途径,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体现思政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抓住课文主旨,融入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要能够和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相互结合,在思政教育开展的同时体现出语文学科自身的特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下受到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2]。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教材当中的课文教学资源,把握住语文课文当中的主旨,让学生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当中,去感悟其中的学习意义,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完成对于思政内容的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文当中,有很多中心思想都是追求“真善美”的,相比于“说教”,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真善美,获得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看法。以小学语文课文《青山不老》这部分教学为例。这篇课文讲解了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奇迹,需要学生能够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于老人的崇敬感,并且能够传承老人的精神愿望。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这篇文章叫做青山不老呢?请讲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让学生在解读课文标题含义的时候,能够深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主旨,从而感悟到老人的精神,渗透思政教育。

二、关注经典形象,融入思政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当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属于重要的教学部分,许多课文当中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其身上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也值得学生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思政知识。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经典形象,来渗透思政教育内容。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对于语文教材当中的经典形象进行挖掘,并总结他们身上的优秀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对于其形象进行分析和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看法,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空间,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在交流和互动当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分教学为例。这篇文章当中,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所遭遇的事情,塑造了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可以启发学生学习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鲁滨逊流落荒岛后所遇到的关键事件,然后让学生在课文当中找到鲁滨逊对于这些事件的解决办法,以此来让学生体会到鲁滨逊人物心态的变化,从而感知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遇到过的困难和烦恼,设置相应的开放性问题,例如“你觉得鲁滨逊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怎样解决?”,以此让学生学习鲁滨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不怕面对困难的坚强品质。

三、分析创作背景,融入思政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语文课文当中富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经历,也可以作为拓展的教学内容,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进行解读。尤其是许多古诗词文章,许多都会通过写景和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再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作品当中所要表达和隐喻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作品当中的精神品质,或让学生以史为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这部分教学为例。这首词通过各种意象描写了优美的景色,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人生感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来引导学生对于作者写作意图进行深层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子规啼”这个典故时,让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利用子归鸟的题叫形容自己的心情?”,由此引入苏东坡在写这首词的人生经历,“苏东坡此时因讥讽朝廷的罪名被贬官到黄州”,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许多关于苏轼的小故事,让学生能够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四、挖掘民族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当中,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意义,而指导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文化的学习,也更有利于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形成文化自信。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这部分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是关于节日的歌谣,描写了很多传统节日。对此,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究不同传统节日的起源以及庆祝方式,让学生以此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文化背景,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联系学生生活,融入思政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教育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当前的教育改革新形势下,人们更加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和社会化[3]。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有许多元素都是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合的。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其中隐含的深层次内容,理解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达到深化思政教育的效果。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部分教学为例。这篇课文的教学当中主要需要学生学习课文描写的方法以及叙述的顺序,同时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场景。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音频,其中包含各种大自然的声音,包括蟋蟀的叫声、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小溪流水的声音、空谷中的回响等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从中听到了什么声音?这种类似的声音还能在哪里听到?”,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价值观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还要将课程思政有效的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4]。尤其在语文课程当中,富含有非常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其进行挖掘和精心设计,并且使之能够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鹏程.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的创新与思考[J].求知导刊,2022(30):50-52.DOI:10.14161/j.cnki.qzdk.2022.30.028.

[2]刘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J].学周刊,2021(35):11-1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05.

[3]马璐.教育回归生活  学习贴近自然——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生活元素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2(23):178-180.

[4]陈少华.文以载道  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策略探讨[J].新教师,2022(1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