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问题情境,促进深度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借助问题情境,促进深度学习

陈君君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荔港学校  315700

【摘  要】深度学习是课程改革以来对课程理解和课堂时间的深化,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指导策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所领导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总项目组对深度学习的内涵界定如下: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

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深度学习,问题情境

    目前国内对于深度学习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说法,如,苏州市振华中学校校长吕亚军、苏州大学顾正刚认为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是相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被动式、孤立式、机械式的浅层学习而言的,指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化,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由简单直观型知识结构向拓展抽象型知识结构延伸,实现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构建,逐渐完善个人数学知识体系,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的过程。江苏省锡山高级实验中学孙学东、无锡市教研中心周建勋认为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而我认为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上,对于新的知识有整体认知,会辨识旧知和新知的区别和联系,会将旧知迁移运用到新知中,进而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初中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深度思

考,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过程,它要求学生自主地与环境进行互动,在已有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刺激的交互活动中自然地吸收养分,主动地获取新知。也就是说,情境是促进深度学习的要素之一。因此,教师不能把数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质疑、探究、归纳、概括的过程,自主生成新知。

以八年级上《4.2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课本中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有老师如下设计:

师:游乐园在中心广场的东边30米处,博物馆在中心广场的西边50米处。三点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如何来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呢?

生:利用数轴,游乐园30,中心广场0,博物馆-50。

师:利用数轴可以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如果在此直线附近还有一个景点音乐喷泉,如何来描述音乐喷泉的位置?能确定音乐喷泉具体的位置吗?

生:不能,还缺少距离。

师:如果音乐喷泉在直线西边50m,你能找到它的位置吗?

生:不能。这指的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点。

师:还需要什么条件?

生:借助另一条线以及距离。

师:如果在另一条线北边30m,能找到音乐喷泉的位置吗?

生:可以,而且是唯一确定的。

师:类似于前一个问题,如果把第一条直线看成一条水平方向的数轴,第二条直线看成一条铅直方向的数轴,以向上为正方向,也以十字路口为原点。

师:这时音乐喷泉的位置可以用哪个实数对来描述?

生:(30,-50)。

师:很好!我们把这样的一对实数称为有序实数对,这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对实数如果顺序颠倒,描述的点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这里,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了由实际背景构造数轴来描述直线上点的位置;再通过类比,让学生体验了为何要建立直角坐标系来描述平面内点的位置,从而实现了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认知转化。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自然生成并深度把握了数学概念。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是让学生在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并将数学的知识方法尽可能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解决现实问题,而不只是对数学概念、命题等结果性知识的掌握。

二、设计科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以问题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是基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特征,以问题为主线、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知识学习走向思维发展,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变,真正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九上《3.2图形的旋转》一课中,对于图形旋转的概念,书本中写到:一般地,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在运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的所有点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按同一个方向,旋转同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固定的点叫做旋转中心。在这个图形变换的概念中,它的三要素是真正理解旋转变换概念的关键,可以通过变量控制法,设计不同的问题,带领学生逐个体会旋转变换三要素的作用。

有老师设计如下:(黑板上画三图来分辨)

图一:旋转方向相同,旋转角度相同,旋转中心不同。

图二:旋转中心相同,旋转角度相同,旋转方向不同。

图三:旋转中心相同,旋转方向相同,旋转角度不同。

在此,第一个确定因素旋转中心是详细的讲解条件控制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而让旋转中心成为变量,结果同一个点A的对应点分别为A

1,A2,说明旋转中心是确定旋转变化的一个因素,而二、三个就让学生确定了什么是确定因素,什么是变量,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师生提炼出确定旋转变换三要素,即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因有科学的问题,又有教师引导,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让数学慢慢有了深度。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是在不断反思、质疑和应用中对学习对象深度加工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

三、设计深度活动,激活数学知识

为促使学生在高阶思维活动中,深度参与、深度思考,教师可以设计有深度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达到激活数学知识、自我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目的。

以八年级上《4.2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学生获得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通过例1的实践让学生从认知上理解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坐标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师设计了下面这个活动:

在屏幕上出示一个点,如(-2,1),邀请A、B两位同学,A同学面对屏幕看见点的坐标,B 同学背对屏幕猜出屏幕中的点的坐标,他可以向A同学提问,A同学对于他的提问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B同学:它是坐标轴上的点吗?

A同学:不是

B同学:它是象限内的点吗?

A同学:是

B同学:它是第一象限内的点吗?

A同学:不是

B同学:它是第二象限内的点吗?

A同学:是

B同学:它的横坐标是小于-5吗?

A同学:不是

B同学:它的横坐标是大于-5吗?

A同学:是

B同学:它的横坐标是整数吗?

······

这个活动中,要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确定点的坐标,首先要确定这个点是在象限内还是坐标轴上,再确定是哪个象限或哪个坐标轴,最后确定具体数据,这就要求学生在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认识上调动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将知识不断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并完成阶段性目标。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数学价值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只看到书本上“冰冷”的概念、公式及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图形。

参考文献

[1]蒋安娜,唐恒钧,徐元根.基于“问题链”的数学深度学习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12).

[2]张婷.基于“问题链”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