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漳州味的校本课程初探---以漳州面食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有漳州味的校本课程初探---以漳州面食为例

陈小珍

漳州华侨中学  363000

摘要

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育人功能。本文旨在对通过有漳州本土特色的闽南小吃(以面食为例),展开了解,尝试与校本研探相结合,挖掘家乡饮食文化,将本土资源融入学校教育,尊重,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培育学生们重视中国多元文化、了解本土民俗,关爱故土、热爱祖国的良好情感。

关键词

闽南本土 美食文化 面食 校本

一、校本研究的意义

很多教育家都强调了教育应当深深植根于本民族和地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中。这样的教育观念强调了教育的本土化和社会文化关联性,它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过程。

当教育反映本民族和地方的特色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这种教育也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因为他们在了解和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动力去寻找新的可能性,为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通过反映地方特色,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当地社会。了解地方的传统、习俗和需求,可以使学生更加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和发展做出努力。

二、漳州美食文化知多少

漳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美食文化,它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受到了地理环境、历史变迁、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影响。漳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海外贸易的繁荣带来了各种食材和烹饪技艺的交流与融合,为漳州美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漳州美食以其独特的食材和烹饪技艺著称。特色食材如沙虫、紫菜、海蛎等海鲜,以及荔枝、龙眼等水果,为漳州美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烹饪技艺方面,漳州人善于运用蒸、炖、炒、煮等多种烹饪手法,使美食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口感和风味。漳州美食中不乏许多著名的菜肴和风味小吃。如沙茶面、卤面、土笋冻等都是漳州美食的代表作品。这些美食不仅滋味独特,更是漳州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接下来,我们以漳州手抓面为例,结合一次校本课程展开叙述。内容包括漳州手抓面的历史传承故事,手抓面的制作,细细品尝手抓面,面食趣问探知。在这里,面食将化作一把钥匙,打开文化传承的密码。

三、漳州面食文化的历史、融合与创新

漳州人的面食文化中,蕴藏着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86年,武则天下令在泉州和潮州之间敕建漳州郡。此后,来自河南的“开漳圣王”陈元光,提倡传播中原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漳州“火田畲种无耕犊”的生产方式。中原文化的传入,为漳州带来了吃面的饮食风潮。漳州地处闽南,本不产小麦,但由于陈元光等中原人的迁入,面食文化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推移,漳州的面食经过闽南风味的改造,呈现出与北方面食截然不同的口感和滋味。漳州人对面食的热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街边早点小摊到小巷人家厨房,从一日三餐到酒桌宴席,面食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乔迁之喜要吃卤面,大婚宴席必上和合包,早餐精品定数手抓面。在漳州人的心中,面食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因此,漳州面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原文化的传入和闽南文化的融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漳州面食文化。

四、校本一隅之《漳州手抓面》

1. 知之

漳州手抓面在漳州市具有极高的文化地位,是漳州市民的重要饮食文化代表。其历史悠久,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已经成为漳州市的一张美食名片。它制作技艺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20世纪初,漳州手抓面传人唐泗滨开始在新华东达聪小巷摆摊经营手抓面生意。杨遐生是唐泗滨的外甥,1980年开始跟姨丈学习手抓面制作技艺。他于1984年在姨丈的指点与帮助下,接手经营了手抓面的生意,成为漳州手抓面传统制作技艺新一代传人。

漳州手抓面制作是漳州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是漳州小吃文化的重要遗产,它是漳州人民劳动经验的积累。对漳州手抓面的传承将进一步带动漳州传统小吃业的发展,将吸引着更多的民众前来品尝漳州这道最具特色的名小吃。漳州手抓面传统制作技艺于2020年2月被列入漳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 做之

①制面 将面粉与适量的植物碱(用燃烧盐肤木、蒲姜烧炭或金公藤、山油麻、早稻草烧成灰后冲水、过滤而成)混合,和成面团。面团需要经过揉面和擀面,直至成为均匀的细条,直径约2-3毫米,然后切成均匀的面片。(小贴士:适当比例的碱面条,是成就漳州手抓面风味独特,口味合适的关键。)

②煮面 将面条在沸水中煮熟,捞出,用冷水使它迅速降温,沥干后再盘成圆形薄饼状,直径大约12-15厘米,最后晾在竹匾上,一份一份的,俗称“面份”。

3. 品之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漳州手抓面.png吃手抓面时,先把一片“面份”放在手掌中,铺上油炸豆干条,根据个人口味,抹上各式调料如花生酱、沙茶酱、蒜蓉酱、甜酱、辣椒酱、香菜等,用手卷起来,稍微蘸点陈醋,抓着吃。面条的薄而有韧性,再搭上丰富多彩的佐料,如漳州五香、卤肉片、豆皮裹猪肉等,每一口都充满了惊喜。这样的手抓面荤、素皆有,主食副食具可,且方便经济,不必借用任何餐具,就能“手到擒来”,一口咬下,满口溢香,竟是可谓中国汉堡了。若是需要,还可以点个预先熬制的大骨汤,配着喝,口感尤佳。

4.观之 

央视4套中文国际《美食中国》20201203系列片《一城一味》之一,面品漳州。

5. 问之

①漳州手抓面又叫什么?

漳州人又称手抓面为“豆干面份”。因为最初的它,是包裹着炸得金黄的豆干来吃的。

②你知道“闽南第一小吃”是什么吗?同学们不妨想一想,查一查,下节见。

有了校本为依托,我们还需要一些活动的支持,比如班会品论美食活动,“一起大快朵颐”,比如“评头论足走街串巷”,再比如家校互通,开展本土的饮食文化教育是动时长的事情,还应有父母的帮助与配合,将传统饮食知识良好地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教师需要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形成人才培养合力、丰富流动学生社会实践。给学生们创造切身感受、亲近和感受中国本上民俗的良好平台,培育学生们重视中国多元文化、了解本土民俗,关爱故上、热爱祖国的良好情感。

漳州美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它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漳州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弘扬闽南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校本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漳州美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同时掌握一定的烹饪技艺和实践能力。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实践校本教材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漳州美食文化。

[1]颜丽云.挖掘家乡饮食文化将本土资源融入课程[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31-32.

[2]《漳州名产|手抓面》https://mp.weixin.qq.com/s/6ZqRvY39POjEt2u_fQ0Bgg

[3]《将本土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百度文库

基金项目:本文漳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闽南本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编号zdy2312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