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诊护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诊护理研究进展

吴铁钢 唐颖  姜崇丽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吉林延吉 133000

摘要:心肌梗死的发生源于冠状动脉血流的显著减少,造成心肌长时间且严重的缺氧状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重大风险。该病症来势迅猛,病情进展快速,死亡率较高,救治时机与患者的生存质量紧密相连。心肌梗死发生后的12小时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通过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处理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例。冠脉介入治疗需在特定的时间窗口内进行,再灌注的时间长短对预后产生直接影响。采用规范化的治疗策略能有效地控制病死率。然而,心肌梗死的病情瞬息万变,术后可能伴随多种并发症,故而需要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痛苦,防止并发症,确保手术效果,降低病死率,减少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本文将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后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关键意义,旨在优化预后,抑制并发症,并缩短患者住院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急诊护理;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体验到一种持久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即使采取药物治疗,症状也往往难以缓解。心电图检查通常揭示出病情的恶化趋势,同时,患者可能伴有心律异常、心脏功能衰退以及昏厥等严重状况,对生命构成直接威胁。冠脉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应对策略,其目的是快速恢复阻塞的动脉血流,以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组织,从而遏制疾病进展。然而,为了确保患者更好的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还需要结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一、密切监测病情状况

对于急性期的心肌梗死,即时的冠状动脉干预疗法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后期康复阶段的动脉病变,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介入治疗。研究表明,在接受此类治疗后的头30天内,患者病亡风险大约为4.3%,并且有33.3%的患者在术后4小时内面临低血压的风险[1]。因此,对患者的持续心电监护至关重要,应实时监控他们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每15到30分钟进行一次监测并记录,直至病情稳定后,再逐渐调整为每小时监测一次。

确保对病患的生命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并详尽记录,一旦察觉到胸闷胸痛的迹象,应立即执行心电图诊断,以便尽早识别可能的心肌梗死风险[2]。若患者心率异常加速、血压骤降或颈部静脉显现出紧张迹象,这可能是心包填塞的预警信号,需迅速向首席医疗专家报告,以便即时应对。护理团队需依据患者的实时病情动态,评估并发症的可能性。若患者遭遇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应注意其是否出现血压降低的迹象;而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则需留意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迹象[3]

二、体位护理与活动护理

传统的护理观念强调心肌梗死患者需严格卧床10至14天,然而最新的医学探究揭示了早期康复活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积极的康复措施能优化冠状动脉血流,加速心肌功能的复原,从而显著减少死亡风险。护理实践建议,术后仅5小时内,护士应协助患者实施被动翻身并轻度活动肢体;24至48小时后,逐步过渡到四肢的主动运动,并允许在床上坐立;到了第4天,可以引导患者开始床边行走。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患者未出现并发症且所有生理指标趋于稳定后,如在术后3至4天,才应谨慎地推进到下床活动阶段[4]。这样做的结果是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患者的焦虑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管理。

三、水化治疗观察

为了加速造影剂的排出,减轻其可能对患者肾脏的负担,通常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会实施水化疗法,尤其对那些伴有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这一疗法显得尤为关键。水化疗法操作简单,副作用少,是临床实践中常用的策略,有助于显著减少术后肾病的发生。据实验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后的3小时内,增加水分摄取是最基本的护理干预,护士可以建议患者每小时饮用400至500毫升水,确保手术当天总摄入水量超过2 000毫升,以此方式能有效地防止肾病的发生。然而,进行水化疗法时必须确保患者的心脏功能正常。

四、穿刺部位护理

(一)经桡动脉穿刺护理

采用压力绷带技术对桡动脉穿刺部位实施紧致包扎,4小时后评估有无出血迹象。若确认无出血征兆,手腕关节的固定措施则可于术后24小时后逐渐松开,并在此期间同步进行包扎压力的调整与伤口护理。在日常护理中,护士需细致关注穿刺肢体侧的细微变化,包括上肢肿胀、麻木等不适感,同时密切关注桡动脉的搏动动态以及穿刺点的血流状况与潜在淤血。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向主诊医师汇报,以便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如有需要,可能需要重新加压包扎或实施冷敷疗法以控制症状。

(二)经股动脉穿刺护理

动脉鞘管在移除导管的过程中,应着重防止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此反射可能源于手术中疼痛刺激或过度按压,进而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据临床实践,建议在预计拔管前的4小时内停止使用肝素,并应用利多卡因对穿刺点实施局部麻醉。拔管后,采用手动按压穿刺点以止血,至少持续30分钟。完成操作后,需用加压敷料固定,并利用约1公斤的沙袋对穿刺部位施压,持续4至6小时。此外,穿刺侧的肢体应限制活动24小时,并持续监测足部动脉搏动,以便尽早识别可能出现的出血、淤血或血肿等并发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患者的首要治疗策略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此方法被证实能显著降低病患的死亡率,并且有助于提升康复后的生存质量。为了强化救治成效,护理干预也显得至关重要,帮助缩短病人住院的日子。护士在其中的角色不仅是增强与患者的沟通,提供必要的精神慰藉,还须精心照料穿刺部位,严密监测病情进展,以期为患者争取更多宝贵的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刘艳伟,罗晓华,沈航.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3):126-129.

[2] 李海娜. 个性化护理对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0):137-138.

[3] 黎明,梁二好,姚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行缺血预处理的有效性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4):324-327.

[4] 孙嘉苑,谢莲娜,高一群,等. 成功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1年左心室舒张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2,20(8):71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