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玩搭建游戏中的平衡进阶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木玩搭建游戏中的平衡进阶探索

毛艳燕

松阳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游戏背景】

在众多的游戏之中,木玩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木玩种类繁多、可反复创建,孩子们在对木玩材料进行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粘合等的过程中,既实现自己搭建得需求及愿望,又体验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

在木玩建构的过程中,孩子们是积极的实践者,他们在不同的场域穿梭,依据自己的需要和设计,不断的改进和挑战搭建玩法。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静候孩子们的探索和发现,根据观察、分析他们的木玩游戏,有意识地增加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更进一步发展,引发他们多样的体验、思考与探究。

下面记录的就是孩子们在木玩建构游戏中由一次“偶然”而引发的探索。

游戏过程】

第一次游戏:

大家都在搭建自己小组商量好的作品,沛成一个人很认真的在构思他的设计。他用三块方形积木片做底座,一块长条积木横在上面,然后用两块长条各自横在一边,一层层往上搭建。由于一个人在搭,不能顾及两边,所以经常会往重的一边斜。他小心翼翼地两边一起放。他的搭建过程引起了我的关注,我静静地在一边拍照。(图①②③④为沛成的搭建过程)

             

图1                               图2

图3                            图4

后来他还尝试着用脚踩想站上去,最终因为没人帮忙,没能成功站到上面(图5))。时间的原因,游戏没有再继续。

图5

游戏分享:

在之后的分享中,我把小朋友的搭建照片逐一展示给小朋友们看,沛成搭建过程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

嘟嘟:再搭上去肯定会翻掉。

我:为什么?

潘彧:因为不平衡。

我:平衡这个词用得好。

沛成:不会的,是因为时间不够了,我才没再搭上去。

嘉辰:我也觉得会翻掉,底下就那么点点积木。

沛成:只要像天平一样,就不会翻。

师:你能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吗?

沛成:天平就是要两边都一样重,就平衡了。

我:哇,你能联想到天平游戏,那下次大家再来试试看吧。

游戏分析:

沛成的回答让我惊喜,他能把自己的搭建联系到天平,原来幼儿是有经验的,而且通过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其他的孩子虽然能说到平衡,但给不出准确的概念,所以我顺着沛成的说法进行了强调,这次分享活动使大家对于平衡产生了兴趣。原来,兴趣是让游戏持续下去的重要因素。

次游戏:

第二天,大家继续在建筑工地进行搭建,这一次,很多孩子开始尝试沛成的搭建方式。沛成则去找来小伙伴——家睿,准备和他共同来搭建。

我问:今天为什么找好朋友一起搭?

沛成:我一个人不能一起放两边。(他想表达的是两人在两边一起放就不容易斜掉)

这次的搭建比上次要大,沛成和家睿一起边商量边共同搭建,一层层地网上垒高,最下面的一块长条板都被压得越来越弯了。(图6-8)

图6                        图7                        图8

游戏分享:

回到教室,我把他们的搭建过程的视频投放到电视屏幕上给孩子们看,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信息,促进其更直观地思考。这一次孩子们的讨论变得热烈,嘉辰发现了一个细节,这个细节其实沛成和家睿两人在搭建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我认为这是一个涉及杠杆原理的关键点,便立即提问。

嘉辰:我发现一个地方,其实是不平衡的。

我:我看沛成和家睿两边都放一样的东西,一样重啊,怎么会不平衡?

嘉辰:左边其实比右边多了一块积木!

    

图9 红色标注的就是在搭建过程中多出来的一块

之前孩子们在关于天平的游戏中积累了“重的或多的一边会下沉、轻的或少的会上升”的经验,但这次的观察到的结果却相反。我必须抓住孩子的认知冲突,引发进一步思考。于是,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交流他们的发现。

我:为什么左边多一块,但两边却平衡了啊?

孩子们七嘴八舌开始讨论。

潘彧:我知道,可能是这边长一些,那边短一点。(边说边用手指左边和右边)

嘟嘟::是下面的木板,左边的板短一些,另一边的长一些。所以短一点的多放一块重一点就平衡了。

我:如果两边一样长呢?

潘彧:这样左边重肯定就重了,不平衡了。

孩子对自己理解的平衡开始进行商讨和记录(图10)。从大班开始,记录已经成为游戏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他们实时思考、梳理、归纳。孩子的记录也给了我倾听孩子想法和捕捉有效教学契机的机会。孩子们分享了记录之后,围绕木板两边长短不一的问题,又展开了讨论,虽然孩子们还不能很准确地画出,但也引发了对于背后的杠杆原理的思考。(图11)这次分享活动使大家对于平衡有了崭新的认识——原来,能改变平衡的除了重量,还有长短的距离等可变因素。

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还原当时场景,对各个因素逐一的分析。但是我没有这样做,只是不断将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的每一个答案,我都没有否认,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假设、求解,即使没有得到最终的答案,也不遗憾,因为他们还有很

多机会去探索。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许能成为孩子们进一步游戏的动力。

图10           图11

第三次游戏:

这一次,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搭建,他们开始利用自己身的重量来探索平衡。琛琛和嘟嘟一人站在木板的一边,琛琛个子比嘟嘟高大,所以木板斜向他这边(图12)。

嘟嘟找来一些积木,抱在身上,试着让自己变重一点,以达到平衡(图13)。

琛琛则试着用积木搭在另一边,想看看需要多少积木才能和嘟嘟达到平衡(图14)。

IMG_20211029_154532IMG_20211029_154655IMG_20211029_154458

图12                     图13                  图14

游戏分析:

一次又一次的搭建游戏已经逐渐演变成没有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探索活动,木玩积木成为了孩子们不断深入探索的工具,他们无时不存在的丰富想象和创造,让我很感叹。虽然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得出的结论不是完全的精确,但从孩子们不断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们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一直在追求的吗?

第四次游戏:

孩子们探索平衡的内容更加丰富了,从单点平衡到多点平衡(图15),从平行的平衡到三角的平衡(图16),从较矮的平衡到有一定高度的平衡(图17),从积木的平衡到人的平衡(图18)……

IMG_20211026_103025IMG_20211026_104617 

图15                      图16

IMG_20211029_153436

IMG_20211029_155006

图17                        图18

在游戏结束后的分享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围绕着重量、接触面积、支点、力矩以及同伴合作等问题开展了讨论,我们的木玩平衡探索也还在继续……

游戏价值】

这几次搭建游戏采用实录的方式,通过教师的持续观察,记录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发现。在这过程中我只是单纯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同时也让我对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自主、合作、创造、实践想法,不断地深入探索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不论对于幼儿的发展还是对于教师都有很大的价值所在。

1.对于幼儿——专注游戏过程,提升探究能力

之前传统的科学活动,教师往往设计一个实验让幼儿去探索,准备一份表格让幼儿去记录,记录错误了还要想办法纠正,最后总结出正确的结果。通过这几次游戏我发现,其实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性学习,往往更复杂更精彩。游戏就像一个实验室,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孩子的游戏行为是偶然的,但产生的问题却很重要(比如:如何让搭建保持平衡)。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在新的情境中又发现和原来的经验产生了矛盾(比如:两边的重量不一样,支点发生变化。)在这一次又一次不同搭建的平衡探索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思维始终活跃着,同时也获得了探究能力和相关经验的提升,然后运用新经验去创造新的游戏玩法,这是传统的科学活动所不能设计的。

2.对于教师——精准捕捉问题,推进幼儿学习。

在孩子们一次次的游戏中,我学习着如何在观察中捕捉孩子的关键问题(比如:第二次游戏视频中孩子对关键点的发现。)这些关键问题为游戏之后的分享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在孩子们持续的探索中,教师的准确捕捉,及时组织分享和讨论,才能让孩子们不断地运用多种经验进行多次尝试,使游戏探索往纵深发展,成为一种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

在分享讨论中,孩子们活动的照片或者视频,往往能使学习的推进更有效。因为在游戏中,教师捕捉到的问题是几个孩子在游戏时产生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类似的发现。所以及时拍摄照片和视频,能在分享讨论环节还原当时的游戏现场,直观感受当时的游戏情景以及产生的问题,让参与和没参与这个游戏的孩子都可以发表观点。同时,让他们以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还可以有更多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比如:孩子是在观看照片的时候才发现左边的积木比右边要多了一块。)

木玩建构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但在日常生活中,建构游戏却容易被简化为单纯的娱乐活动,从而制约了其价值的发掘与实现。我们要积极地利用建构游戏激发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潜能,继续进行更多的思考、探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