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梁晓健

 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产科    7441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在调理月经不调中的临床效果及机制。通过对200名月经不调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研究了中医药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包括病例筛选、中医药方案的制定及应用,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评估和生理指标监测。结果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在月经周期规律性、症状缓解及生活质量提升方面,相比于常规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改善,其中中医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0%。结论中医药在调理月经不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月经周期和生活质量,推荐作为月经不调的有效治疗手段。本研究不仅验证了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有效性,也为中医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月经不调、临床效果、生活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引言: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女性的生理健康,还会对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月经不调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内分泌失衡、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常规药物治疗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在调理月经不调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中医药注重调和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在调理女性月经不调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尽管中医药在月经不调治疗中的应用广泛,但缺乏系统的科学评估和证据支持,这限制了其在现代医学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中医药在调理月经不调中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比中医药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旨在为月经不调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同时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0名月经不调的女性患者,年龄范围18-45岁。所有参与者均经过详细的医学评估,确诊为功能性月经不调,且未在过去3个月内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月经不调治疗。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人。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1.2 方法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设计。观察组患者接受个体化中医药方案,包括口服中药和穴位按摩,治疗周期为6个月。中药方案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由资深中医师定制,每日两次,每次服用量为一剂。穴位按摩由专业按摩师执行,每周两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激素调节药物和维生素补充,治疗方案和观察组持平。所有参与者在研究期间均接受定期的身体检查和症状评估。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月经周期的规律性、症状缓解情况(如痛经、情绪波动等)、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缓解情况和生活质量通过标准化问卷进行评估,其中生活质量采用女性生活质量指数(WOMAC)进行评分,评估前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共完成200名月经不调女性患者的临床观察,包括观察组100名和对照组100名。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的治疗效果如下所示:在月经周期规律性方面,观察组中有92名患者(92%)月经周期变得更加规律,而对照组中有68名患者(68%)报告周期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缓解情况方面,观察组中有85名患者(85%)报告痛经症状明显减轻,对照组该比例为56名患者(56%),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情绪波动症状的改善在观察组中也更为明显,其中78名患者(78%)感到情绪更稳定,而对照组仅为43名患者(43%),两组差异显著(P<0.05)。

生活质量改善方面,通过WOMAC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分数从治疗前的52分提高到了86分,对照组从治疗前的50分提高到了68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安全性评估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大多数为轻微到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和7%,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表1:月经不调患者中医药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指标

观察组(n=100)

对照组(n=100)

P值

月经周期规律性改善

92%

68%

<0.01

痛经症状缓解

85%

56%

<0.05

情绪波动症状改善

78%

43%

<0.05

生活质量提高

52到86分

50到68分

<0.01

不良反应发生率

5%

7%

>0.05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在改善月经周期规律性、症状缓解及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均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且安全性良好。这些结果为中医药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临床证据。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在调理月经不调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改善月经周期规律性、缓解痛经症状以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这一发现与中医理论中关于通过调和体内阴阳、气血来治疗月经不调的原理相契合。中医药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的体质和症状差异制定治疗方案,这可能是中医药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穴位按摩作为中医治疗的一部分,可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作用,进一步促进月经周期的规律性和症状的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中医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这一点对于长期需要管理月经不调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长期使用某些常规药物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尽管本研究的结果令人鼓舞,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相对较小且研究周期有限。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更大的样本群和更长的治疗周期内进一步验证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效果和机制,同时探索其对不同类型月经不调患者的适应性和效果差异,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此外,对于中医药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加强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艳,王靓,谢晓芳等.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的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22,13(05):129-134.

[2]孙伟,冯晓军,冯雪花.中医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2):722-725.

[3]刘迎红,舒慧雅,钟秋雨等.阴阳调理灸治疗月经不调疗效观察[J].巴楚医学,2023,6(02):59-62.

[4]黄婷.基于治未病理论对月经不调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调查[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