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临床观察

吴建伟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医院 陕西宝鸡 7214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骨盆前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本院接收的骨盆前环骨折的患者4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皮下内固定支架、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汇总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方式对所选患者进行干预后,乙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比甲组短,乙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优于甲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盆骨前环骨折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相关指标的改善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骨盆前环骨折;临床效果

引言:

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患者出现骨折情况后并发症多,致残率高,尤其是不稳定型骨折。在骨盆不稳定骨折患者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为骨盆前环骨折。以往骨盆前环骨折多采用保守疗法,但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或者无法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从而出现多种并发症。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骨盆的结构和功能稳定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致残率[1]。但是,常规的手术方法,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多,对神经功能影响大等缺陷。所以,急需改进骨盆前环骨折治疗方法。近几年,本院对该类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显著,现将其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本院接收的骨盆前环骨折的患者4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年龄为(43.28±3.78)岁,所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要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做好术前的各项检查,如留置导管、硬膜外或气管插管等。乙组患者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病人取平卧位,使导尿管保持畅通。术中采用常规无菌操作,以髂骨前上棘为标记,沿着髂骨后方做3-4 cm的小切口(如果是两侧骨盆前环,则需要在两侧髂嵴两侧做开口),使髂嵴完全暴露。再于耻骨联合做一3-4 cm的小切口,将耻骨联合及周边骨骼完全暴露出来,再用金属板从髂骨前上棘经耻骨联合至耻骨联合处形成一条或两条皮内通路,同时对其进行闭合复位,无需强行进行解剖复位。将塑形后的接骨板从皮腔内插入,3~4枚螺丝以髂骨和耻骨联合为中心进行固定。C臂、X光机检查,确定耻骨联合间隙无螺丝钉,且骨折对位良好,依次将其关闭。

甲组采用皮下内固定治疗进行治疗。于耻骨联合上方1.0 cm处做横向切口,从皮下层层剥离,沿纵切面切开腹部。采用腹外侧切口,显露耻骨联合及其对应的耻骨支。取髂骨前上棘行一3-4 cm的斜切口,将髂骨前下棘暴露于其与阔筋膜张肌间。采用椎弓切开术在髂骨前下棘面外侧缘切开,形成骨道,经探头证实该骨道在髂骨内侧和外侧髂骨间完整定位。选择直径7-8 mm、长70-80 mm的椎弓根钉,在螺纹末端与骨表面保持20 mm以上,将其旋入[2]。将连接棒成型后,沿着皮下通道将其插入,然后将其固定在骨折处。对侧进行同样的操作,重新定位,旋紧尾部帽盖。在检查无误后,逐层缝合。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天内使用抗菌药物,并按引流程度适时拔管。第二天做床上翻身、肢体屈伸运动,4-6周可自主行走,并可借助拐杖进行局部负重运动,12周后可进行全负荷运动;手术3个月后,骨折已完全愈合,将内固定物取出。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干预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及骨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汇总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乙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比甲组短,且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

甲组

20

114.47±6.44

187.67±4.37

18.66±4.48

乙组

20

66.12±3.39

110.77±4.48

14±4.58

T

-

4.489

9.577

2.394

P

-

0.006

0.047

0.022

2.2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比较

乙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甲组,且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总优良率

甲组

20

5

7

8

12(60.00)

乙组

20

9

10

1

19(95.00)

T

-

4.849

P

-

0.011

三、结论

骨盆前环骨折治疗方法包括经皮通道螺钉固定、皮下固定和经皮钢板固定。经皮通道螺钉固定的操作难度较大,操作人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熟练应用,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中难以普及;手术中需多次进行 X射线检查,容易对病人及医生产生放射伤害。皮下内固定术,常需行髂骨前上棘下入路,容易对股外皮神经产生伤害;椎弓根钉多位于髂骨前下棘面的外侧,其通过皮肤与椎弓根钉连接,呈弧形,容易对股血管和股神经造成压力

[3]。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易于普及;只需要一到两个X光检查,而且操作的时间很少;手术结束后,病人可以床上翻身,早期下地,可免除因长时间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以髂前上棘为起点,对股外皮神经无损害;接骨板通过髂骨前上棘、腹股沟皮下至耻骨联合,使其呈弧形,以防止对股动脉及股神经的压迫。

骨盆前环骨折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术中钢板塑形是关键。术中首先在髂骨及耻骨联合上开两个切口,然后将钢板整形为弧形。将冈本从皮下穿入,将耻骨联合进行定位;若钢板与髂骨之间的贴面效果欠佳,可用特殊器械将其弯曲,以充分贴合。若为双侧前环骨折,应首先在耻骨上放置3枚或4枚螺丝,然后用两片钢板将耻骨与髂骨置入固定。对于骨盆前环骨折患者,在3个月后应将其拆除,因为如果植入的时间太久,其内部的软组织可能会使其难以取出,从而提高手术的风险性。另外,在术中应用骨蜡对钢板进行固定,可防止软组织过多的进入螺钉孔,从而减少钢板的取钉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身材比较瘦小的人,术后可能由于钢板位于皮下不适或弯曲受限等情况,将内固定物取出后可逐渐消失。

综上所述,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在骨盆前环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快的操作时间、较低的出血量、较好的愈合能力和较好的术后重建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清斌,李祖涛,殷剑,等.腰髂固定联合经皮骨盆前环固定治疗垂直旋转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3(6):52-55,61.

[2] 吴长青,刘勇占,华英,等.骨盆前环骨折行皮下前环内置外架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差异[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 36(6):972-974.

[3] 陈波.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前环损伤的疗效及早期并发症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