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种植”主题劳动教育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3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种植”主题劳动教育课程为例

徐慧

常州经开区芙蓉小学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受到了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更加关注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其中,以种植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是适合小学的主要劳动教育形式,教师应了解其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路径。如创设种植园区、组织实地考察、进行知识讲座、组织种植实践课程、举办丰收活动等,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劳动教育;种植;校本课程

引言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小学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价值逐渐凸显。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探究如何更好的开发和实践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以种植为主题,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构建良好教育体系,提出系统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模式,从而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不断发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小学以种植为主题开发与实践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种植作为一种劳动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通过开发以种植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由于种植活动的特殊性,需要学生经历耕耘、播种、施肥、除草、浇水、收获等一系列过程,种植活动周期相对较长,需要学生付出辛勤劳动,此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劳动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并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此外,通过种植活动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感受自身劳动成果,知晓劳动对生活的贡献,从而认识劳动的重要性[1]。使学生了解劳动是创造力和价值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师更加关注素质教育,能够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通过开发以种植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使学生感受团队的作用,了解自身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种植活动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学生之间集思广益,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此相互帮助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掌握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团队成员需要在种植过程中相互交流想法、商量决策,共同制定种植计划,确保任务顺利完成。通过沟通协商,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看法,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建立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种植作为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劳动教育活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能够落实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身体方面,种植需要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如挖土、种植、浇水、施肥等,此类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手部协调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在智力方面,种植需要学生进行计划、设计、观察和分析,如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制定种植计划、监测植物生长的情况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方面,种植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以种植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在生活技能方面,种植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基本劳动,使学生掌握劳动技巧。通过种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对自己负责,完成力所能及的基本劳动活动,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新课标对劳动教育提出了重点要求,已将劳动教育纳入育人体系中。在新课标的政策指引下,小学教师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可以围绕劳动教育开发校本课程,灵活利用学校资源,实现对学生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的培养,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理解不足,劳动教育仍停留在零散的实践活动阶段,缺乏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劳动教育内容较为驳杂,缺乏明确的课程目标,导致学生的劳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2]。且部分教师无法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不足,仍重点关注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致使学生对劳动教育丧失兴趣。加之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理解不足,无法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进一步降低,严重阻碍了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构建。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以种植为主题开发与实践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策略

(一)创设种植园区,构建劳动环境

为了突出校本课程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环境创设,利用校园资源为学生创设种植园区,使学生可以在种植园区内进行种植劳动。通过种植园区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亲身体验种植、养护和收获的过程,促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并通过参与种植园区的管理与维护,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逐渐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为种植园区良好环境的维护负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此外,通过参与种植园区的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促进对学生爱护自然良好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教师可以基于学生需求,将种植园区分为花园和农场两部分,让学生在种植园区内亲自动手种植各种植物,如蔬菜、水果、花草等。在该园区内,使学生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壤、如何浇水、如何防治病虫害等基础知识,并使学生体验种植劳动的乐趣。同时,在种植园区内,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方式共同参与植物的种植与照料,使学生关注种植园区内植物的生长,通过种植园区为学生构建合作平台。让学生按时去园区浇水、施肥,保持耐心和坚持不懈,最终实现收获。通过此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养成艰苦耐劳的品质,使校本课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组织实地考察,拓宽学生视野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以种植为主题开发与实践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实地考察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了解实际种植过程、接触自然环境、体验劳动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通过实地考察,能够让学生真实体验种植劳动,使学生感受种植全过程,增强学生对种植各阶段的认知。使学生近距离接触自然,亲自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土地的肥沃与生命的力量,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基于此,为了提高学生对种植活动的兴趣,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需求,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

教师应确定实地考察地点,可以与学校周围的农场或种植园区等达成合作,为实地考察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随后,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详细制定实地考察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任务分工等,并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合理规划校本课程。在实地考察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可以通过教学视频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实地考察的基本规则,了解基本种植常识。并在实地考察当天,组织学生前往指定地点进行考察活动。使学生记录各类植物的颜色、外貌、生长环境等,让学生通过考察制作植物卡片,感受植物生长所蕴含生机勃发的气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植物的了解,提高学生今后种植植物效率。

(三)进行知识讲座,培养学生基础劳动技能

知识讲座是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种植活动的理论基础。在实践劳动教育中,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和种植技巧是至关重要的,需要通过系统的知识讲座,使学生掌握种植的基本方法[4]。让学生在知识讲座的帮助下,学习种植的基本原理,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从而在实际种植活动中更加得心应手。此外,知识讲座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知识讲座,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径,使学生在教师指引下掌握更多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进行知识讲座前,教师首先应确定讲座主题,可以根据校本课程的安排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内容,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的种植方法等,确保讲座主题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与种植劳动活动息息相关。随后,教师可以准备讲座所需的教材和工具,包括图片、实物样本、播放设备等。以确保讲座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知识讲座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种植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技巧,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种植的实际操作技能。并通过示范演示和引导学生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种植活动要领,促进对学生基本劳动技能的培养。

(四)组织种植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实践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探索以种植为主题开发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时,应重视对种植实践课程的设计。教师需要通过实践课程,促进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亲自观察各种类型的植物,增强学生对种植活动的探究兴趣,并在实际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劳动活动。让学生感受泥土的芬芳,体会劳动的乐趣,通过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知,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此外,通过设计与组织学生进行种植实践课程,可以使校本课程开发内容更加具体,整合学校的自然环境和教育资源,使学生明确劳动目标,从而主动参与种植活动。

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种植实践主题,如蔬菜种植活动,确保学生可以完成种植任务。随后,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基础物资和种植工具,根据种植实践主题为学生准备土壤、水壶、锄头、肥料等,使学生可以顺利开展实践活动。并选择适合进行种植实践的时间和地点,结合气候因素选择适合种植的蔬菜品种,确保学生可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活动。从而根据种植实践的主题,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种植过程的步骤、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确保教学计划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

(五)举办丰收活动,体验劳动乐趣

收获是种植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教师应根据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适时举办丰收活动。在丰收活动中,学生们需要承担自身责任,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保证农作物的顺利收获

[5]。在收获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自信心逐渐提升,在快乐的氛围下完成劳动任务。同时,通过参与丰收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规律有全面了解,让学生经历植物种植全过程,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尊重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新课标背景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种植活动的校本课程实施至丰收阶段时,教师可以组织策划丰收活动,与学生共同确定丰收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丰收活动当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如清理杂草、整理种植区域、准备采摘工具等。为了确保丰收活动井然有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负责一块区域的收获。随后组织学生进行采摘,让学生按照预期计划在自身负责的种植区域内开展采摘工作,收获种植成果。并在各小组完成采摘后,组织学生将收获的作物进行清洗、整理,在学校操场进行展示,吸引更多学生关注种植活动,提高种植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路径,是落实新课标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研究,开发基于种植活动探索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如此,通过劳动种植校本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学生具备基础劳动技能,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红娟.“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今天,2023(19):279-281.

[2]齐金华.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农艺园劳动实践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2021(16):45-47.

[3]李梅,李河颖.城区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J].智力,2023(3):147-150.

[4]李霞.小学生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以五年级种植劳动实践为例[J].学生·家长·社会,2022(3):2.

[5]张慧.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路径研究[J].学苑教育,2022(3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