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常生活经验的形式语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4

论日常生活经验的形式语言

刘艺宇

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活在当下的生活状态,艺术亦是如此,当代艺术就是从日常生活经验中产生来的,艺术是应该高于生活还是应该贴近生活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话题,本文从艺术思维、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语言日常化来讨论日常生活经验的形式语言,当代艺术的形式语言是从形式转化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寻找出艺术的发展之路,明白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清晰明了该以什么心态去做艺术。

关键词:日常;生活经验;形式语言;当代艺术;装置

前言

以日常生活经验为背景,叙说当代日常生活与艺术的联系,笔者通过阅读中西方美术史、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了解艺术发展脉络,以及查找当代艺术资料,研究当代艺术家的艺术精神,分析当代艺术日常化现象,分析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以及艺术语言形式的变化,并进行实验艺术实践,感受当代艺术与日常生活相互影响促进的关系。

一、艺术的日常化

(一)、生活提供艺术

人们总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1]然而艺术真的是高于生活的吗?又想起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里论述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时,提出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2]这样的论断,那么意思是不是说人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如果要是我来画向日葵我一定不会像梵高那么画,我并不是要画一个高于生活的向日葵,我只是想把我看到的向日葵呈现出来。如果说我创造的向日葵后来被称为了一件艺术品,那么我可不可以说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因为我只是把我生活中的向日葵呈现出来了而已。也许这样说还不能够足以证明生活就是艺术。因为它有一个再转化的过程,还不是那么直接。如果我们能像杜尚那样直接将生活里的东西搬进博物馆,也许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就不那么勉强了。关于他将现成品直接当做作品送达布展委员会时,他冲击和打破的实际上是人们对艺术的普遍认识和看法。杜尚的现代成品从语言上来看,它避免了传统绘画时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法,他唯一做了的事情就是在那个现成的小便池上签上了一个化名R.mutt当时的杜尚已经是一个被人们认可的艺术家,关于用现成品这件事情,杜尚希望的是让人们忘记他本身取得的一定艺术地位来纯粹的看待这样一件参展作品。结果这件作品遭到了独立艺术家协会的拒绝,对于这件作品本身,杜尚给了他的解释[3]这件《泉》是不是我亲手制作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选择了它,选择了一件普通生活用具,它新的标题,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它,这样它原有的实用意义就丧失殆尽,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4]杜尚用这个现成品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艺术?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2004年在英国艺术界举行的一项评选中,已故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打败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两部作品成为20世纪最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5]事实证明艺术存在的价值既是打破人们固有的认识,使人们不断的去思考探索和创新,这不仅仅是局限于艺术行列,而是生活的每个行列。

(三)、艺术影响生活中的固定思维

事实上杜尚所做的是告诉人们生活和艺术的界限没有那么明确的标准,而且恰恰相反,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仰韶文化的彩陶盆、非洲面具;西汉原始瓷器鼎、盒、壶、勺等;[6]这些器皿都是用于生活中的常见之物,在性质上杜尚的便池与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当时这些东西并没有被当做是在制作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只是源于生活的需要而做,使它们具有生活上的功能性,但经过了时间的变迁,它们作为一种文化保留了下来,而不是它们的功能,因此它们被陈列到博物馆来供人们参观,人们再去谈论它们的时候不会第一时间给它们安上艺术品的标签,其次才会去猜测和寻找它的来源用途。这是时代变迁给一件物品带来的认识上和功能上的差别,杜尚只不过将这个事情在同一个时间空间里做完了。没有人会想到自己天天面对的又脏又臭的小便池是人们用以欣赏的一件艺术品,这一时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因此才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显然人们对于小便池功能上的认识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但是倘若若干年后,人们不再是使用小便池解决如厕问题,人们一定是会用另外一种眼光和思维来看待这样一个具有对称美的纯白色物品。

杜尚的这一行为使得人们重新审视各种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这是一种对旧有体系的反思,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艺术的任务是反映生活。生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就意味着反映生活的艺术也是发展的。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的审美越来越日常生活化?[7]我们不再喜欢像前人一样去剧院听戏,而是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包括很少逛商场,更多的时候选择网购,这是商业化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迁。杜威认为好的艺术尺度是回到日常生活,要想使艺术具有历史意义,就要让艺术走出孤芳自赏的地方,走出博物馆、象牙塔,走向大众。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

(一)、艺术思维日常化

当代艺术是什么?我常常能听到身边的朋友说,随便拿个东西给它安个名字,再放到博物馆里,就是艺术了。事实上也并没有那么简单,要了解当代艺术,还是要先去了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在1789年法国革命以前的艺术,人们研究的是拿什么作为自己艺术作品的创作题材,研究透视法,研究颜色,研究构图,而观众对于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立体主义、现实主义,人们都能用自己的审美来读懂它们,至少在之前我们都能通过一个故事来明白这个画要说的是什么,区分它们也有明显的规格、光影、透视、人物、构图、颜色、技法等,而不着边际的当代艺术则显得那么的不合群,让人晦涩难懂。感觉和艺术一点边都不占何以人们还将它列入了艺术行列里?在博堡艺术上曾经陈列了一堆煤,由于煤放在了展览厅的中央,自然吸引公众的兴趣,如果把煤放在外面就没有那么受关注了,让

克莱尔说:他们现在创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艺术爱好者,不再是为了独特的爱好,而是为了美术馆这抽象而令人害怕的场所。这让我想起来中国当代的一位行为艺术家——厉槟源,他曾经在今日美术馆做的一个行为艺术,他在外面发出通告,允许流浪汉或者北漂的无处可去的人住在美术馆里,硕大空旷的美术馆渐渐变得热闹,大家相处得很开心很融洽,没有吵闹,相反都很珍惜和感恩。这个行为艺术将我们引到了另外的一些思考当中,艺术馆是陈列艺术品的地方,怎么能被用来当临时收容所?那么因为它是发生在美术馆里,所以收留的这个行为就被称为艺术了吗?为什么有那么多需要被收留的人?前面两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探讨的意义,因为这个行为不管被不被称为行为艺术,它都存在着它的意义,因为它无比贴近生活,这个行为艺术直接展示的是因为当今经济不平衡,城市化发展下所存在的贫富差距而产生的现象,如果人人有家可归,还需要这个偌大的收容所吗?这无疑揭示的是大家显而易见的问题,却因为这个行为而使它变得深刻了起来,人们开始反思这是否正常。因为即便是再平常的一件物品,当它们与艺术相关,人们就会习惯性的转换思维去评价这件物品。当代艺术的艺术性已经发生了语义的转变,艺术性是为了艺术目的和意图服务的,这种意图和目的完全源自艺术家本身的生活经验,艺术作品中融汇表达的是艺术家本身个人的艺术感知能力,它是一种超越于形式的心理形式、观念形式、情感形式。艺术家的情感。观念和心理变化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

(二)、提取生活经验的艺术

当代艺术家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表达,更注重心灵上的自我表达,它们选择的材料方式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而定的,而不是单纯的描述一个故事。注重内心实际上是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隔绝状态。[8]杜威认为艺术与日常事物的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我们不要认为艺术与生活有质的区别,相反,它只是日常经验的精练、澄清和加强。[9]个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对生活的感悟一定是深刻的。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必定在精神上是能给人一定影响的。但是从何而来,从艺术者本身的生活经验中来,就像孔子的儒家学说、老子的道家学说,柏拉图的《理想国》这些哲学思想都是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凝练,这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空间。

生活的经验是我们被动或者主动的在不断的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中获得的,真理是永恒的,但是经验却不是,它时刻与我们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相关。杜威曾说:艺术即经验,它要表达的是艺术是属于经验范畴,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10]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11]这样一来艺术就没有精神层面了吗?不是的,恰恰相反,艺术是生活里智慧的表达,只是这里指的生活不是普遍的广义的生活,而是狭义的生活,我们做的艺术是个人的艺术,这个个人的艺术是从我们的生活中凝练出来的,是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我们通过艺术作品来看艺术家所处的环境,也许我们能从里面看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也可能看不到,看不到所以会不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不理解所以不懂,但是大体上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我们的艺术修养或生活经验对它有一个认识,就像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12]

三、艺术形式语言日常化

(一)、艺术语言多样化

二十世纪的艺术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之势,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多,达达主义、未来主义、极简主义、概念艺术、新表现艺术、立体主义、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超现实主义、表现主有义等等。[13]这无疑是说艺术在朝着一个很好的方向发展,也显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时代。从这些艺术的分文别类形式来看,区分它们的是艺术手法,例如装置艺术是场地、材料和情感的综合;行为艺术更像是一场表演,没有场地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主义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14]这些现代流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努力的表达自己。[15]通过对艺术史的发展的认识,我真的感谢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有那么多的选择可以来表达我对艺术的理解和看法,可以寻找比较适合我的艺术表现方式,可以看到我自己,询问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不管这个想法是否会对社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或者是多么高于生活,或者在别人看来它一文不值,那么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极力的想通过我的作品来找到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因为在装置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的趣味性,装置艺术是艺术再组装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现实呈现。我每走一步都是需要思考,更有趣的是它可以将错就错,这是个想象与实践不断磨合的过程。有点像下棋,心中有下棋的规则,有关于整部棋局的策略设计,但是你必须随时根据棋局来设定你下一步该怎么走。随时有意想不到的可能,因为有很多偶发性,我充分的沉浸在这种制作过程中,这是它的魅力所在,我努力的不断尝试,不断选择,我知道我要完成它。我把它视作一场修行,我不断的思考让它如何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二)、尝试用日常物品做创作

材料的选择很重要,这涉及到作品情感的传递,当我选择屏风这个物时,它给我以温柔的感觉,这是个仿古的屏风,深色的木质雕着古色古香的窗花图案,像是经历了历史变迁饱经磨砺的老者。在此我选择了钢丝球来和它形成强烈的对比。钢丝球有很强的可塑性,有绳子的随意弯曲的优点,但是又有钢丝本身的冰冷的刚性,很符合我心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坚。屏风本身可折叠的特性让我讶异它们结合得如此完美,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这部作品我给它取名为《不朽》(图二)。我所呈现的是中国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应用在文人画中比比皆是,而今天我用另外一种方式将它呈现出来。梅兰竹菊因其自然属性被古人赋予清新雅致淡泊的品质而留存于世,成为一种道德品格的象征,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梅兰竹菊自居。梅,高洁傲岸;兰,优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在做这件作品时我一直在努力的塑造出梅兰竹菊的形态,用钢丝球塑造出梅的高洁、兰的优雅、竹的有节、菊的清贞。屏风是我的纸、钢丝球是我的墨,手是我的笔。我用我的纸墨笔砚描绘了一幅我心中的中国式梅兰竹菊。

《安全范围》(图三)我选了三个铁圈和蓝、黑、白三个,它们是网,不同的颜色编出不同的网,但范围全部是在铁圈里,不能出格,铁圈上有不同的孔,可以从绳子上任意的绕过那些孔,但是不能盘绕铁圈,不能出格,这是规矩,我必须遵守它,在有限的范围去完成我想要的作品,在这个圆内,我把它视为我的安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我可以任意的发挥,我可以随便自由的选择从这个孔穿到对面那个孔还是穿到旁边的那个孔,只要不越界我就是自由的、是安全的。我畅想缠绕的乐趣,绳子的不同粗细和不同颜色所呈现的形状特征也不一样,像是人内心深处的密码,每个人内心深处应该都是有一个安全范围的,在这个范围里,藏着你不能轻易说出来的梦想或者违背道德的恶念,但是因为它只局限于此区域里面,因此不会对外界造成任何不好的作用。即使没有显露出来,它也是存在的,但是它是可控的,因为它在这个范围内,没有越界。

我使用的所有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常用品,比如屏风、钢丝球、废旧车轮、蚊帐、羽绒。这些是日常用品,却经过再造出现了另外一件东西,这实际上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这也是实验艺术的魅力所在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实验艺术,这是现在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也许真的应验了博伊斯的那句话:人人都是艺术家

四、结语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的,只有在生活中才有美,也就是说生活是美的。[16]美是实际生活中的,人们从生活的体验中得到美感。[17]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18]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卸下大写的艺术的这个包袱,艺术才会开得更加灿烂,所以不应该刻意的去区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在当代艺术中,注重的是寻找生活中的自我,而不是他律,现代舞蹈家皮娜·鲍什说:我不在乎人如何而动,我关心的是人因何而动。语言形式只是我们表达自我的一种符号,面对当下的现实生活,我们用艺术来表达生活中的自己,而这正是当代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因此艺术所反映的实际上是在这个历史时空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

当代艺术的艺术性就是当下人们在生活经验中产生的心理、情感、观念。因此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

参考文献:

[1]刘小涛.《论艺术创作的生活基础》.《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年7期:p108

[2]<艺术的故事>.《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读书笔记http://book.douban.com/review/5451998/.2015.4.28

[3]百度知道.用美学观点评论杜尚的作品《泉》.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5179249.html.2015.4.27

[4]方麟.<钢的琴>音乐叙事美学》.《文学与诗学》,2012.1期:p 10

[5]世界名画名家.《杜尚颠覆艺术的艺术家》http://www.zyzw.com/sjmh075.2015.4.28

[6]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金山村汉墓》.《中原文物》,2006.6期P4-p7

[7]滕家峰.《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述评》.东北师范大学.2008:p73

[8]张旭萍.《高中生审美素养的调查研究——以南京、青岛两城市为例》.南京师范大学.2013:p74

[9]中国论文网.《杜威美学思想与中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http://www.xzbu.com/5/view-1923658.htm.2015.4.28

[10]杨文光.《朱光潜、杜威文艺美学观比较》.广西师范大学.2008:p38

[11]曹砚黛.《亚瑟-单托艺术哲学思想研究》.山东大学.2010:p119

[12]刘炳如.《安全是幸福的根源》.《现代职业安全》.2012.3期:p122

[13]吴艳宇.《艺术:生存还是毁灭?》.《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期:p3

[14]冯嘉宁.李卓成.张灵玉.《对表现主义艺术追求精神化特质的理解》.《魅力中国》.2011.13:p297

[15]范俊明.《汉月象声词比较与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3:p50

[16]艺术.《美是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美》.http://www.docin.com/p-234291381.html2015.4.29

[17]艺术.《美是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美》.http://www.docin.com/p-234291381.html.2015.4.29

[18]赵凤舞.《如何在课堂中及时调整学术的审美观》.《美术教育中心》.2014.8期:p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