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习迁移理论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分析学习迁移理论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吕谨盛

甘肃省静宁县文萃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习迁移作为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高中化学教育领域的重视。如何借助学习迁移理论优化教学过程,促进高中生在化学学科领域内的深度学习和综合能力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分析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力求为改进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高中化学;策略

前言:针对高中化学学习迁移理论而言,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效利用旧知识与新知识、深化理解和抽象概括、并未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以及关注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在不同情境下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来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

一、联系旧知识与新知识

在学习迁移理论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第一步是通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将已掌握的化学原理、概念和技能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教师需在教学设计中强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使学生能够在新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1]。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原子结构、化合价以及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知识,如电子转移导致化合物形成的过程。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如铁生锈、铜绿形成等),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氧化数的概念和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衔接性的练习题,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酸碱反应知识来解释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或过程,进一步强化新旧知识的连接。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掌握了新的知识点,有效促进了知识迁移的发生,提升了他们的化学综合能力。

深化理解和抽象概括

在学习迁移理论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引导学生深化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并能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在面对新的化学问题时,能够迅速识别其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有效应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例如,在讲解“化学平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硫酸铅和碘化铅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直观地感受反应物浓度、产物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然后,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引出勒夏特列原理并解释其中蕴含的平衡移动规律。进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列举更多类型的化学平衡反应(如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等),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各类平衡变化的原因,从而促使他们提炼和归纳出通用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则。这样,学生就能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规律,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归具体的认知迁移过程,提升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2]

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

在学习迁移理论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操作、项目研究、模拟仿真等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原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提升其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首先开展实验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测定硫酸与铁粉反应速率的实验,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观察并记录数据,从而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验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其次,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参与一项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项目,如探究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何通过化学沉淀法去除。学生需要应用已学过的沉淀反应知识,同时考虑实际操作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控制,以及处理效果的评价等多方面因素,这样不仅深化了对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在复杂环境中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实施计算机模拟教学,借助化学教学软件或在线平台,让学生模拟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比如使用虚拟实验室调整反应条件以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这种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跨越时空限制,更灵活地探索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并学会将所学应用于新环境。通过这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反复体验、实践和反思,从而实现从课堂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识迁移,有效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四、关注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培养

在学习迁移理论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中强调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更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解决问题,并敢于对已有知识进行质疑和反思[3]。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这一主题时,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生活或工业生产中的案例,如电池的工作原理、燃料燃烧产生能量的过程等。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化学反应热力学知识,分析这些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应用于具体情境,还能提高他们在复杂问题中识别关键信息、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探究实验,比如测量不同物质燃烧释放热量的多少,并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验证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定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针对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结果解读等方面提出疑问,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围绕特定的化学问题设置课堂讨论环节,如探讨氢能源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可能性及其面临的技术挑战。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发言材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辩论。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结合学习迁移理论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使其在面对新的化学问题时能快速地联想到已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有效的迁移策略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深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持续探索和完善基于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努力构建更加高效且富有活力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蔡伍南. 学习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J]. 新教育, 2020, (05): 51-52.

[2]肖冬菊.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J]. 高考, 2020, (06): 177.

[3]陈赟俊.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20, (02):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