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

蔡峥

镇赉县大屯镇中心小学校 137300

摘要: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将优良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育之中,引领学生领悟音乐艺术,欣赏音乐作品,深刻领会音乐的核心价值,洞察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师应根据音乐课程的主题背景,深度挖掘课内外的优良传统文化资源,引领学生传承并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基于此文章探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优良传统文化;实践;

一、优良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价值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将优良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环节中,能拓宽音乐教学资源。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音乐包括宫廷、文化、宗教及民间音乐,其中民间音乐最为丰富,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

教师深入挖掘与音乐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在音乐课程中策划各类活动,传递优良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演出等活动中体验音乐传统文化,有助于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素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强化文化自信心。

二、优良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准备不足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准备不够充分。音乐相关的传统文化涉及多个方面,如传统民族歌曲中的文化背景、传统乐器、乐曲等,一些教师对此不了解、不重视,导致准备不足。

(二)文化活动不够丰富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教师应当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但是由于教师准备不充分,对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以及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不佳,导致文化活动不够丰富,只能局限于一些有限的活动,无法引领学生探究文化内涵。

(三)课后评价不够综合

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实施科学评价,可以发挥诊断、激励与引导的作用。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限于结果,缺乏过程评价,无法针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展现歌曲文化背景,付诸感情学习演唱

很多歌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其中一些歌曲与传统文化相关。在新课标视域下,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需要根据课程主题与主要内容明确其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网络上挖掘与之有关的传统文化资源,在课堂上展现歌曲文化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引领学生演唱,可以促使学生付诸感情学习演唱,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演唱效果,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文化理解素养。

(二)组织音乐鉴赏活动,结合文化进行欣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还需要深入挖掘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资源,包括实物、图文与视频等数字资源。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程主题组织音乐鉴赏活动,展示古典乐器,播放传统乐曲,展现相应的画面,营造传统的文化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地聆听、欣赏,进行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解,突出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开展文化主题活动,认识传统乐器与乐曲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传统乐曲相对较少,但是包含一些认识传统乐器的相关课程,给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阻碍。在新课标视域下,教师要广泛搜集课内外的传统文化资源,设计适合小学生认知的音乐相关文化资源,在课堂上运用图文、视频、实物等资源进行呈现,创设传统文化相关情境,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传统乐器与乐曲,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四)实施文化表演活动,指导学生律动表演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代表,在文化育人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挖掘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文化表演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律动表演。同时,教师要讲述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总览学生表现情况,实施多元综合评价

新课标还提出: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因此,在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提升传统文化融入效果,教师需要根据音乐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更多要素融入评价中,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模式。同时,教师要总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融合定量与定性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多元主体评价等方式,实施多元评价,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

例如,教师要注重观察以及记录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结合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目标,对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堂活动等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与相互评价,更好地发挥小组评价的作用;其次,根据多元要素,从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应实施鼓励为主的评价,根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如有的学生说错了笛子和箫的声音特点,就需要借助音视频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激励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地学习传统文化。

(六)推送传统文化资源,辅助学生课后自学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材中的相关资源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挖掘更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课程教学之后,为了更好地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增加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形成文化理解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借助智慧平台推送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图文与视频的方式呈现,可以有效辅助学生课后自学,更好地达成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挖掘民族民间音乐的相关资源,包括传统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等,融入有关体裁、形式、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引入一些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乐曲资料。教师制作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引入相应的微视频,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观看。学生借助这些资源能够明确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是丰富、不确定、通俗、实用,感受其中的思想内涵,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音乐传统文化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内涵,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结合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引入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形成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发挥文化育人的价值,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施珂.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研究[J].教育界.2019,(24).

[2]赵梅.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北方音乐.2018,(12).

[3][3]王晓荣.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继承及发扬策略[J].智力.2020,(16).170-171.

[4]陆丽君.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J].智力.2020,(1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