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

韩汝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通过运用新技术与新方法,能提升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水平,为保证相关研究更加深入,应重视加强相关研究方法的创新,以获得理想的中医发展成果。本文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有效研究方法,提出强化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实效性的有效策略,旨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诊疗程序及规范数据采集标准等构建健全的研究体系,进而实现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理念和研究方式的创新,以提升中医行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中医证候

中医基础理论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融合了历史文化及历代社会学科与人文精华,通常中医的理论依据为临床实践,因此,与西医相比,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诊疗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为进一步体现中医的价值,应积极探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为中医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1.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临床研究法

科学研究离不开生活实际的支撑,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应坚持理论源于实际的原则,因此,在修订和完善中医药理论的过程中,应重视研究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的诊疗经验,借助各类临床观察数据进行理论研究。同时,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应重视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利用,通过保持与时俱进满足现代医学发展要求。

1.1继承传统中医诊疗方法

立足中医的传统诊断方法层面,以“望闻问切”为主,以上也是古代医生创造的独特专业技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患者身体本质,且传统诊疗方法在中医行业传承至今,能在中医临床诊断中发挥有效作用。古代缺少专业的仪器设备,临床医者仅能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认识疾病或探寻病原,站在现代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此种方式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但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也是中医的重要发展优势。为此,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过程中,应重视对传统方法的继承与弘扬,加强与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融合,可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临床医者积累了大量实践观察经验,能够有效预测疾病的发生,包括循经传、直中、越经传及并病等,在逐渐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三焦传变与六经等多种基本理论,可为很多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

1.2重点引入先进科学技术

现阶段的医疗行业发展中,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仪器,为临床研究提供便利和技术支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及医疗水平。在此种环境条件下,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时,应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依托各级医院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断、治疗与防控,目前很多相关工作得到落实。针对当代中医临床研究,应积极借鉴现代科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使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拥有良好基础,让“辨证论治”拥有坚实基础,不断突显新技术的科学内涵与支撑作用。

1.3加强中医理论研究顶层设计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行业的稳定发展,应明确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重视分析高质量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增强顶层设计意识,尤其对于现阶段社会发展中流行的慢性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脑卒中及糖尿病等,以上疾病均呈高发趋势,且通过分析部分代谢病的危害,其直接影响心脑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要求针对此类病症进行有效预防,选择针对性、适用性更强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有助于降低此类疾病的蔓延速度。为此,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应重视参考循证医学,构建协同合作研究模式,建立相应准则,结合对不同临床需求的分析,加大阶梯设计力度,重点加强病例、时间、对照研究,拓展临床研究途径,通过顶层设计探索新的医疗方案。此外,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还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合理设计诊疗程序,并针对诊疗信息系统进行构建与完善,有助于获得理想的诊疗效果,进而提升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水平。

2.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实验研究法

针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实验是利用率较高的研究方法,且实验方法的有效性相对较强,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实验研究法主要通过利用科学原理建立科学假说,并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群体进行研究,通过收集临床实验数据及评定变量反应等,针对其中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进而达到升级学术理论的目的,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通过实验研究与中医传统理论的结合,能发现新问题与新现象,从而实现对科学知识与理论的创新。

2.1加强中医藏象的解析

中医诊疗方法中,中医藏象是较为常用的观察方法,不仅为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表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病理变化,通常临床医者将中医藏象作为诊断、选方及用药等工作的依据,覆盖范围广泛,包含发病、解剖、辩证及生理等,有助于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规律,还能了解人体病理变化情况。中医可立足整体的角度,重点加强对机体不同脏腑组织间联系的分析,中医基础理论中明确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等的基础为武藏,因此,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正确认识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并与异常病理情况进行比较,进而诊断、治疗患者疾病。

2.2强化中医证候的认识

临床医者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观察,并对其症状体征进行采集,在基于此综合归纳临床症状,进而了解机体内疾病的变化情况,以上内容为中医的证候,同时,通过中医证候能总体考量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明确不同脏腑组织的联系,掌握各类疾病的基本性质与具体临床反应。中医对证候的研究,能实现对人体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的整体研究,突破单纯西医诊断的限制。同时,在中医证候研究中,能结合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使得中医特点更加突出,依托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可行性很强,但很多研究中的中医证候客观依据为移植现代医学的理化指标,缺少针对中医进行的专门的特异设计,因此,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时,严禁出现照搬照抄或生搬硬套的情况,应结合实际对中医证候的本质进行真实反映。

2.3建立统一的客观标准

中医四诊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应围绕标准化、客观化建设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尤其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过程中,需建立相应的客观标准,作为基础研究依据。考虑历史原因带来的影响,人为因素通常会影响中医的诊断结果,如医者状态等,主观影响因素较多,无法保证诊疗的客观性。同时,中医的症状采集过于依赖医者的专业技术和经验,证候判断受到医者学术水平的限制,即使配合使用了计算机设备,也很难保证诊断工作的精确性,无法客观明确患者疾病性质和禀赋间的差异。分析现阶段的医疗技术,蛋白质芯片质谱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因此,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应建立统一的客观标准,利用不同证型患者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创建专门的组织标准库,利用蛋白质芯片质谱技术针对传统辨证论治进行提升,有助于强化论证结果的客观性与标准化。

结语: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且在医疗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为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合理选择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能强化对中医理论的认知及传承传统诊疗方法,进而加强与现代医疗技术的结合,逐步形成健全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中医诊疗体系,有助于突显中医的重要价值,进而发挥中医在医疗行业快速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拓展中医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王光耀,杨海霞,王兴华等.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途径与方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02):691-694.

[2]王永炎.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01):3-5.

[3]李爽姿,王勤明.浅谈中医基础理论方证相应的病证研究方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9):3756-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