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日语精读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3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日语精读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蒋婷婷

珠海科技学院   519000

摘要:文章以POA教育理念为导向,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以评促学为指导,通过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侧重培养学生使用日语解决问题及交流沟通的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学用一体”,解决日语精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问题。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即知识输入、知识获得、知识加工、知识运用、知识输入可在既定的任务实施环节中得以实现。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日语精读;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现状

日语精读课程是日语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

传统的日语精读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把词汇、语法等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重学轻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不断反思和实践的过程,学习动机弱,虽然也尝试各种改革,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普遍存在“学用分离”的问题。另外,传统的日语精读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滞后。教师评价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教师评价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且评价滞后,导致师生缺乏沟通交流,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缺乏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混合模式介绍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融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新趋势,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要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互联网+教育”进行课堂改革。国内有关混合式学习研究始于2003年何克抗教授,主张混合式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优势和数字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整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与传统教学形成互补,教师把握教学节奏,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提供帮助,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混合包括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的混合。利用网络平台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体现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与传统课堂形成优势互补,但是,混合式教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线上学习动机不足,无法全过程确认自主性不高的学生学习状态等等。

三、POA理论介绍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 POA)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指导理论。文秋芳认为,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学用分离”和“文道分离”,也就是“输入与输出分离”“语言技能训练与人格塑造分离”。为消除这两个弊端,2015年创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并不断完善修订。POA 是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关键能力说”为教学理念,以有效解决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弊端为目标,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以评促学为指导,通过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的N个循环,侧重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解决问题及交流沟通的能力,强调“学用一体”。该理论由文秋芳创建于中国,并在国外学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提高外语培养效果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教学方案设计

(一)学情分析

该案例的教学对象来自一所民办二本院校,学生为日语专业大一下学期后半期学生,学生“零起点”从大一开始学习日语,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有了一定数量的单词积累,基本掌握了日语N5-N4的句型。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能够读懂初级阶段难度一般的文章。能够进行初级阶段难度一般的中日文互译。整体水平达到日语能力考试N4的水平。

学生在学习《日语精读》课程时仍然在记忆单词、分析句子结构等细节知识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很少能够独立思考课文的内容,缺少和批判性阅读。学生通过记忆单词和句型,以及一定量的日语阅读的训练,有了一定的日语输入,但是在输出方面,还比较欠缺,比如在表达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时,往往觉得力不从心。大部分学生对日语学习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没有被很好的激发出来。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新单词及新句型,正确理解课文的含义。能力目标为能够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并从整体出发把握文章的内容及结构;能够运用所学单词及句型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运用日语展开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日语文章的赏析能力。素养目标为认识到学外语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外语人肩负责任有更清晰的认识,培养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方案设计

日语精读教学改革过程遵循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通过网络平台,以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1.驱动:驱动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产出尝试,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刺激学习欲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学习任务并在课前在线上发布,必须创设真实的交际场景作为驱动的起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在线上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协作学习,尝试完成产出任务。

2.促成:促成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完成产出活动提供脚手架。该环节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完成。教师提供相应的输入材料,同时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将从输入性材料中获得的接受性知识转换为产出性知识。在输入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培养。

3.评价:评价环节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评价包括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及时评价主要在线下进行,师生可以对线下小组汇报活动中呈现的语言、内容及结构进行评价。延时评价主要在线上完成,用于评价驱动和促成环节中学生在线上完成的产出任务,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对本单元相关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效果,了解自己的产出效果,从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反思和弥补。同时,学生之间就学习产出中口语表达及书面写作进行小组内互评,从而进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五、教学案例 :

以教材《日语精读》第一册第18课为例,这一课的主题是电子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近年来国产手机品牌迅速崛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日语对国产手机进行介绍,对国产和非国产手机进行对比,以提高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驱动

驱动环节在课前的线上完成,教师设置真实的交际场景: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国产电子产品。内容要求包含国产手机与非国产手机的差异等,以视频的形式提交作业。通过驱动环节,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入“饥饿”状态。学生发现自己以下的不足:对过程电子产品了解有限,导致对话内容非常简短单调;对电子产品的相关词汇不够,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相关句型掌握的太少,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二)促成

促成环节在课中的线下完成,主要分为导入、输入、输出,升华和作业五个部分。

1.导入。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环节,教师明确本课的关键词是“手机”“电脑”,检查驱动环节的作业,挑选一组同学的作业进行播放并进行点评。

2.输入。

输入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方式,大量可理解性输入是外语学习发生的前提,输入过程中学习者会掌握并理解最基本的语言知识,通过模仿或是自然遵循的方式掌握并逐渐学会利用语法和词汇。因此,在本环节,首先确认本课出现的新单词及句型,强调比较句型在使用中的易错点,通过提问的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扩充“电子产品、智能手机、性能、品牌、特色”等词汇,跟学生分享两个有关手机销售情况的数据,跟学生分享一个有关华为的短视频,促使学生在不断的熏陶和练习中吸收语言知识技能。

3.输出。

     输出对外语学习也必不可少,在语言知识的重构和内化中作用重大;输出可以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可以验证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假设,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反思,构建更加合理的中介语系统。在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就国产手机与非国产手机的差异展开讨论,要求使用本课出现的新单词及新句型,并分组发表。通过此环节的训练,学生对本课的新单词和语法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4.升华。

    升华环节主要是课程思政的自然引入,在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产品牌在近几年能够迅速取代进口产品,成为国内消费者的主流选择,在全球市场上也占据强势份额,其优秀之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学好外语的重要性,我们作为外语人,作为日语学习者,肩负着中日两国沟通桥梁的重大责任,肩负着用日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重任。

5.作业。

    课后作业往往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有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让学生分组制作一个国产品牌的介绍视频,要求日语解说,并带日语字幕,提交到线上平台。

(三)评价

评价包括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及时评价主要在线下进行,延时评价主要在线上完成。驱动阶段,主要是延时评价,教师在线上对学生提交的音频和视频进行一个初步简短的评价,对学生的尝试输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促成阶段,主要是及时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即时评价和总结。课后作业环节,主要是延时评价,组织全体学生在线上对提交的视频进行生生互评,教师也参与评价。

六、结语

面对传统日语精读课程教学发展中的困境以及教育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解决日语精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问题,笔者以POA教育理念为导向,通过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侧重培养学生使用日语解决问题及交流沟通的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学用一体”。相较于传统课堂的单项输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即知识输入、知识获得、知识加工、知识运用、知识输入可在既定的任务实施环节中得以实现。笔者期望更多的高校外日语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融合“产出导向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与完善,更好地推动日语专业课程建设,为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外语届,2016,37-43

[2]文秋芳,孙曙光.“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2):4-11+90.

[3]邱琳.“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设计标准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2):12-19+90.

[4]胡鑫,基于POA理论的日语会话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语言·文学·艺术,2023(6),103-106

项目名称:珠海科技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日语精读》课程为例”(项目编号ZLGC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