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学“导师团”活动,搭建镇域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1

依托教学“导师团”活动,搭建镇域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探索研究

张秀文

临朐县山旺镇教育管理办公室   262616

小规模乡镇往往存在教育体量小,教师数量少,镇域内教师结构会出现明显的“两头重中间轻”的现状,中坚力量不够突出,教师数量、年龄结构和专业能力的不均衡,导致教研氛围淡薄和质量提升受限的问题日趋严重。

要改变以上现状,就必须打破小规模单位的各自壁垒,以区域行政推进的办法,整合优质资源,成立镇域教学“导师团”,才能较好的实现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的优质均衡。

一、组建团队,引领师资高效稳定

通过“自(自荐)-选(推选)-民(民主评议)-证(持证)”的方式,在镇域范围内公开遴选优秀教师,分学段组建学前、小学、初中“三级”导师团,每个团队成员不应少于5人,尽量涵盖所有学科。团队成员实行动态管理,按学期调整“后进”学科的导师成员,保证团队的高效稳定。

二、明确职责,导学内容灵活丰富

导师团活动本着“一通三异”的原则,从指导个体过渡到带动整体,逐步实现“以导为先,研、学、训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

“一通”—职责相通

一是“示范引领”职责。举办镇域引领课、示范课,积极开展帮扶带教活动,对镇域内薄弱学科教师分批次进行指导达标,分梯队推出优秀教师。二是“规范指导”职责。制定具有通识指导意义的镇域教学管理规范,涵盖全部方面,深入指导各学段的常规管理;三是“工作督查”职责。以“一定一不定”的方式,对教学工作及常规管理进行调研、督查,获取基础数据,为改进工作提出合理性建议。

“三异”—三个学段组织形式有异

1.初中段教学导师团以同课异构为切入点,开展“导-研”活动。初中导师团由“幕后”走向“前台”,导师与结对帮扶教师同上一节课,直面同一课题,磨课与赛课同步。要及时邀请县级名师现场指导,尽力与校级教研活动同体,变指导个体到培训整体,提升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小学段教学导师团以校际资源融合为切入点,开展“导-学”活动。制定“导学”菜单,导师示范引领,学员分层达标,对应学科教师全部参与。导师团活动要与镇域集体教研“穿插”结合,由原来的单学校、单学科、单个人变为镇域一体、学科融入、全员参与,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完成了校际资源的共享和提升。

3.学前段教学导师团以一日常规和游戏教学为切入点,开展“导-训”活动。针对每个幼儿园的常规“堵点”进行半日蹲园观摩,梳理园内问题清单,及时反馈研讨,合理解决幼儿常规落实短板。分领域成立中心研训组,导师认领研训项目,适时开展全员研修和培训,逐步实现“研学”到“研管”的过渡。

三、落实待遇,导学团队权责相通

为进一步激发导师团成员积极性,镇域内要制定激励政策,严格落实待遇。一是导师团成员可以列席学校和教管办教学工作会议,对教管办和学校的管理规范和教学推进方式提出改进建议;二是在教师考核中,可增加一定的工作量。导师团成员在各类评选中,除基础评分外,增加一定比例的赋分奖励;三是定期参加县级以上高端业务培训,年内到市县名校观摩,即时据实优先报销相应费用。

四、效果明显,助力全方位迅速提升

一是教师素质明显提升。导师团通过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整理精品教案,使导师进一步整理了自己的思想,让青年教师有效缩短了成长困惑期,团队意识增强,教育氛围浓厚,业务活动的参与率和获奖度必定逐年提升。

二是学校管理提档升级。各单位文化体系日臻成熟,特色项目和活动精彩纷呈;学校间的观摩、论坛活动趋于常态,交流互进的平台搭建起来;组织专业人员对各校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整合,编制了通识管理规范

三是综合改革辐射带动。学校有亮点的特色项目有专门专业团队负责,并注重了学段衔接,研究也会日渐深入;导师团导学活动的成功,带动了劳动、艺体、党建等内容,有效的挖掘利用了镇域资源,注定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项目化管理的成效也会常常见诸报端。

前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方能“映日荷花别样红”。责任在肩,教育管理者就要站在“主责”的角度担“主业”,将自身融入镇域的整体均衡和质量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