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核心,落地学练赛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聚焦课堂核心,落地学练赛评

张志豪

义乌市徐江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学、练、赛、评”一体化成为小学体育课堂 转型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学法过于单一、练习不够明确、赛不深入、评于应付,学练赛评相互脱节等问题屡见不鲜,使得“学、练、赛、评”落地不实。 笔者基于课堂教学与观摩,通过精准地学、精巧地练、精妙地赛、精进地评来实

现“学、练、赛、评”进一步落地,提高课堂能效,推动课程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在《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后面简称《省纲》)培训、指导下,笔者尝试大单元教学,在课堂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发现,在教授 新内容时,“教”有向“学”倾斜,但是度把握不好,“学、练、赛、评”更倾 向于“量”上的安排,对于“质”的详细要求不明确,特别是评,过于急促、短

暂,再次利用能力相对较弱。

(一)“学”过单一,侧重统一式模仿。

学生是“学”的主体,完美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教师、学生都是开心积极的。 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进行“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跑”教学时,在教师讲 解示范后,有些对技术动作相对了解的同学能快速掌握并且跑位正确,但有一部分初次接触、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却连球都还没传准、接稳,更别提复杂的跑位,

导致课堂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进度的把握受到阻碍。

(二)“练”不明确,偏向机械式练习。

根据《省纲》推行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主动去练习、去思考,解决主要问题。但在实践中发现,在本课分组练习时,理解的小组能马上融跑位进入练习,但不 理解的小组在教师仔细观察时发现他们只是在原地传接球,跑位的位置、传接后 的反应都没有按照要求练习,只是在机械式的完成传接球的个数。如何激励小组

内部加快练习进度,练习过程中不仅有“量”更有“质”?

(三)“赛”不深入,过于“匆忙式”竞赛。

“赛”是评价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校园篮球赛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比赛中急于运球、投篮,传球次数少,且面对 不同的对手都选择性的用高传球,当遇上高个子或距离不合适时,传球成功率低。

这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时“匆忙式”的比赛,教师更多地倾向于对单一动作、组合


练习巩固地竞赛,学生缺乏对环境、技术运用的处理能力。

(四)“评”于表象,利用改进性不高。

“评”是基于证据,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但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更倾向于“量”,数量的达成情况,如: 10次以上传接球无失误视为成功;对于“质”动作技术的规格等缺乏明确规定。

使得评价浅浮于表面,评价整体缺乏再跟进、反馈、整合,评价再次利用率不高。

二、“学、练、赛、评”一体化落地路径:

“学”是“练”基础;“练”是提高,“赛”是运用,是“学”于“练”呈 现的载体,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评”是引领,是教学反馈,贯穿 于“学”、“练”、“赛”。精准地引导学生学、精巧地组织学生练习、精进地 跟进比赛、精妙地评价运用促进“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在小学体育课堂落

地。

(一)立足于“学”,精准地学。

“学”:单一身体的练习,是一个由外而内、输入高质量知识的过程;是运 动技术掌握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什么、怎么教更多地去

关注学生什么时候“学”,怎么引导主动“学”。

1.精准把握学情,甄别适宜教学策略。

“学”是过程,主体是学生,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喜爱的 学习方式等学情的正确把握,可以帮助教师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

有效性,为后续地“练、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评”提供依据。

对于技术动作相对复杂、新接触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先学后练。例如  五年级的排球自垫球,先模仿学习技术动作,建立动作框架,再进行自我练习; 对于动作技术较为简单的可以选择“先练后学”,例如水平一一年级《原地拍球  动作方法》,可以先让学生体验原地拍球的感觉,再引导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加  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还有“边学边练”对于一些技术动作较为复杂、难以讲解  的,如:广播操、徒手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等。以《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跑位》 一课为例:课前笔者充分理解本年级、所授课班级的情况发现,班级里至少有  1/3的同学在参加篮球社团课,并有2名以上同学在校队,同学们对比赛有认识

但不深入,渴望、喜欢比赛。因此,可以让学生“先练后学”复习“传接球技术


动作”;而后“先学后练”跑位;最后,”边练边”传接球后的跑位。

2.改变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省纲》的推动下,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动向,多采用

小组合作、互帮互学的教学方式、利用任务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二)巩固于“练”,精巧地练。

“练”是一个自我主导、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指以单一身体 练习为核心的组合练习,通过与相关技能、体能进行组合练习,对单一身体练习进行延伸与扩展,深入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巩固运动技能,提升学生

对所需技能的实用能力。

1.精巧设置组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巧妙、合理有趣的组合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动作技术的学习,还 能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运用巩固,实现技能本身的价值。组合练习的设置要

呈现结构性,这样既不会使课看上去脱节,也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

2.优化教学组织,问题驱动结构学习。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思维 较固定。利用分组教学,采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任务单的形式,以问题 驱动推动小组内部探究、合作学习,不仅能充分考略到学生的差异性,集不同的 教学方法,以“优”促“弱”,还能让学生在组员的监督下,主动地练、探、改、 再练,会比只定练习次数效果更明显。问题的设置要递进,不能断成,才能使课

堂呈现结构性,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

(三)精妙设“赛”,精进于“评”。

“赛”是指以单一身体练习为核心的比赛或游戏,通过比赛或游戏的教学情 境,提升、巩固单一身体练习,并能将其运用到实战、生活中。“评”是指学生 在学练时所实现的学练标准情况,是判断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练、

”每一环节进行评价、反馈,了解学情,改进教学。

1.精妙设计比赛方案,提升技术运用能力。

“赛”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是评价学生单一身体练习掌握情况的重要指   标,是课堂氛围营造的重要手段,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赛

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喜爱的学习情境可以组织


不同形式的“赛”:个人赛、团体赛、挑战赛、对抗赛等。通过改变比赛规则, 来提升学生参与比赛的参与度、积极性;通过改变比赛要求、环境、场地等让比 赛更具挑战性和综合性。同时,类似于球类项目,可以开展小型“真赛场”,提

高对单一身体练习的运用能力,真正做到会用、能用、善用、会赛的目标。

2.精进提升评价“质量”,全面落实核心素养。

“评”是指向标,是指引学、练、赛不断改进、优化的导航。评价的时候要 关注项目特征、技术方法的实战运用,学以致用。评价的标准要可观测、可操作,学生能自我检测。在课堂中设置评价要易操作、又涉及技能、运动。不仅要建立在“量”上,更要从“质”上突破。教师要会利用评价结果及时改进教学,并将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融入到课堂中。

三、实践成效

(一)“学”效率提高。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掌握技能速度比之前提高,特 别是课前先让组长学会,课中组长带领组员练习,为练习争取了更多地练习时间。

特别是“学”后的赛,赛后的“评”,推动教学进度。

(二)“练”方法增多。有目的的学,加上详细的练,融入到小组竞赛,问题任 务的解决,使得课堂练习氛围浓厚,生生之间互相帮助,不懂小组与小组之间互

相学习,

(三)“赛”运用提高。运用所学、所练内容进行比赛,学生增强了比赛自信心,

表示出乐于赛,敢于赛、善于赛。

(四)“评”乐于操作。可视、可操作的有“质”有“量”的评价,让学生能及

时意识到自身所欠缺的,推动了“学、练、赛的落地。

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精准地学、精巧地练、精妙地赛、精进地 评有效落地“学练三个一”,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单一身体练习,以及它的

实际运用,达到体育课堂真实地育人健身目的,推动教学效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顾德新,吴嗣勇.精准·精巧·精妙---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

化设计的教学思考[J].体育教育,2021(04):13-15

[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