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价值和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价值和策略

张越

丹阳市丹北实验初级中学 212300

摘  要: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直观感受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艺术和自然、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获得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教师需要重视美术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本文探索了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价值和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一、小学美术鉴赏课程的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视知觉发展

美术鉴赏就是通过视觉的感受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使其在看艺术的过程中发现艺术隐藏的美。美术鉴赏需要学生拥有审美的眼睛,因此学生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对美的感知能力是决定其审美能力的重要基础。而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学会关注作品中的信息,分析作品中隐藏的符号、标志以及美感,通过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以及艺术家本身来完善学生的艺术知识,让学生可以全面把握美术作品的韵味,从而提高学生体验美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感知美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从发现美到学会欣赏美,并且能够用艺术形式去表达美。在课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大量的美术作品信息,学生也要积极了解美术作品,积累更多的鉴赏经验,并且能够在鉴赏中对作品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美,还可以参与到美的创作中。比如在学习《花的变化》这个课程时,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花朵,观察并欣赏花朵,感受到花朵的造型美、纹理美和色彩美。从而深刻感受到美术课程所表达和传递的人文精神,拉近艺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三)有利于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引导学生从不同渠道了解美术作品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和素养,为他们的艺术能力发展打下基础。还要促进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可以利用美术术语去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实现与他人的良好交流。而在此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思想去发现美术作品不一样的美,将这种特殊的美传递给他人,真正实现鉴赏的价值。最后,教师还要知道学生学会展示和制作学习成果,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审美过程展示出来,同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不断丰富艺术素养,提升艺术情操。

二、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精读作品,提升学生作品鉴赏素养

美术鉴赏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在了解作品各方面的信息之后,可以结合这些信息知识来品读作品,感受作品中各方面的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特别是鉴赏美术作品的基础要素,比如艺术作品的风格、形式、内容、形态等各方面内容,在这些要素的引导下实现对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从而让学生可以逐渐掌握鉴赏的方法,提升审美能力。而要真正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识读能力,还需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精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精读作品的过程中获得鉴赏的乐趣,并且在对作品的分析和阅读中实现心灵的洗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可以爱上作品鉴赏。

比如在学习《水墨山水画》这节课时,教材中主要列举了从唐代到宋代有代表性人物的画作,并且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鉴赏这些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的过程中,学会从作品的内容上去了解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体会作品表达的生动生活。教师使用PPT为学生播放博物馆中的水墨山水画,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图中所描绘的内容,了解每一幅作品题目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展开对比欣赏的学习活动,采用提问的方式指导学生一步步去观察作品中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发言,或者在小组内探讨,仔细观察和品读水墨山水画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动作,人物与景物之间存在的联系。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精读去模仿水墨山水画中人物的动作,真正实现深入作品的品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素养。另外教师要还引导学生结合当时时代的特点去了解作品,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眼睛真实地感受,而不是从网络或者别人的说辞中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才能够引导学生从形式、社会学等多个角度理解作品,感受作品所传递的中心思想。

(二)情景交融,培养学生审美分析能力

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分析能力,并且可以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去思考社会和生活,结合现实对作品进行感知、鉴别和分析,真正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创建有效的情景,根据美术作品创建真实场景、生活情境等,以促进学生能够深入投入到对作品的体会中,才能够提升其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比如在教学《木板年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了解和搜集有关中国年画的一些背景和历史故事。了解到中国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寄托着人民的美好愿望。在此条件下,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木板年画作品,从而能够通过对当时社会情况去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通过这种对过去生活的探索和了解,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还能够在他们逐渐了解艺术家思想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感知艺术作品背后所传达出来的深刻含义。

(三)创新教学,增强学生美术创造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需要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创新课堂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体验鉴赏学习过程,真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其在鉴赏学生中提升创造能力,可以从美术作品中获得更多的创造灵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创建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来提高课堂吸引力,引导学生在作品鉴赏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涵养,这也是当前新课改目标之一。

在教学《关注你、我、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展示人物的美术作品之后,根据画中的内容进行情景表演,还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制作出能够代表这些人物的典型物品,全班学生一起将画中的内容进行还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实践的过程中去还原画作的场景,而学生就要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分析进行实践操作,同时还要尝试创作画中的物体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其动手创造能力。

(四)渗透情感,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素养

美术教学越精彩,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教师要积极向美术鉴赏课融入德育内容,加强授课的情感渲染,学生的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蕴含德育思想的素材,可借助这些素材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儿童道德思想受到美术作品的洗礼,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融合美术和德育,学生欣赏教材上的美术作品,感受其中的德育思想,也形成正确的三观。比如在教学《动感生活》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体会人物画的艺术魅力,热爱生活,关注并且关爱身边的人。教师设计了一个“大家来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扮成不同的人物,通过语言表达、动作展示实现情感上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对人物的外形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使得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和运动的规律,感受动态人物的艺术美感。

综上所述,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情感体验、扩宽知识面等都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索的积极性,才能不断促进鉴赏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芳.发现美,欣赏美——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的鉴赏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22):128.

[2]朱菲.中考背景下初中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新教育(海南),2023(32):53-55.

[3]孙艳.新课标下的美术鉴赏教学[J].考试(教研版),2013(01):236.

[4]欧二财.关于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术界,2008(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