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品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品德教育

陈碧霞

五华县第三幼儿园  514400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生活教育理念强调将幼儿园内的生活作为幼儿学习、认知和成长的重要基础。除了课程活动,幼儿的一日常规生活也应是教师保育工作的重点。在当前党和国家大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背景下,各地幼儿园积极响应,结合学前教育特点和学龄前幼儿的认知规律,积极探索和实施品德教育。通过将课程品德教育融入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引导他们深入生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使他们在学习参与、游戏互动和劳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品格和美德,是推进幼儿园品德教育转型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幼儿园;品德教育

一、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品德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满足幼儿成长需求

通过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品德教育,重点在于优化现有的重复性较高的幼儿园课程,将各种德育、生活化的元素融入课程中,并将一日常规的重要生活场景作为课程教育的有机延伸。要让幼儿走近生活,首先就要保证课程贴近生活,能够促进幼儿在模拟或真实的生活环境中逐渐获得成长的体验。幼儿出于好奇心与天生的探索欲,对于各种生活知识、技能都有着极强的兴趣,教师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合于品德教育课程中,能够向幼儿展现更加丰富、具象化的活动、任务、游戏内容,带动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实现心智的同步发展。

(二)丰富课程教育内涵

幼儿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的“五大领域”作为课程内容的指向,但要实现学前教育课程的品质化、优质化发展,教师还需要深入挖掘“五大领域”教育的内在要求,尤其是根据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来强化“推进幼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内容。以往的课程教学比较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语言沟通和学习认知发展,对幼儿社会与情感方面的能力培养较为欠缺。而品德教育既能够促进幼儿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引导下锻炼体质、学习知识技能,还可以帮助他们探究情感要素,实现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使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二、以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品德教育的实践方法

(一)基于兴趣认知,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超过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作为文化古国,其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学龄前儿童是国家的根基与未来,因此,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时,应将具有育人价值的、且能吸引幼儿兴趣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程中。这有助于幼儿全面认识并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并有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丰富幼儿园课程的教育维度。

鉴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性与多样性,教师在选取教育资源时,需进行深入分析,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例如,结合传统节日文化,根据时间节点设计特色课程,包括与节日相关的游戏活动、手工体验和知识学习等。以中秋节为例,可以开设“雅韵中秋”主题课程,分为多个课时,包括中秋趣味手工、中秋诗朗诵和秋日赏月等活动。

同时,教师应结合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完善课程内容,突出课程的本土化特色,使幼儿能更深入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所在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可以借鉴其习俗,融入课程中。以苗族为例,可以通过苗族四月八节的形式,展示苗族特色饰品,并组织幼儿参与手工制作;同时,可以组织“长桌宴”,邀请专业厨师教授幼儿制作传统美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区角规划,组织各类民间游戏,如体育类游戏(竹竿舞、撞拐等)、民间益智类游戏(九连环、华容道等)和民间艺术类游戏(舞龙灯、翻花绳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幼儿享受游戏的乐趣,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真正爱上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增强生活体验,丰富道德感知

对于学龄前幼儿,尤其是小班或中班的幼儿来说,由于受到教师、家长等多方育人主体的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体验感和参与感并不强,若直接要求他们在现实生活场景下完成各项实践活动,不仅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问题,还可能超出幼儿的承受能力。因此,面对这些幼儿,教师应在保证课程贴近实际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生活游戏的形式增强幼儿的生活体验,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自理意识与责任感、信念感。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开展的游戏课程活动,就是在模拟情境下增强幼儿生活体验与道德感知的一次尝试,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生活认知,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道德品质。首先,教师可以准备好绘有水果皮、纸屑、废弃电池以及红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卡片,并介绍卡片与卡片之间的对应关系——红色卡片说明这种垃圾是有害的,如废电池、化妆品;绿色卡片就是做饭之后剩下的垃圾,如剩饭剩菜、果皮等,它们可以被大自然吸收。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抢答游戏”,由教师展示一种垃圾,幼儿则需要回答出它所对应的卡片颜色,然后把“垃圾卡片”投入对应颜色的小桶中。再次,教师还可以组织进阶版游戏,把各种“垃圾卡片”随机混入幼儿平常玩的各种玩具和材料中。幼儿需要先把卡片找出来,并把玩具摆放好,再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把“垃圾卡片”分成不同颜色并投进垃圾桶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同步跟踪和指导,在幼儿遇到分类问题时给予提示,帮助幼儿顺畅地进行游戏。

(三)挖掘生活资源,培养道德品质

通过引导幼儿参与与其能力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活动,期望幼儿能在全面开发的生活环境中得到成长。这样的课程活动设计,旨在使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生活技能,锻炼身体,并在实践中学习、思考,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期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幼儿团结合作、认真负责、坚持不懈等优良道德品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参与打扫卫生、制作美食等活动,也可以组织他们学习整理物品、参与种植等实践性活动。教师应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到参与实践的价值,从而帮助他们培养优良品德。

对于拥有种植园或种植基地的幼儿园,可以安排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幼儿进行种植体验活动。从商讨种植蔬菜品种开始,教师需教授幼儿使用锄头、犁耙等劳动工具,并分组进行劳动。小组内的幼儿需按照分工完成播撒种子、松土浇水、施肥等劳动任务。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幼儿通过拍照、绘画等方式观察作物生长情况,并合作制作《蔬菜成长记录手册》。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劳动的成就感,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增强团结合作和进取的思想意识。此外,幼儿园还可以与家庭合作,安排幼儿在家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整理房间、洗碗刷盘、设计健康食谱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等高尚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经验化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生活教育理念,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优良品质,也要注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课程内容既有趣又有益。在未来的幼儿园教育中,应继续深入探索生活教育理念的应用,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翀,王晶,宋丽双.幼儿园品德教育与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融合与策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7):72-77+128.

[2]刘翀,倪嘉波.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对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Z1):46-47.

[3]林芙蓉.基于传统节日下幼儿园品德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