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视域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POA视域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

刘凯

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渝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伟大号召。英语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对外交流的媒介,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教育优势。本文从普通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现状进行剖析,并从“产出导向法”(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简称 POA )视角探索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策略。

关键词:POA;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自信

一、研究背景

英语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对外交流的媒介,同时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覆盖面较广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教育优势,这也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在“文化自信”的语境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群体对中国文化漠视的现象严重,多位学者如肖婷(2018)、曹晓英(2018)、张焱(2020)的调查显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现状不尽如人意,有待进一步完善。

“产出导向法”(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简称 POA )的原型是“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我国学者文秋芳教授于 2014 年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Out-put-Driven , Input-Enabled Hypothesis ),挑战传统的“课文中心”教学理念,强调从教课文转变为教学生用英语做事,判断教学效果的标准是学生能否用课堂所学完成产出任务。经过十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POA理念多次成为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报告主题,并在全国多所高校应用,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POA的提出旨在使教育目标更具体化,更可教、可测、可量(文秋芳,2018)。

将大学英语教学与POA理论相结合的有效文献整理后发现,此类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王中雨(2019)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为出发点,重点从“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关键能力说”四个方面阐述了POA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指导意义。角度较为新颖,理论支撑扎实。李雪莲(2021)、王书艳(2021)、邱清伟(2023)都总结了 POA 理论的基本内容,阐述了中国文化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基于 POA 的文化输出能力培养途径。在实践研究方面,目前研究者从中西方文化对比、设置小型文化模块、设置大学英语后续文化相关课程等多个视角开展教学实验,尝试将 POA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但研究样本偏少,研究力度和深度有待加强。例如赵秀芳(2017),许荣花(2021)分别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中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主题单元进行了教学延伸。曹艳琴、姚兆宏(2018)围绕“中国饮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教学。阮宏芳(202)选取“中国传统建筑”这一主题,以旅游景点文化交流为背景,并通过一系列的产出活动,深刻挖掘建筑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二.POA视域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的现实困境

  2.1 缺乏以产出导向法为理念的教学材料

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占有一定地位,但是纵观其应运情况,缺乏系统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从教材的角度来看,缺乏现成的POA教学材料与教学设计。现行主流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以欧美国家文化背景习俗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解的文化内容大多是介绍西方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及其常用的英语表达,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和相关英语表达的教授,造成学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英语学习材料缺乏具有时效性的中国声音。

2.2 POA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类资源挖掘困难较大

尽管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普遍情况下教师不会主动系统地去了解中国文化资源的翻译与教学,大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将教学内容同中国优秀文化资源结合的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文化资源的深度不够,多数情况下以停留在浅层表述和简要介绍为主,文化输出方面存在短板,学与用的无缝衔接方面存在缺陷。在文化资源种类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存在泛化的运用现象。将地方文化用英语有效输出的研发难度较大,部分教师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英语教学中文化板块融入课程资源开发缺乏系统整合。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沟通,文化课程资源包括有关语言形式的输入性材料、配套练习,或是与产出任务相关的课外学习辅助材料共享意识不强。即使在同一个城市,英语背景下的优秀文化资源的使用和开发在各高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3 POA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POA理论不同于传统的“输入 - 输出”的教学流程,以输出为驱动,再适时给出输入,并且输入是为输出服务的,采用“输出 - 输入 - 输出”的教学进路,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惰性知识”,促使这些知识转化为产出能力,进而用于日常交际。实际教学流程中,需要学生的持续高度配合。一方面学生不太了解和适应此教学理念,需要教师进一步介绍与刷新学生的学习理念。另一方面,在任务驱动-促成-评价环节中,全程需要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积极配合。这对学生的配合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现在的零零后大学生,精通于各种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的搜索与学习,享受着网络带来的学习便利同时,注意力也可能随时被网络带偏。归根结底,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互动能够吸引学生,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文明,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民族自豪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环节,以达到预期效果。

2.4 文化自信的培育在大学生英语跨文化学习中未得到重视   

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了解到当前相当多的老师仍停留于教学导入、背景知识介绍的教学模式为主,以认识生词为主的理解课文内容为教学重点,仍然倾向于把语言学习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对教学中涉及的中西文化因素特别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只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缺乏创造情景让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问题的思维。如何充分利用探究式、任务式、项目式教学法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需要进一步开发。学生对文化类的认知、翻译以及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学习停留在浅层认知。另外,英语课堂中对文化自信的培育缺乏一定的考核,导致教师们在文化渗透类的授课内容重视度不够,缺乏深度挖掘的意识。为弥补对中国文化理解与输出的短板,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多以介绍中华传统节日与习俗为考试热点,对文化自信的培育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三.POA视域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的实现路径

1.加强授课教师的文化输出理念

   教师作为授课重要主体,其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高校英语教师在教会学生语言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文化融合与输出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依赖于教材,教材中每单元主题内容较为贴近生活,教师可以在每个教学主题中提取、挖掘相应的文化元素,将跨文化知识与教学设计紧密相连。在日常课程中浸入文化输入,设计专门的文化输出板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课外作业中,可适当的涉猎相对应的传统文化类型题目的练习,做到课内课外双管齐下。

2.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类资源的挖掘与宣传

   依托信息数字化平台,建立一体化智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平台。例如利用好现有的特色文化资源平台,推进传统文化中英文资源专网建设。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有意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但苦于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平台进行集体探讨与学习。教研室中可设立专门的研究课题组,定期在集体备课时规划优秀文化类建设专题,开展“跨文化”教学法、课程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挖掘方面的讨论,把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做到常态化。另一方面,可紧抓当今“课程思政”的热点,有效加强大学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联合开展学科德育重难点的专题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晓英.大学生文化自信构建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8(6):143-144.

[2]曹艳琴、姚兆宏.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化,2018(14),243-245. 

[3]李雪莲,秦仕贤.POA 理论下南疆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的路径研究[J].成才2021(4),45-46.

[4]邱清伟. 探究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3):19-21.

[5]阮宏芳,黄菁菁,张梦雅.基于POA 的大学英语文化类拓展课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海外英语,2022(9).

[6]王书艳,POA 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J].现代英语,2021(23),8-10.

[7]王中雨,杨传鸣.POA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意义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2),96-98.

[8]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3):387—396.

[9]许荣花.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运用研究[J].理论研究,2021(4),82-83.

刘凯,1990年5月,女,汉族,湖北省十堰市,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思政,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