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乐意”的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东北话“乐意”的意义分析

贾爽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普通话“乐意”要求主语是有自主意识的主体,属于控制情态动词,跟普通话不同的是,而东北话“乐意”也可以是没有自主意识的主体,属于提升情态动词。本文首先对东北话“乐意”进行一个动词的分类,即心理动词、控制情态动词、提升情态动词,再而分析了“乐意”句法上的特点和限制条件。

关键词

东北话;乐意;情态动词;意义

一、引言

“乐意”在东北方言中的性质和用法具有多样性,和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形式句法中,情态动词按照主语的选择限制,区分提升情态和控制情态。提升情态助动词不限制提升主语的语义内涵,允准任何与子句动词语义兼容的主语;控制情态助动词语义限制主语的语义内涵,要求主语具有感知性和意志性。在普通话中,“乐意”要求主语有“感知性”和“意志性”,属于控制情态动词(胡波 2015)。例如:

(1)张三不乐意吃香菜

(2)*夏天水果保存不好就乐意烂。

例(2)在普通话里是不合法的句子,因为“水果”没有“感知性”和“意志性”。“乐意”在东北方言句子中的主语可以是有生命名词“张三”,可以是无生命的“水果”,也可以主语是有生命的,但是意志是被强加上的,例如:

(3)青春期孩子乐意长痘是咋回事?(容易)

二、东北话乐意的意义

(1)兄弟既具,和乐且孺。(《诗经·小雅·常棣》)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3)规下跪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庄子 盗跖》)

(4)两个商量了几番,彼此乐意。(《二刻拍案惊奇》)

(5)你老人家乐意整理门户规矩,将高双青乱刃分尸;不乐意当时杀之(同上)

在《广韵·铎韵》中对“乐”的解释为“乐,喜乐。”作形容词,例(1)意思为“兄弟一起都来到,亲密喜乐相亲相爱”;后来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以……为乐”,如例(2);“乐意”最早在《庄子》出现,是指“以自己的志向为乐”,这时候“乐意”还未成词;明代衍生出“快意、高兴”的意思,作形容词,如例(4);“乐意”和“乐”相似,通过形容词意动用法后,产生出“愿意做某事”义,例(5)“乐意”跟“不乐意”对举使用,凸显出“愿意、不愿意做某事”。

2.1 心理动词“乐意”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乐意”的释义有两个,例如:

(1)这件事只要你乐意干,保险办得好。

(2)你说的话他有点不乐意了。

例(1)“乐意”意思为“甘心愿意”,为动词;例(2)“乐意”意思为“满意、高兴”,是名词,这在东北话中也同样适用。

(3)来我家好啊,我乐意让他来我家。

(4)这俩一样的款式,他就乐意让我买你这一条。

东北话“乐意”常用作心理动词,语义为希望。例(3)表示我希望“他”来我家,并且他来我家我是非常欢迎的;例(4)的主语是第三人称,表达别人很强烈希望“我”买哪一条,并且暗含着“乐意做某事所产生的结果”,即“我买这一条”他会很开心。

2.2 控制情态动词“乐意”

东北话中的“乐意”作为动力情态动词时限制主语的语义内涵,句子主语为主动发出意愿的人,即认知主语,例如:

(1)妈妈一个人在家,乐意做啥饭就做啥饭。

(2)张三不乐意吃青椒。

例(1)为控制情态动词,限制主语,主语为发出“乐意”这个意愿的人,即妈妈;例(2)发出意愿的是“张三”。

2.3 提升情态动词“乐意”

在普通话中,提升情态动词“乐意”的存在是不合法的,但在东北话中,是成立的。东北话中的“乐意”作为提升情态动词时不限制主语的语义内涵,句子的主语不是主动发出动作的认知主语,是认知客体。例如:

(1)这鞋带总乐意开是咋回事。

(2)青春期的孩子脸上总乐意长痘。

例(1)中的“鞋带”不能够主动发出动作,“鞋带”属于认知客体,例(2)主语是有生命的,但不是认知主语,是说话中强加给主语的。这两个例子的“乐意”都是“容易”的意思。

3 乐意句法特点

3.1 “乐意”关涉命题、动词性成分

(1)我乐意你买这一条裙子。

(2)这一条裙子,我乐意买。

(3)*我乐意你一定买这一条裙子。

“乐意”既可以关涉命题,也可以关涉动词性成分,例(1)关涉“你”“买这一条裙子”。“乐意”所关涉的命题成分可以提前,如例(2)。“乐意”所关涉的命题成分不可以插入其他情态成分,如例(3)插入了“一定”使这个句子不合法,原因在于“乐意”表达的是一个倾向,表达发出情态的主体对某一个事物的选择性喜好,所关涉的命题成分是排斥其他情态成分的。

3.2 对谓语的选择限制——事件谓语

根据其时间属性, Carlson (1977)将谓语分为两大类。在时间轴上占有特定位置的非恒久性状态的谓语,称为 stage - level predicate ,刘丹青(2002)意译为“事件谓语”;描述一个或一群个体的属性、具有一定持久性或常态性的谓语,称为 inpidual - level predicate ,刘丹青(2002)意译为“属性谓语”。东北话中的提升情态动词“乐意”所在的句子的谓语必须是含有事件论元的事件谓语,其所指状况实现为一个具体事件。例如:

(1)营养不良,小孩就乐意变笨。

(2)我的脸特别乐意红,在和别人说话、或者别人跟我开玩笑的时候。

例(1)中谓语“变笨”包含一个事件论元,编码一个具体事件。例(2)“红”是在“说话”“别人跟我开玩笑”的条件下“脸变红”,非恒久性状态的谓语。如果我们把上两例中的事件谓语变换为属性谓语,句子就不合法。例如:

(1′)*营养不良, 小孩就乐意笨。

(2′)我的脸特别乐意红彤彤,在和别人说话、或者别人跟我开玩笑的时候。3.3 对句法环境的选择——可选条件句

东北话中的“乐意”对句法环境也有一定的选择,用在条件句中,条件句根据说话者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四类,事实性条件句、推测性条件句、违实性条件句和规律性条件句(王芳2014)

(1)经常浇水,花乐意死。(推测性条件句)

(2)要是你听我的不经常浇水,花就不乐意死了。(违实性条件句)

(3)(最近一直下雨)这雨要这么下啊,这桥就乐意塌。(事实性条件句)

(4)离开水,花乐意死(规律性条件句)

例(1)在总浇水的条件下,花可能死也可能不死。例(2)前一个句子表达一个违反事实的条件,隐含着一个对比的事实条件。例(3)将下雨当作假设条件来谈论。以上三例“乐意”表达的是说话者对事件在可选条件下造成结果的主观判断,但都不是客观必然结果。例(4)“离开水”花必然会死,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不能使用“乐意”。当我们说“经常浇水,花乐意死”,那么“花死”就是说话者在这个条件下所产生的强烈的认识倾向。这时,虽然还可能有其他结果(花不死),虽然达不到“花必死”的程度,但语用上凸显死的结果,也就不能再表达其反向结果(可能不死),否则合逻辑但是不合语用。

4 结语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东北话的“乐意”的意义和普通话是不同的,东北话“乐意”增加了一个“提升情态”的意义,可以理解为,是因为说话者的介入,让一个有自主意识的行为主体向没有自主意识的客体的转变,“乐意”由控制情态到提升情态。“乐意”在句法上既可以关涉命题,也可以关涉动词性成分,“乐意”所关涉的命题成分可以提前,不可以插入其他情态成分;东北话中的提升情态动词“乐意”所在的句子的谓语必须是含有事件论元的事件谓语。

参考文献

[1]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05):411-422+478-479.

[2]朱冠明.汉语单音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机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6):43-48.

[3]胡波.汉语情态助动词的提升与控制[J].当代语言学,2015,17(02):159-171+249-250.

[4]王芳.条件句的非典型成员——事实条件句[J].汉语学习,2014(02):56-64.

[5]王越.沈阳方言“能”的性质和用法的多样性[J].语言研究集刊,2019(02):216-231+431.

[6]高亮. 汉语意愿情态动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