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及其主要药用成分雷公藤红素的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雷公藤及其主要药用成分雷公藤红素的研究现状

朱文静,曹佳乐,邵鸣迪,曹佳凝,孟丹,王吉锡

(嘉兴大学医学院,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本综述旨在对雷公藤及其重要成份雷公藤红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进行综合评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雷公藤提供参考。

关键词:雷公藤;雷公藤红素;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在抗炎和免疫调节方面表现突出。在临床上,雷公藤被广泛应用于炎症性和免疫性疾病的治疗[1]

1.雷公藤的研究现状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又称黄藤、黄腊藤等,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1)植物学特征:雷公藤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属于忍冬科雷公藤属。其茎藤细长,具有三棱状,叶片掌状复叶,花小而繁密,果实为蓇葖果。雷公藤主要分布于中国中南部地区,喜生长于山地林缘、山谷、溪边等环境。

(2)化学成分:雷公藤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和雷公藤酮(Wilforlide A)。此外,还含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甾醇等。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雷公藤多种药理活性。

(3)药理作用: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自身免疫、抗纤维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雷公藤内酯是其最具活性的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作用。雷公藤内酯通过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发挥抗炎作用。此外,雷公藤还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2]

(4)临床应用:雷公藤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和免疫性疾病。雷公藤内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中,用于缓解疾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5)安全性:雷公藤具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雷公藤内酯。在使用雷公藤时应注意控制剂量,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和自行调整剂量。此外,雷公藤还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由于雷公藤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谨慎,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雷公藤的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以充分发挥其药用潜力。

2.雷公藤红素与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红素又称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是从雷公藤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雷公藤红素已被广泛研究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3]

2.1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理作用

雷公藤红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雷公藤红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4]

(1)抗炎作用:雷公藤红素能够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从而减轻关节炎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2)免疫调节作用:雷公藤红素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激活,导致关节炎的发生和进展。雷公藤红素可以调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关节炎的症状。

(3)抑制关节破坏:雷公藤红素还可以抑制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滑膜细胞增殖和骨吸收,减少关节破坏的发生。它能够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关节滑膜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关节损伤。

2.2雷公藤红素调控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信号通路

雷公藤红素通过调节多个信号通路发挥治疗RA的作用[5]

(1)炎症介质信号通路:雷公藤红素能够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转录和释放,减轻关节炎的炎症反应。

(2)细胞周期调控通路:雷公藤红素能够抑制细胞周期的进程,减少滑膜细胞的增殖。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如cyclin D1、cyclin E1等)的表达,阻断细胞周期的进行,从而减少滑膜细胞的增殖和关节破坏。

(3)凋亡信号通路:雷公藤红素能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细胞的凋亡,减少关节炎的发生和进展。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如Bcl-2、Bax等)的表达,促使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发生凋亡。

(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NF-κB是一个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参与调控炎症介质的产生。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来抑制关节炎的发生和进展。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能够抑制IκBα的降解,阻断NF-κB的核转位,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

3.雷公藤红素与泛素化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可能通过参与细胞的泛素化过程发挥其药理作用。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调控机制,通过将小蛋白泛素连接到特定的蛋白上,来调控其稳定性、活性和亚细胞定位。这个过程涉及到一系列酶,包括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泛素连接酶(E3)是泛素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负责将泛素转移至目标蛋白。

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可以与泛素连接酶(E3)相互作用,从而干扰其正常的功能。具体来说,雷公藤红素可以抑制泛素连接酶(E3)的活性,导致目标蛋白的泛素化水平降低。这可能会影响目标蛋白的降解、亚细胞定位和功能,进而对细胞的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雷公藤红素参与细胞的泛素化过程可能是其对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通过抑制特定泛素连接酶的活性,可以调控肿瘤相关蛋白的降解和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此外,雷公藤红素对炎症因子的调控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也与其参与细胞的泛素化过程有关。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关于雷公藤红素参与细胞泛素化的研究还相对有限,具体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的信号通路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

综上所述,雷公藤红素作为雷公藤的活性成分,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潜力。雷公藤红素与多个信号通路相关联,其治疗RA的治疗机制和信号通路非常复杂,尚有很多未知的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顾恪波,何立丽,程艳玲.名老中医临床应用雷公藤经验总结[J].河北中医,2024,46(01):126-128+133.

[2]宋晓笛,高畅.雷公藤的药理作用、毒性及减毒策略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3,43(10):987-992+1004.

[3]刘梦亚,赵向峰.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01):72-75.

[4]崔东晓,乐世俊,徐顶巧等.雷公藤多苷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3,54(20):6913-6921.

[5]赵连宇,陈玲,莫华兰等.卫矛科三种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31(20):49-54.

[基金项目] 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创)(20231035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