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培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培育

彭帅

重庆市开州区中和中学 405413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在初中道德与发展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为此,教师需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展开分析,选择恰当时机,科学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带领学生深刻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助力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与知识迁移,为后续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引言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不能等学生出现了思想道德问题再进行教育,而是应当预先教育,确保学生在校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期。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立足于新时期的教学特点,加深对教学的研究,在不断实践当中提高教学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学科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讲解和分析,能够有效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开展有趣的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习水平。课堂教学中,教师借用科学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弊端,强化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体的教学水平更加理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个人魅力,这种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相关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要点,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人发展能力。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2.1教学目标分化严重

在新课标一经出台,就受到了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还不够到位,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分化严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准备中,由于自身对新课标的把握有限,因此在目标的制定中还存在很多漏洞,比如,有的教学目标语言表达不够科学规范,显得很随意,有的教师限于各种原因,直接照搬他人成果,致使目标流于形式。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侧重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识记,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最终的目标仍是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鲜少强调。

2.2缺少内容拓展

道德与法治是和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围绕教材课本上的知识范围,较少将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去联系当时的新闻实事、政策法规、人文环境等,即使教学内容有些关联,也是比较浅显的,无法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内涵,这让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流于了形式化。

2.3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阶段的学生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对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难以提升兴趣。因此,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形式。然而,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较少,这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使道德与法治教学难以发挥其培养核心素养的真正作用。

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3.1以时事热点为依据,培育法治观念素养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已然成为教学中的必要目标,从这一目标出发,教师可以利用时事热点话题开启教学活动,广泛搜集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流传的热点话题等,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素材,以贴近初中生思维认知能力和现实生活经验的方式,带领学生解读具体的案例和热点话题,促使他们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并形成懂法、用法的意识。另外,在时事热点的形式方面,根据初中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教师选取形式较为新颖和创新的热点话题,如微博话题组、新闻短视频等,以一种更为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展示法治案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引领学生积累基础的法治知识,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够成为一个具备法治观念素养的人,也能为普法事业做出一定贡献。

3.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很多教师会习惯性地将知识引入到法律层面,让学生去探讨,这虽然能起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作用,但是又由于缺乏真实的案例或者教师提供的案例不那么吸引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讲解只会表面理解,无法触及到学生的内心。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让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在课本教材的要求下,还要根据学生需求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发自内心地产生感悟,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3.3积极推进道德与法治实践学习的开展

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与社会性,意识到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让学生体验知识,对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能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突出素养。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实践学习应当是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机制;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实践行为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要把控好度,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行为不管不顾,也不能过度限制学生的实践行为。在实践学习期间,教师可以给出实践任务和实践目标,并在学生制定实践方案和实践措施的过程中给出几种较为常用的思路供学生选择。如果学生有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思路的可行性,并逐步制定实践策略。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实践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联系通畅,能够及时解答学生在实践期间遇到的各类问题。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在周末、节假日,既能保障充足的实践时间,也能避免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沉迷游戏、动漫。

3.4科学创设教学情境,降低知识点理解难度

众所周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包含大量与社会相关的真实案例,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真实案例当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确保学生在思想层面、精神层面得到解放。为实现这一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展开深度分析与综合性考量,引入生活化元素,搭配案例科学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确保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场景当中,开展高效学习、探究式学习,充分感悟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助力学生形成与之相应的知识迁移能力与技能迁移能力。

结语

总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对于个人的知识积累、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未来人生发展方向具有奠定性作用。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应当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育内容的推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薄明.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中外交流,2020(4):1055.

[2]宋守忠.基于核心素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14):37.

[3]李云霞.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20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