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科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新课标下的科学教学

王兆军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乌额格其学校 内蒙古通辽市029107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科学教学面临着转型的需求,强调运用信息技术、提炼问题核心及进行多元化素养评价的重要性。本文首先探讨了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将抽象内容具象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科学概念。其次,强调提炼科学教学中的主干问题,以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提出利用评价量表进行多元化素养评价的方法,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学习体验,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科学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学生需要被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这要求教学方式必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素养。同时,科学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使得学生很难通过传统方法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具象化抽象概念,如何精炼核心问题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如何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了当前科学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化的内容具象化

在新课标下的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尤其是在复杂的科学概念传授上,如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中的“热传递”单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具象化,使学生在直观、互动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掌握知识。以“热传递”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播放火焰蔓延的动画或视频,生动展示火如何在氧气、温度和可燃物等条件下传播。这种直观的展示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理解热量传递的条件和过程。接着,教师可以使用模拟软件或在线互动实验平台,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模拟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进一步深化对热传递方式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供暖系统、烹饪过程中的热传递等,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感受科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直观的视觉影响下更好地理解热传递的概念,还能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实例加深记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应用能力。

二、提炼主干问题,激活学生科学思维

在新课标下的科学教学中,针对“动物大家族”这一单元,提炼主干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教学是激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将学习重点放在“动物是如何分类的”以及“动物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以及如何适应生存环境”这两个问题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命系统的构成、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以及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等核心概念。首先,通过探究“脊椎动物是如何分类的?”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到脊椎动物大类别如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的特征,进而掌握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这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生物分类知识框架,还能激发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接着,探讨“动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以及“它们的生存面临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面临的生存挑战出发,进一步讨论动物身体结构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机制,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动物分类的科学依据,还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探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深化对生命延续与进化的认识。此外,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利用评价量表,进行多元化的素养评价

在新课标引领下,科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通过核心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以“动物大家族”单元为例,项目式学习活动“自己养一种鱼,说说它是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便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在该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依据评价量表,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概念理解角度出发,评价学生是否能准确掌握与动物适应环境相关的科学概念,比如生态位、自然选择等。其次,观察能力的评价重点在于学生是否能详细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信息能力的评价则着重于学生是否能有效收集、筛选和利用相关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思维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是否能通过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分析鱼类适应环境的方式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内容呈现能力的评价则涉及学生在报告交流中,是否能清晰、条理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使用适当的科学术语。此外,交流能力的评价重点在于学生是否能在小组讨论和班级汇报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通过这种多元化的素养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深入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内容与核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支撑学生素养的发展。

结论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新课标下的科学教学策略,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具象化抽象科学概念、提炼主干问题以激发学生科学思维、以及运用多元化素养评价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策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为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加注重这些策略的有效整合与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方.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N].科学导报,2024-03-19(B03).

[2]何晓霞.新课标视域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4,(0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