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宜章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3

浅析宜章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曹双友 1 周爱梅2

(湖南宜章县林业局,湖南  宜章424220)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南  宜章424221 )

摘要:2019年 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地类型和功能定位,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开始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而宜章县辖区内有五个自然保护地,存在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本文在对宜章县自然保护地现行管理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旨在为宜章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整合思路和建议,通过在整合交叉重叠区域、化解矛盾冲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为宜章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参考,以期能起到作用。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宜章县

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建立自然保护地可以保育自然资源,守护自然生态,保护生物与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宜章县有涉及辖区范围内的现有全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沙漠(石漠)公园,共计5个,在涵养水源、修复生态系统、维持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宜章县自然保护地存在边界范围底数不清、区域交叉空间重叠、矛盾冲突点多面广、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多个问题。本文在总结宜章县自然保护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相关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宜章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提出完整、系统、可操作的思路、方法和路径 ,以期为其他存在类似情况的地区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参考。

1.宜章县自然保护地的基本情况

宜章县管辖范围内共有 5 个自然保护地,包括有自然保护区 2 个、森林公园 1 个、地质公园 1 个、石漠公园 1 个;分别是湖南宜章赤石国家石漠公园、湖南狮子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宜章县部分)、宜章莽山地质公园、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莽山国家森林公园。

1.1湖南宜章赤石国家石漠公园

湖南宜章赤石国家石漠公园于2017年正式建立,现有面积 1530.76 公顷,占宜章县国土总面积的 0.72%。石漠公园总共有四个功能分区。其中生态保育区面积 1308.00 公顷;宣教展示区面积 53.30 公顷;体验区面积 149.20 公顷;管理服务区面积20.50 公顷。尚未设立正式的宜章赤石国家石漠公园管理机构。

1.2湖南狮子口省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 2015 年 11 月 27 日同意建立郴州狮子口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 7062 公顷。狮子口自然保护区(宜章县部分)涉及宜章县赤石乡汇溪村、瑶岗仙镇洋坦村、中坪村、新坪村,面积为 2018 公顷。狮子口自然保护区(宜章县部分)以保护典型的南岭山区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有南岭山地最完整、面积较大的亚热带原生型天然阔叶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目前,尚未设立正式的郴州狮子口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1.3宜章莽山地质公园

2018 年 2 月,湖南宜章莽山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拟授予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宜章莽山地质公园位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112°50′30″~113°00′45″,北纬 24°55′00″~25°00′49″。公园分 4 个功能分区,其中自然生态区 8780.6 公顷;居民点保留区 19.5 公顷。目前尚未设立宜章莽山地质公园正式的管理机构。

1.4莽山国家森林公园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原林业部于 1992 年 7 月以林造批字[1992]106 号批准建立的。位于湖南省南端,郴州市宜章县南部,东西长 28.5 千米,南北宽 13.5 千米,东、南、西三面分别与广东省乳源、阳山、连州市交界,北与湖南省宜章县天塘镇、莽山瑶族乡、国有溶家洞林场毗邻。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总共有四个功能分区。其中管理服务区 212.99 公顷;核心景观区 2962.48 公顷;一般游憩区 4863.64 公顷;生态保育区 11691.87公顷,是集自然资源保护、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登高探险、教学实习、科学考察与狩猎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大型国家级森林公园。

1.5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南端,郴州市宜章县南部,地处东经 112°43′19″-113°00′10″,北纬 24°53′00″-25°03′12″,东西长 28.5 千米,南北宽 13.5 千米.落图面积 19730.98 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

7539.13 公顷,缓冲区面积 3226.21 公顷,实验区面积 8965.64 公顷。

  1. 宜章县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

2.1边界范围底数不清

宜章县自然保护地存在边界范围底数不清的积压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自然保护地设立之初,基于抢救性保护的目的,不少保护地只在批复文件中规定其面积和实际范围,无明确的矢量边界数据。又因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设立的历史条件不等,众多的自然保护地分布于边远落后地区,建设管理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保护管理水平不高、执法监督能力不够等问题较为普遍。很多自然保护地边界范围底数不清,自设立以来甚至从未勘定边界、真正落地。

2.2. 区域交叉空间重叠

自然保护地重叠设置、多头管理现象普遍,权责不清,严重影响管理效能。在同一区域设立了不同层级、隶属不同行业管理的多个管理机构,造成管理机构和权限交叉重叠、一地多牌、政出多门等问题。宜章县 5 个自然保护地涉及空间重叠,占宜章自然保护地总数的 100%。

2.3矛盾冲突点多面广

自然保护地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但也积累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存在大量城镇、村庄、开发区、耕地、矿业权、人工商品林等空间矛盾冲突,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与保护管理矛盾冲突尖锐,严重影响依法科学高效保护管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2.4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我国自然保护地一直由地方自愿申请、经上级批准而设立,缺少顶层设计,全国性的系统布局不够,存在保护空缺。部分典型生态系统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关键生境、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以及具有重要科学、美学、科普教育价值的地质遗迹等尚未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受到保护。

2.5管理机构不健全

宜章县的五个自然保护地,除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外,湖南宜章赤石国家石漠公园、湖南狮子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宜章莽山地质公园均为设置正式的管理机构。机构设置不健全和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使得监管力度不足,进而影响对核心区域的管控、难以发挥管理机构的作用。同时缺乏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和科技人才,无法对自然保护地提出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创造性的意见,严重阻碍了保护区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制约着保护地事业的长效发展。

  1. 宜章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思路

3.1整合交叉重叠区域

以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系统性、持续性为原则,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要求,按照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对交叉重叠、相邻相连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或结合资源禀赋、发展目标、管理基础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拆分,做到一个区域只有一个自然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

宜章县2个自然保护地被其他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不再保留,分别是湖南莽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宜章莽山地质公园。其中,湖南莽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被整体并入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章莽山地质公园拆分后并入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拟整合归并自然保护地 2 个,面积 28531.08 公顷,分别是森林公园 1个,面积 19730.98 公顷,为湖南莽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1 个,面积 8800.10 公顷,为宜章莽山地质公园;2 个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3.2化解矛盾冲突

坚持底线思维,优先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兼顾能源资源需求,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相对合理的原则,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冲突。对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国土空间治理要求,将不符合管控要求的矛盾冲突空间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将保护价值低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永久基本农田其它耕地面积调出保护地范围,减少保护地范围内人口。既可以缓解生态保护与地方民生、经济发展的矛盾,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又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保护地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然保护地存在的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

3.3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依照上述整合方案将五个自然保护地整合成湖南宜章赤石国家石漠公园、湖南狮子口省级自然保护区、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个自然保护地后,除原有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管理机构,余下的两个的依然处于管理机构缺失的状况。为了更好地对从事自然保护地管理等相关工作,应弥补剩余自然保护地专门管理机构缺失的情形,分别增设赤石国家石漠公园管理中心和狮子口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并经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科学确定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的层级制度、人员设置。以爱岗敬业、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吃苦耐劳的标准,通过公开招聘、约聘、内部选拔等方式,联合人社部门筛选管理中心组成人员。

县林业局增设宜章县自然保护地管理总站,事业副科建制。下辖湖南宜章赤石国家石漠公园、湖南狮子口省级自然保护区、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对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并由管理总站报上级部门批准制定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管理中心的职责,并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成立巡查组定期抽查相关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惩处。

  1. 整合优化结果

整合优化后,宜章县共有 3 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 23658.52 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11.20%。

对自然保护地进行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分别由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组成,自然公园属一般控制区。原则上,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宜章县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面积 12753.39 公顷,一般控制区10905.13 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12753.39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56.78%;一般控制区 9638.96 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 43.22%。自然公园按一般控制区管理,总面积 1266.17 公顷。

结语

整合优化在宜章县自然保护地数量、结构、分布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了自然保护地内人口分布、土地分类、矿产开发等经济社会现状,形成了统一完备的自然保护地基础信息数据库,并为每一个自然保护地制作了范围及分区空间矢量图,构建了宜章县自然保护地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之间空间不再重叠,边界范围更加清晰、类型定位更加明确、功能分区更加科学,管控规则和管理制度将更加合理、完善,为依法、高效开展自然保护地监测、评估、考核、执法、监管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通过整合优化,宜章县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野生植物物种、野生动物物种将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植)物生境和栖息地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得到提高,对维持生态平衡与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宜章县生态安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国发.关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中几个关键问题的讨论与建议[J].生物多样性,2023,31(09):180-187.

[2]任秋芳,葛安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16):113-114.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1.16.057.

[3]李晓肃,邓武功,李泽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思路、应对与探讨[J].中国园林,2020,36(11):25-28.DOI:10.19775/j.cla.2020.11.0025.

[4]徐晓君,胡兵,邓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22,47(0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