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住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对住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的价值分析

罗美丽

衡南县泉溪镇中心卫生院  邮编:421171

【摘要】目的:探究对住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控制感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 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41例实验组经针对性护理,对比感染控制率、心理状况的指标。结果:组前患者的情绪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后在感染控制率、情绪状态对比对照组差于实验组,P<0.05。结论:对住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控制感染护理可有效减少感染情况出现,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减少焦虑、紧张情绪的产生。

【关键词】住院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控制感染护理;心理状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在患者鼻腔到喉部之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另有报告提出,大部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受到病毒侵袭患病,临床为该类患者多采取住院治疗干预[1]。在临床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极易出现二次感染的情况,导致住院周期延长,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2]。本文选择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研究,记录护理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 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组,41例对照组有男性22例,1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8-72岁,平均(50.32±1.33)岁;实验组年龄在29-71岁,平均(50.41±1.42)岁,41例实验组患者男性有20例,21例女性患者,年龄以及性别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常规护理:本组患者均给予口述宣教、认知教育护理。

(2)实验组-针对性护理:①环境护理:待患者入院后需指导其佩戴口罩,对其活动范围进行限制,对患者家属访视次数进行控制;每日对病房换气通风处理,对病房的湿度以及温度进行控制,依据临床规范流程对病房消毒,指导患者对贴身衣物进行更换,对患者生活垃圾进行密封处理。②生命监测:对患者生命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心率、体温、血压以及呼吸等指标观察,定期为患者进行血尿常规指标,给予患者有效合理的对症治疗。③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实施良好的情绪疏导,指导患者了解疾病治疗方式、预防方式、疾病预后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告知患者维持积极的心态,提升患者的主观能动性。④生活习惯: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保持一定活动锻炼状态,在锻炼期间注重保暖,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按照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饮食配比,以高蛋白、高纤维化食物为主,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不可进食刺激性食物,以蔬菜水果为主。⑤对症干预:对于高热的患者实施物理退烧联合药物退烧治疗,实施物理退热时包括温水擦浴、头部冷敷;伴随咽部不适患者实施雾化吸入治疗,可使用润喉含片;伴随鼻塞以及通气不畅患者可给予麻黄碱滴鼻治疗。

1.3观察指标

(1)感染控制率:记录患者感染控制发生率。

(2)心理状况:采取SDS、SAS评估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评估分数越高患者不良情绪越明显。

1.4统计学意义

分析数据以软件SPSS 23.0统计,用率(%)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2检验;用(±s)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感染控制率

    感染控制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

组别

例数

感染控制率

对照组

41

30(73.2%)

实验组

41

40(97.6%)

X2

9.7619

P

<0.05

2.2心理状况

    数据比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比对,P>0.05;护理后对照组负性情绪分数较高,实验组情绪改善较好,P<0.05。

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估分数(分)

组别

例数

入组前

入组后

SAS

SDS

SAS

SDS

对照组

41

43.22±1.45

45.27±2.87

41.22±1.66

42.66±1.02

实验组

41

43.15±1.32

45.19±2.54

32.78±0.52

31.74±0.58

t

0.2285

0.1336

38.4289

59.5907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确诊率较高的炎性病症,临床也称之为普通感染,属于发生率较高的自限性疾病,具体病症有病毒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眼结膜热、普通感冒、细菌性扁桃体炎[3]。一般情况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多经过住院对症治疗,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病情传播的情况,造成患者二次感染,从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患者的康复效率。传统护理在临床上实施多采取简单宣教以及认知教育干预,并未做好感染预防以及感染控制,护理效果不理想。针对性护理是临床上比较新颖的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的对症干预、生活习惯管理、心理疏导、环境感染预防、病情监测等,充分保证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引导患者维持较好的康复心态

[4]。上文数据统计可知,组前患者的情绪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后在感染控制率、情绪状态对比对照组差于实验组,P<0.05。由此可见,实施针对性护理后患者感染性情况预防较理想,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状态,保证患者的康复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可有效控制二次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做好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积极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倩.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2):162-164.

[2] 颜梅,何雯雯. 心理护理实施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护理价值体会[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4):217-219,226.

[3] 曹艳华,沈亚男. 对住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3):217-218,216.

[4] 王典艾.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3):211-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