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分析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李文刚

烟台科技学院   265600

摘要美术教学作为高等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高校美术教育面临教学模式僵化、缺乏综合培养视野等问题,迫切需要变革和创新。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际操作,提出具体的实施思路和方法。包括构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电影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教育,以及利用数字工具和先进技术如VR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水平。这些措施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美术人才。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校美术,创造性思维,数字技术

美育又称美育。我国现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曾经指出:审美教育者,将审美原理运用到教育中,以培养人之感情。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许多学校纷纷推出了生态课堂和探究课堂。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突出,他们的自主性、自主性、自主性也越来越强。

1高校美术教学开展审美教育实践的意义

在高等教育中,美术教学不仅仅传授艺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的能力。审美教育在提升个体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增强审美判断力与创造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寓教于美中,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将逐渐提升,不仅涵养了个人品德,而且为日后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奠定了基础。在快速变化的当代社会,审美教育更显得尤为关键,它促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文化背景中,保持灵活与敏锐的审美观察力与应变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和生活热情。因此,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实践,不仅是艺术教育的内在需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传统高校美术教育现状

2.1教学模式陈旧

高校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固守传统、过度依赖经典模仿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艺术教育的时代性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形成对艺术的固有思维模式,缺乏对当代艺术语境的敏感性和创新性思考。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创作工具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艺术教育的要求,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审美能力。教育者需要审视并更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束缚,鼓励个性化表达,以适应多元化、动态变化的艺术及文化格局。

2.2培养缺乏综合性

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在培养模式上往往倾向于技巧和风格的专业性训练,却未能充分融合跨学科知识的广度,导致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新能力受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课程仅限于理论分析与技术操作,忽略了思维方法、社会实践、科技应用与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在认知多样性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上存在欠缺,不利于学生形成综合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未来的美术教育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融入人文、科学、技术等多元元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和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思考和创意。

3高校开展审美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路和方法

3.1构建课堂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构建课堂导入情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模拟艺术创作的现实场景或历史情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艺术的真谛,使知识点生动化,不再停留于文字和理论的简单传授,而是通过情境的营造让学生主动探索、批判性地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情感投入的增加,也将有效增强学生对艺术创作的认同感和满足感,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式,为培育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2开设高校电影美术网络教学课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资源的丰富,开设电影美术网络教学课程成为高校美术教学创新的有力手段。此类课程利用丰富的视听材料和互联网的交互性,跨越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搭建起开放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选择。通过网络课程,学生能够观摩世界各地的美术作品,分析不同风格的电影美术设计,深入探讨美术与影像媒介的融合,从而开阔视野,丰富审美经验。网络教学不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促进了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与现代传媒关系的理解,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和创作空间。

3.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创造性思维基础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培育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应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跳出传统范畴,敢于尝试和探索未知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思维训练,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以及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和表达,有效地激发其内在潜能。同时,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注重多样性,结合文学、哲学及其他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思考的深度和宽度。在不断的实践和体验中,学生能够不断挑战自我,培育出敢于创新的艺术实践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创造性思考习惯,这为未来艺术界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

3.4“思政育人”与“美术育人”同向而行的优化策略

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在高校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艺术作品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设计上,需巧妙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如通过解读党的历史上重大时刻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领略党和国家发展的伟大历程。同时,倡导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审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培育他们运用美术表现手段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反思。这种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与艺术创作水平,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桥梁,确保了美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目标与效果同向共进。

3.5利用Adobe Photoshop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Adobe 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通过熟练运用这些工具,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美术制作技术,还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剖析和再创作,提高对构图、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实际操作中,教师可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修图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原作品的视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造,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细节的能力和美术作品赏析的深度。此外,通过模拟专业场景下的图像处理流程,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字环境下的视觉传达策略,为其未来的艺术创作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6依靠 VR 等先进技术进行鉴赏

在美术教学中引入虚拟现实(VR)等前沿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和美术鉴赏的方式。利用VR技术,学生能被置身于三维全景的艺术空间之中,无论是欣赏世界名画、雕塑还是现代艺术装置,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艺术作品的细节和情境得以全方位展现,深化了学生的艺术感受和理解。此外,VR技术还可以模拟艺术创作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尝试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激发其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互动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模式为传统美术教学带来了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融合VR等技术不仅强化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还有助于培育学生适应数字时代的审美素养。

结语

本文认为,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要把自己的培养目标从“以专业为主”转向“以培养有艺术内涵和文化品味”为核心的“高质量”人才。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大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和改革,必须立足于实际的教学实践,将传统的仅关注于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绘画的特征加以转变,对素描、油画、中国画等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为目的,着重于增强学生的美术表现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闫梦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教学融合策略探析[J].数据,2021(12):139-140.

[2]李林琛,王淑卉.信息技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19):106-107.

[3]虎啸.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1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