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科护理对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急诊医学科护理对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彭帅丽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急诊医学科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以提高抢救效果,减少病死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间接受急诊科抢救的危重患者共计1200例,依据护理干预强度将其分为高强度护理组(600例)和标准护理组(600例)。高强度护理组接受个性化护理计划、持续监测和心理支持,而标准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天数及30天内死亡率。结果:高强度护理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2%,显著高于标准护理组的78%(P<0.05)。高强度护理组的平均住院天数(15天)较标准护理组(20天)显著减少,30天内死亡率亦显著降低(6%比14%,P<0.05)。结论:急诊医学科护理的高强度干预显著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了住院天数和30天内死亡率。强化急诊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及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诊医学科护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高强度护理;病死率

在当代医疗体系中,急诊医学科作为处理各类突发、危重疾病的前线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健康恢复,而护理工作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抢救成功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护理理念的更新,急诊护理的质量与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医疗并发症,短缩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医疗服务效率1。目前关于急诊医学科护理对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具体影响的研究相对有限,尤其是在护理干预强度方面的系统评估与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护理干预强度对危重患者抢救成效的影响,以期为急诊医学科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为危重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医疗救治方案。通过深入探讨急诊医学科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本研究不仅能够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更能指导实践,提升急诊医疗服务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X医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危重患者共计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符合以下标准:(1)年龄≥18岁;(2)被诊断为危重病状态,需要紧急医疗干预;(3)入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排除标准包括:(1)慢性疾病末期患者;(2)拒绝接受抢救治疗的患者。根据护理干预的强度,将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护理组(600例)和标准护理组(600例)2

1.2 方法

①紧急状况预警。针对危重患者可能迅速恶化的状况,护理人员采用早期预警系统(EW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及时识别潜在的生命危险信号,并根据评分结果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

②病情教育。为提升患者及家属对危重病情的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护理人员将提供针对性的疾病知识教育,包括抢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预防并发症的策略、以及康复期间的自我护理要点。

③心理支持。考虑到危重患者及其家属可能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护理团队将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与辅导,通过定期的交流沟通,帮助患者及家属表达并处理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促进其心理适应3

④营养管理。护理团队将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这一计划旨在确保患者获取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支持其身体机能的恢复,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以适应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

⑤呼吸管理。鉴于危重患者常见的呼吸功能不全,护理人员将实施呼吸功能监测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辅助使用呼吸支持设备、指导进行呼吸肌肉训练及促进有效的痰液排出等,以优化患者的呼吸状态。

⑥康复指导。早期参与康复训练对于危重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护理团队将根据患者的恢复进程和身体条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物理康复训练,如床上活动、坐立训练、行走练习等,旨在加速患者的体力恢复和功能重建。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抢救成功率、住院天数及30天内死亡率。抢救成功定义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危重患者120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高强度护理组和标准护理组,每组各6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基线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抢救成功率

高强度护理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标准护理组。具体而言,高强度护理组中有552例(92%)的患者抢救成功,而标准护理组仅有468例(78%)的患者抢救成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9.86,P<0.001)4

2.2住院天数

在住院天数方面,高强度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15.3±5.215.3±5.2天)显著少于标准护理组的(20.6±7.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2,P<0.001)。

2.3 30天内死亡率

高强度护理组的30天内死亡率为6%(36例),而标准护理组为14%(8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77,P<0.001)5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基线资料

高强度护理组

标准护理组

P值

患者数量(例)

600

600

-

平均年龄(岁)

62.5±12.3

63.1±11.8

0.55

性别(男/女)

312/288

305/295

0.74

基础疾病(有/无)

450/150

455/145

0.82

表2. 抢救成功率、住院天数及30天内死亡率比较

指标

高强度护理组

标准护理组

P值

抢救成功率(%)

92

78

<0.001

平均住院天数(天)

15.3±5.2

20.6±7.4

<0.001

30天内死亡率(%)

6

14

<0.001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1200例危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强度护理干预对急诊医学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标准护理相比,高强度护理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及30天内死亡率,这些发现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强调了在急诊医疗服务中实施个性化和强化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高强度护理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标准护理组。这可能归因于高强度护理中实施的个性化护理计划和持续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的加强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康复。这一发现提示,对危重患者实施高强度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急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在住院天数方面,高强度护理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少于标准护理组。这一结果可能与高强度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病情的稳定和恢复有关。通过提供持续的监测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恢复时间。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满足了患者不同的健康需求,这可能是缩短住院时间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关于30天内死亡率,高强度护理组较标准护理组显著降低。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高强度护理干预在提高危重患者生存率方面的有效性。死亡率的降低可能与高强度护理干预中综合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关,如优化的病情监控、有效的并发症预防和管理以及及时的医疗干预。

尽管本研究的结果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一项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数据收集的偏差和不完整性,限制了结果的推广性。本研究未能考虑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如患者个体差异、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未来的研究应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以获取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张旦,卢玲,谭冬玉.细节优化护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03):490-492

[2]杨翼萌,王嘉欣,范洪鑫等.急诊医学中心实施全科护理管理的优势[C]//南京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23:4

[3]杨彦君.急诊医学科护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S2):141-142.

[4]胡惠超.急诊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初探[J].医学信息,2001,(12):875-876.

[5]秦红,胡彤.急诊科设立护理专业小组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8,(1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