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坊的书法理论对现代书法教育、我的作品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3

丰坊的书法理论对现代书法教育、我的作品的启示

殷晓慧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研究生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明代中期的书法家丰坊的《书诀》和《童书学程》,从他的临摹 观、年龄观、可用观、选帖观、质疑观、务实观、积累观、有序观、执笔观、篆籀观、工具观、人品观来探讨这些观点对今人的启发意义,该如何成功运用这些观点,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丰坊 书论因材施教选帖启示

丰坊是明代中叶的一位藏书家、篆刻家、书法大家,生于浙江宁波鄞县的官宦人家,字存礼,号南禺外史,官至礼部主事,时人认为其性情怪诞,藏书颇丰,家中曾有万卷楼。丰坊  善于书法,五体皆精,其中行、草更是优于别体,有墨迹存世。他极力主张学习魏晋,取法  于钟繇、二王、怀素、米芾、黄山谷、文征明等人。他不仅精于书法创作,而且在书法理论  上有着很大的成就,著有《书诀》和《童书学程》。黄惇先生在其著作《中国书法史·元明  卷》中曾说“丰坊的书论著作<书诀><童书学程>,从书法教学的角度看不无精彩之处。” ①证明丰坊的书法理论是受到大众认可的,有实际运用意义的,值得在今天的书法教育中广  泛借鉴和使用。

一、因材施教

(一)临摹观

丰坊在其《童书学程》中《论临摹》一节中说道“临书能得其神,摹书得其点画位置。”他认为在临书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书法精彩的神韵,但是摹书却只能给字的点画确定了一个位置而已,不至于产生结构上的

失误罢了,有效程度是不可以与临书相比较的,认为临书比摹书好,建议临书。但他同时是一位尊重客观现实提出学书的理论家,认为“然初学者必先摹而后临,临而不摹,如舍规矩以为方圆;摹而不临,有食糠秕而弃精凿,均之非善书也。”他针对那些才开始学习书法, 对书法领悟能力不足的人,提出了先摹后临的学习方法,认为学习书法只是一味闷头临写, 很容易失去它的造型,反过来,如果仅仅简单摹写,不加以临写的话,就是吃饱了一顿糟糠, 没有吃到一点精华,这都不是善于学习的人应该干的事。

(二)年龄观

丰坊主张不同年龄段的学书者学习书法,练习不同的碑帖。他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书次第之图,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可以学习的碑帖,由大楷、中楷、小楷、行书、草书、篆书、古篆、八分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过渡。八岁到十岁,学习大楷;十一岁到十三岁,学习中楷;十四岁到十六岁,学习小楷;十七岁到二十岁当学习行书了;二十一到二十五岁,学习草书。篆书可以在十三岁到十七岁可以学,十八岁到二十三岁可以学习一些古篆,八分书二十四、五岁时可以接触下。他在学书次第之图中,介绍的详细程度到了每种碑帖该以何种手法去学习,哪个版本较佳,哪里需要避开雷区的等,甚至让读者觉得有些过分小心了。当然他在学书次第图中所限的年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提及的这些碑帖,也只是为资质平平的学书者而设,如果是天赋异禀者,花十年的功夫也就有大致面貌了,没有必要纠结于何时做何事了,符合自己的节拍就可。


(三)可用观

丰坊在学书次第图中录了唐明皇《泰山碑铭》和李阳冰书《琅玡山新凿泉题》,“明皇书本不古,以其可发初学,姑录之。”“少温篆本不古,唯此碑秀逸有神,可以启发初学。”即使 他认为唐明皇   《泰山碑铭》和李阳冰书《琅玡山新凿泉题》里可圈可点的东西不多,但 是能给初学者一些启发,还是把它们收录进来了。这点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现在很多人学习碑帖,先看它是不是时下流行学习的,如果是,也跟着学,如果是那种关注度不高的碑帖,看到了便嗤之以鼻,两个字,不学。这点是非常要不得的,个人觉得,如果一个碑帖给我们一些启发,我们不必关心它的热度,它的热度我们可以当作一个参考值,不能当成全部。《石鼓文》是许多朝代学习的佳刻,但是以前它的热度没有如今这么高,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稍微专业些的学书者几乎都是人手几本,这得归功于吴昌硕,他临写了《石鼓文》, 并带着原碑火了整个书法界。我们争取向吴昌硕学习,只要可用,不必看热度,把好的碑帖学习好,为世人所认可,即使做不到这点,也要对值得学习的碑帖,有善处可以学,无善处亦要尊重。

二、科学合理

(一)选帖观

丰坊的书法理论中,选帖这件事贯穿全书,他的选帖观一直以来,别人给予的评价都褒贬不一,但还是有相当大的可取性。他主张师法古人,推崇魏晋笔法,从“一曰铭石,钟繇特胜。二曰小楷,二王稍变钟法:右军用笔内擫,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②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法帖之祖《淳化阁帖》本,都有  伪迹混杂其中来误导后学者。所以要求学书者要博览群帖,提高自己的眼光,才能辨识。《星凤楼》《二王府》《宝晋斋》《雪溪堂》《绛州》《潭州》等碑刻都非常好,宋拓本最佳。《武陵》 《汝州》《东书堂》《宝贤堂》这样的帖子糟糕到都不忍入眼。他大力建议学习晋唐,元明两朝的人书法皆姿媚有余,没有做到古雅厚重,我们学习书法的人应该认识到这个毛病,从这 

点出发向古人靠齐。他认为钩填影习《兰亭序》,应该选择“定武本”,可以达到和学习《宣  示表》的一样效果。他在学书次第图中大量地推荐了王献之的行书法帖,他赞美王献之的行  书虽然出自他的父亲,但更有“天真焕发,逸气横生”的自然之趣。赵子昂有《赤壁赋》, 有晋人的味道,在徽州绩溪有上好的木刻本,所以也值得被记录下来为后世所知所学。丰坊  自己在学习书法时也喜欢使用多种方法,看到宋人张有书伯夷颂,元代周伯琦临张有书严先  生祠堂记,周伯琦书虞人箴,都非常精妙,干脆摹写并版刻临,这是选帖的高段位玩法了。 丰坊的选帖观教会我们学习书法时要近古人,近佳刻佳本,要博览,好的东西要想法设法地保留,这样才能汲取其中的精华。

(二)质疑观

“《说文》之书,如徐锴《解字》,周氏《正讹》,赵氏《本义》皆可观,第互有得失。杨恒 《六书统》载古篆极博,亦有一二缪处。予尝著《书海溯原》以折衷之。”他看到《说文》 里徐锴《解字》周氏《正讹》赵氏《本义》各种观点都阐述的非常好,但是也有一些缺憾,杨恒《六书统》记载临很多的古篆,但他也敢于质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查证,指出其中的错误,并写下了《书海溯原》来弥补这些遗憾。

自从宋朝欧阳修误认为八分书是隶书,后人都以讹传讹这样认为。他的鄞县同乡徐兰楷书写


的甚佳,有钟繇遗韵,可能是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却以八分书闻名于世,楷书倒不显了。 他认为没有在哪块古碑上见过分书,只有杜撰,而且还非常的丑,时人还爱一股脑地追捧,很是可笑,便根据杜甫的句子“大小二篆生八分”和孙过庭所说“钟繇隶奇”得出“则唐以 前因无以分为隶者。由此观之,分、隶之辩明矣”的结论,为其正名,分书是分书,隶书为 楷书。

元代吾衍在他所作篆学理论《学古编》中云“作篆宜单钩”。丰坊则质疑这个观点不可用, 说过这样一句话,“夫单钩,则颤掣欹邪,寒酸枯燥;真行且不能,况于篆乎”。证③明丰坊 尝试了吾衍的“作篆宜单钩”,实践的结果是果然不靠谱,真行书不美,篆书更不行。他对 比过子行的墨迹,和李少温、徐鼎臣、楚金、张谦中的用笔方法一致,辨别出这是传写发生了讹误,错误的学说迷惑了世人,他通过质疑,把这些错误的理论推翻。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在学习书法时,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前人有错漏的地方,书籍里有相悖的言论,都要勇敢地去想,去质疑,去找证据,不要人云亦云,睁只眼闭只眼就放过了。

(三)务实观

“其唐元序、梦英、陈抟、道肎所传,杜撰非古,不必遍习也”。他知道唐元序、梦英、陈 抟、道肎这几个人所写的篆书,杜撰的成分很大,不必全盘学习,讲求实际。

四曰小篆,李斯制,碑额、志盖、斋匾用之。五曰缪篆,汉晋印章之文,图书私用宜其 体。六曰叠篆,今官府印信所用,礼部铸印局所掌,宜亦习知,以防伪诈。”④他认为篆书虽然有百种,但其中经常用的只有六种而已,写碑额、志盖、斋匾比较适宜用李斯所制的小篆,图书私印适宜用缪印,叠篆因为是官府印信,为礼部印铸局所掌,应该学习一下,来辨别官府颁发的文书真假性。

他觉得写字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的书写环境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写大字宜站,写小字宜坐,很是务实。“若径丈以上,如文信公魁字,人必立起,以一身之力自肩及肘,运则 以五指齐撮墨池之端”和“若字三寸至于五寸,可以端坐而书”。⑤

“盖书本童子之学,有非儒者明体适用之务,故先贤有丧志之戒,是又当知轻重”。他在 这里强调,书法是少年时代该学习的,为成人后的经世致用做准备,先贤警告我们不要一味沉溺其中,因为在古代,书法只是图画游戏的一种,而远没有精于世务重要。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把书法当成一种事业来发展,但同时需要注意劳逸结合,与社会接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有机融合,亦不能过分沉溺其中,搞得蓬头垢面,五谷不分,或是一副天下舍我其谁的姿态。

(四)积累观

“学书,必多学古人法帖,一点一画皆记其来历,然后下笔无俗字”丰坊建议多多积累古人 法帖里的一笔一画,把古人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的笔下,方能去除掉俗气。

他对学习《大唐中兴颂》和《东方朔碑》给出的方法是“每日习五十字,四年之功,可得七万字”,能够达到“则他日作题匾大字有法”的效果;学习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和《虞恭 公碑》,应当“日影百字,三年之功,可得十万字,熟此则八法具备,思过半矣”,学习《宣 示表》可以“或日影十纸,或影十五纸”。丰坊认为学习书法,量变也是达成质变的,只有


坚持不懈地去积累,每日练习一点,最后肯定会有满满的收获。

此则八法具备,思过半矣”,学习《宣示表》可以“或日影十纸,或影十五纸”。丰坊认为学 习书法,量变也是达成质变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去积累,每日练习一点,最后肯定会有满满 的收获。

(五)有序观

丰坊在他的《童学书论》第二则《论次第》说道学书的顺序应该先学楷书,楷书必先要学习大字,学完大楷后再学习中楷,中楷之后再到小楷,楷书学成了再到行书,行书学成了,再学草书。学篆书的人,必须先得学习楷书,正锋成熟有力后,学篆才比较容易。学八分书的

人,先练习篆书,篆书成熟了,学习八分书,才会有古意。

在学习楷书的时候,先适宜学习颜真卿,写大字,取颜真卿端方雄伟,骨肉匀称的优点。学习到中楷的时候,可以去掉颜、柳的习气了,学习欧阳询的《九成宫》,取其方正之妙,有骨相之美了,洗尽俗气了。再学习《虞恭公》,因为《虞恭公》的笔法和晋人很接近了。不过若是想书写碑碣和悬轴,应当都应该学习欧阳询,先《虞恭公》后《姚辨》,再是《遗教经》,便能得到钟繇的书学精髓了。“学书以欧为门户,以钟为归宿”和“学行书以二王为祖 宗,而魏、晋为羽翼”这些论述都能很好地传递出丰坊的学书思想非常有序。所以我们在学 习书法的时候,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流程。

(六)执笔观

执笔在丰坊的书学理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也在丰坊的书法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学书必先审于执笔,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先笔后,此口诀也”。⑥这是 丰坊在《童书学程》第一句话就提出来的,可见他对执笔的重视。这个口诀告诉我们执笔要悬腕,左右得宜,掌要空,指要实,要意在笔先,提前构思好落笔的位置。他强调正锋用笔, 不必过于拘泥,隐锋收住书法的气脉,露锋是为了传达他的精彩。双钩悬腕时,食指中指圆曲如钩,与大拇指对齐把笔杆捏在指尖,使笔变得挺直,写大字的时候,运上腕,写小字的时候,运小腕,不要让手臂压在纸上,运笔便会迅速。让左臂居外,右手放在放在胸部向前的中间位置,让笔管和鼻准相对,这样写字每一行字都会笔直,不会有字写错位。这样良好的执笔法值得我们借鉴,从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执笔法。

(七)篆籀观

丰坊特别推崇篆籀,认为古代大家之书,必然都是精于篆籀的,觉得篆籀结构淳古,使转劲逸。认为有三碑不可不学,李阳冰的《琅琊山新凿泉题》,李斯的《峄山碑》和《泰山碑》,用钩填影习的方法,能够加强书法的笔力。学习大篆可以选择《石鼓文》,《石鼓文》结笔下圆,和今篆已经很相似了,所以学习今篆之后,可以学习它。

三、综合因素

(一)工具观

丰坊认为书法是有筋、骨、血、肉的。而其中的血是由水生出来的,肉是由墨生出来的,所以在日常的书写活动中,水要用新取的,墨要用新磨得的,这样才能调匀燥湿,而肥瘦相


宜。古人条件有限,尚且讲究资器,在如今科技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有条件,所使用的器具也应该讲究一下,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便是这样的道理。

(二)人品观

世人皆认为丰坊私德有亏,但我认为并不是这个样子的,相反,他非常讲究书法和一个人的人品道德是否成正比。他说李士实、徐霖、陈鹤的书法“蓝缕乞儿,麻风遮体,久堕溷厕,薄伏通衢,臃肿蹒跚,无复人状”,⑦事实上这几人的书法并没有糟糕成这个样子,那丰坊 为什么要用这种严厉的语言去批判他呢?因为是这几个人的个人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原因,他们的身份是谋反的逆贼和当时被认定为是下九流的娼伶,所以这些人的书法是不值得被认可的。“近时业举白丁,厚贿主司,叨冒抡魁,舐痔权倖,骤跻膴仕,乃谓书不足学也”,他认 为和这种趋炎媚势的人谈论书法简直可笑,不能理解他们的无知。他认为姜白石所说的“一须人品高”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我们在加强书法技法练习的同时,需要加强各方面的综合 修养,尤其是道德素质的培养,当今的书法评定和一个人的道德素质越来越难以分开。

在丰坊的一系列书法理论中,可以看到他的书学思想对当今社会来说,依然没有过时,有着深厚的意义。我们学书法当知道首先要为社会服务,合理地学习,扎扎实实地临摹创作,理性对待,厚积薄发,打造出更美好的书法世界。

3e278b4e8fe2e4a1b6446050c13c704

注释:

:黄惇著 《中国书法史·元明卷》第五章308页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李彤著 《历代经典书论释读》第207页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李彤著 《历代经典书论释读》第209页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李彤著 《历代经典书论释读》第205页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李彤著 《历代经典书论释读》第208页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乔志强著 《明清书论赏读》第一卷第21页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

:李彤著 《历代经典书论释读》第195页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