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试论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策略

管慧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具有各自的教育目标,包含不同的教学内容,各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教学方法,但二者不是独立的两个部分。教学实践中,德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促进心理健康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整合,可以提升二者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心理教育;融合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教师越来越注重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德育内容,确保小学生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借此改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将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进一步完善小学生的人格,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当今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1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使其对应的抗逆能力显著提升,使学生未来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更有信心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德育教育还能够教会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师长和同学,关爱社会,关爱自然,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具有良好的品行和公民素养,并能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和犯罪现象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定。学生将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观,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和合理选择。

1.2促使中小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德育教育促使学校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教师通过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方面的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设置系统、科学的德育课程,确保德育教育内容丰富,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多方面的发展。

2小学心理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课程模式是交互模式,师生是协作关系,是人与人的一种精神性交往关系,其教学途径的性质是体验性、生成性和生活性。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会运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展教育,但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的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题问题化倾向、目标设计年段特征不明显、教学评价落后。体验活动是心理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但诸多小学心理课的体验活动存在单一性、浅层性和被动性倾向,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基于对北京市“中小学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征集与评选”活动征集教案的分析发现:部分教案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之间不吻合;整个活动过程重预设、轻生成,没有做到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对课后延伸重视不够;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随意性大;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关注程度不一,不同内容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之间存在水平上的差异等。课堂纪录管理不当,学生参与不积极、行为散漫等也是影响心理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基于此,有必要基于课堂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深入探索,尝试有效改善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3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策略

3.1做好与家庭的联动与沟通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应与家庭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家长联系簿或电话与家长建立初步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包括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等等。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教师进行定期的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在家的表现。在家访中,教师可与家长深入交流,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在每个学期开始和结束时,组织家长会。在会上,教师分享学生在校的表现,并听取家长的反馈和建议。为了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邀请专家为家长开展专题讲座,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

3.2落实“心育+德育”,完善工作策略

第一阶段,起。主要在于明确将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路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相关文章阅读,了解心理因素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从根本上理解“心育+德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进而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育规划。第二阶段,承。这个阶段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机制。教师通过组织升旗仪式、组织学生观看革命题材电影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个阶段是将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执行阶段,教师应重点关注心理基础建设和目标性德育培养的结合。第三阶段,转。教师的工作能力是在不断学习培训和教学实践中得以提升的。所以,学校要针对教师的基础情况和特点,聘请专业讲师为教师提供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3一课一得,深广有度

心理课要注意一课一得,这就要求心理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明确每节课的定位和主要解决的问题,深广有度,保证学生有切实收获。比如调查发现六年级学生对记忆方法和策略的掌握比较缺乏,而且每个人喜欢和擅长的记忆方法不同,如果只在一节课深讲1~2种方法,对于不喜欢、不适用的学生,课堂收获可能不尽人意,因此“记忆有妙招”这节课以学生存在记忆困扰的文字和符号为记忆材料,开展多轮挑战,结合生生互动,广泛了解各种记忆方法,旨在丰富学生的记忆方法库,帮助学生根据不同记忆材料选取方法,发掘自己惯用和擅长的方法并积极调整。

3.4实现对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组织开展德育专项教育活动

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视频、网络资源等,向学生展示德育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讲解德育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德育的含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同时,学校也开展了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尊重他人”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搜索、视频拍摄等,来展示自己的道德实践成果。

结语

将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地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和教师应提高对两者整合的重视程度,强化专业师资力量的配备,并做好与家庭的联动与沟通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努力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和高尚品德的新一代公民。

参考文献

[1]李世友.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2022(28):32-34.

[2]谢素珍,夏兰,沙秀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