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增多

/ 1

警惕!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增多

黄妃玲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近期,多地出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该病感染婴幼儿为主,但本次部分成人也中招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其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及免疫低下人群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之一。2015年全球范围内由RSV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人数约3.3亿,其中RSV占全球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22%,中国的RSV感染率约为31/1000,占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18.7%。不仅如此,RSV感染在成年人中的病死率高达4%,目前尚未有疫苗可控,因此早检测、早预防、早治疗至关重要。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不易区分,需实验室检测诊断。

  1. 流行病学

HRSV呈全球广泛流行。寒/温带地区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雨季感染率出现明显增高。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通常在10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南方地区流行高峰常为冬季和潮湿雨季,其他时间也偶有检出。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婴幼儿、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也可以引起其他年龄段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当地有HRSV感染发生或流行,或发病前8天内有HRSV感染患者接触史。

  1. 传播途径

可通过接触和呼吸道传播,主要通过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潜伏期约4-6天。

3.临床表现

3.1婴幼儿

最初以鼻塞、流涕,随后出现咳嗽、喘息,可有低热。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湿啰音,严重者可出现喘憋、拒食、气促、胸廓凹陷、发绀和鼻翼扇动,重症可出现呼吸衰竭。早产儿、6个月以下的婴儿、2岁以下患有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可累及呼吸系统以外的脏器。

3.2学龄前期儿童

以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为主要表现,可有鼻黏膜和咽部充血、水肿,部分进展为肺炎,表现为喘息、气促和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

3.3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

鼻塞、流涕、咳嗽、声嘶、耳痛等为常见症状,可见鼻黏膜、咽部、球结膜、鼓膜等处充血、水肿,可伴发热,部分可进展为肺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3.4成人

鼻塞、流涕、咽痛为主要表现,可伴乏力、厌食和发热,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咽部等处充血、水肿。可进展为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和慢性气道疾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出现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3.5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

初期以发热、咳嗽为主,多数患者进展快,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呼吸衰竭。

4.影像学表现

组织学上为坏死性细支气管炎,致支气管上皮脱落伴梗阻,弥漫性肺泡损伤。影像表现无特异性,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小斑片状阴影、肺气肿。CT检查以间质性改变为主,严重病例可表现为双肺非对称分布的小叶中心小结节、肺实变、树芽征、磨玻璃密度影、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壁增厚,网格状影少见。

5.鉴别诊断

因影像表现无特异性,本病与其他病毒感染的影像表现相似,主要与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肺炎支原体肺部病变较重而临床症状相对轻,病灶两者均可从先肺间质至累及肺实质,支气管或小支气管壁增厚,肺炎支原体累及范围从肺门至肺外带,可有淋巴结增大。另腺病毒肺炎临床症状重,又称憋喘性肺炎,热型常为时稽留热,其早期即可出现肺实变,向心性分布的支气管周围多发融合实变合并过度充气,即边缘清晰的马赛克透亮区。

  1. 实验室检测

因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如流感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人腺病毒、肺炎(衣)支原体的临床表现不易区分,影像表现叶相互重叠,确诊病原体需需实验室检测诊断。呼吸道标本中检测HRSV特异性抗原阳性;呼吸道标本中检测HRSV核酸阳性;恢复期血标本HRSV 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血标本HRSV IgG抗体滴度出现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性;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HR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