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解释素养的落实—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浅谈历史解释素养的落实—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为例

蒋伟

浙江省兰溪市第五中学

历史解释素养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历史解释核心养的要求下,高中历史概念的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点的记忆,而是需要教师依托完善的史料以及多元化的情境创设,强化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为例对如何有效实现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作一探讨。

江南开发指北方人口大批南迁背景下的南方区域开发,这是课标要求之一。学业质量标准对历史解释水平2的描述有这样几条:能够分析有关的历史结论;能够在叙述历史时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做出解释。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流民南迁及民族融合和江南开发等核心主题概念进行梳理与解读。具体从以下几点落实历史解释素养:1教材内容本身就是历史叙述,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很有必要;2、课堂上围绕重要史事,精选史学著作中的历史叙述,一方面训练史实与解释的区分,另一方面这一-历史叙述可以引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3、课堂上添加历史叙述类的设问环节,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叙述历史。历史叙述中关注时序、术语和逻辑。4.课堂上选择史料、研究文本,通过设问引领学生解释史事;5、关于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这要求我们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课堂教学中对历史作适切的现实延伸,立足于现实有事实、有逻辑地探问历史的解释。

1.少数民族内迁

材料一:到东汉时期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这种寒冷气候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公元280289年的十年间达到顶点。当时每年阴历四月(等于阳历五月份)降霜……那时年平均温度大约比现在低1℃—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材料所述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基本重合,由此让学生掌握在叙述历史时,把历史学科知识与地理知识相联系,并认识到气候变化是民族内迁的因素之一。

2.北方流民南迁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自此以至大明之季,年逾六纪,民户繁育……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及影响。得出南方相对稳定,赋税低;北方先后出现多个民族政权,战乱不断是导致北方流民南迁主要原因的认识,并引出北方流民南迁带动南方开发的话题。

3.南方开发

材料三: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宋书》

材料五: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上述材料分别从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南方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没有爆发大规模和长时期战乱,东晋政府对北方流民减免赋税;北方大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三个角度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即使这一时期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但南北经济对比依然是北方占据优势地位,同时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总之,要落实历史解释素养,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提供多元史料、培养批判性思维、注重历史情境的还原等多种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理解历史。

要落实历史解释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供多元史料

历史解释往往基于史料,而史料本身可能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多元史料,包括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实物资料等。这样,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历史事件,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解释历史。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接受教材上的观点,还要学会质疑、反思和批判。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素养。

三、注重历史情境的还原

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我们应该注重历史情境的还原。通过模拟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四、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去探讨历史事件。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观点、碰撞思想,从而形成更深入的认识。

五、鼓励课外阅读和实践

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遗址、参加历史活动等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历史解释素养。

总之,要落实历史解释素养,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提供多元史料、培养批判性思维、注重历史情境的还原、开展合作学习以及鼓励课外阅读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