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抽血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干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门诊抽血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干预临床疗效观察

刘丛艳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目的:讨论门诊抽血的安全隐患及临床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中接收的抽血患者中选取122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表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61例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61例综合护理服务,分析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和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安全隐患情况发生人数、发生率均多于研究组,p>0.05;护理前,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分数相对比,对照组分数明显少于研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抽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较好,不仅能够减少安全隐患情况发生率,还能够提高门诊抽血科室的护理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诊抽血;安全隐患;护理

门诊抽血处是医院诊断病情的重要窗口,具有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量多、患者多等特点[1]。随着风险事件的几率增加,还会影响抽血工作进度,严重时极可能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系统化合理化的护理模式能够降低门诊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门诊抽血科室工作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因此对门诊抽血科室可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手段。本次实验将选取我院122例抽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门诊抽血科室的安全隐患问题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在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中接收的门诊抽血患者中选取122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表对其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男性23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23岁-62岁,平均年龄(41.5±2.4)岁;研究组6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范围22岁-64岁,平均年龄(42.5±2.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较,有可比价值。

纳入标准:①均为抽血患者。②自愿参加本实验,已签署知情文件。③无认知障碍。④符合年龄者。排除标准:①不同意成为实验对象。②配合度差。③语言表述不清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给患者讲解抽血流程。告知患者遇到风险事故时要镇定。引导患者到抽血科室。维持科室秩序。

研究组:①宣教。可张贴关于抽血流程的宣传海报,引导患者观看;主动为患者讲解关于抽血知识;协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对于患者的疑虑要予以解答,可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向患者表述抽血工作的意义。②心理辅导。某些患者在等待抽血过程中会产生不安、厌烦等情绪,护理者需主动安抚;由于抽血过程中可能给患者带来痛感,抽血后护理者需主动用温和的语气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晕血、晕针,护理者可与之交谈,转移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依从性。③抽血护理。护理者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抽血位置,运用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抽血,控制好抽血角度,提高工作效率。④培训。医院定期举行培训活动,培训护理者的操作技巧、护理技能,提高护理者安全隐患意识。

1.3观察指标

评估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和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发生情况:采用自制表格,从症状预见性能力不足、滥用医保、护患关系不和谐三方面评价,评估安全隐患总人数和总发生率。护理质量:自制护理质量表格,可从工作态度、护理安全、护理操作能力、门诊环境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每个维度满分2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处理过程中,使用SPSS 23.0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情况

从症状预见性能力不足、滥用医保、护患关系不和谐三方面评估,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安全隐患情况发生人数、发生率均多于研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相比较(n%)

分组

例数

症状预见性能力不足

滥用医保

护患关系不和谐

安全隐患情况发生总和

对照组

61

3(4.91)

2(3.27)

2(3.27)

7(11.48)

研究组

61

2(3.27)

1(1.64)

0(0.00)

3(4.91)

x2

2.971

2.261

1.513

5.298

p

p<0.05

p<0.05

p<0.05

p<0.05

2.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

护理前,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分数相对比,对照组分数明显少于研究组,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详细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相比较(X±s,分)

分组

例数

工作态度

护理安全

护理操作能力

门诊环境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61

19.5±0.6

21.5±0.6

18.5±0.8

22.5±0.7

19.5±0.7

23.1±0.3

18.7±0.9

23.1±0.3

研究组

61

20.6±0.7

23.1±0.3

19.7±0.9

24.1±0.2

20.4±0.8

24.4±0.3

19.7±0.8

23.9±0.5

t

6.723

16.861

8.871

19.765

8.213

17.761

5.134

19.12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门诊抽血处是医院对外形象直接的展现,也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2]。虽然抽血操作时间短、过程简单,但仍然容易发生风险事件。医院门诊抽血科室存在护理者对病情预见性能力不足、患者滥用医保、护患关系不和谐等安全隐患,不仅影响了工作进程,还延误了对病情程度较重患者的救治时机[3]。因此,可对抽血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常规护理方式大多是将抽血知识口头表述给患者,引导患者完成抽血工作,而不是关注操作技巧,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综合护理干预是科学化系统化的一种护理方式,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操作技巧、诊断特点来制定方案。可主动引导患者观看医院张贴的关于抽血知识的海报,主动为患者讲解抽血流程,此做法能够解决患者心中疑虑。对于产生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者可用温柔语气予以安慰,该做法能够提高配合度;由于患者个人体质不同,在抽血后护理者要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护理者要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抽血方式,该做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医院要培训护理者的操作技巧、认知能力,提高护理者安全隐患防范意识。根据结果显示,对照组安全隐患情况发生人数、发生率均多于研究组,表示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能够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护理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分数相比较,对照组分数明显少于研究组,表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抽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安全隐患情况的发生,还能够提高护理安全,提高门诊抽血科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瑞云, 张玉莲. 持续质量改进对门诊抽血护理质量及宣教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 (31): 151-152.

[2]周娇, 刘伟芳. 门诊抽血中心护理安全管理方案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 (22): 39-42.

[3]汤晓彤. 护理安全管理方案在门诊抽血中心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 (12):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