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助力:低年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四维助力:低年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路径探析

陈雪红

浙江省平湖市全塘中心小学

摘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从教学目标出发,深入核心问题,立足语言特点,深挖思辨内蕴;从学习方式出发,将学生的真实生活与课堂教学串联,激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从文本选择出发,依托一线串珠策略,提升思辨的广阔性;从评价方式出发,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四维助力,不断探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更为鲜活的存在样态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   四维助力  低年级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思维能力”确定为核心要素,并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安排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板块,明确指出该学习任务群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也要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落实到位。

一、从目标取向出发,依托语言问题组合策略,让思辨更具生成性

语文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依托语言问题组合策略,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落地生根。

1.语言品味,凸显思维方法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言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想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发现文本语言的思辨点,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等方式,不断提高思辨能力。

如《我要的是葫芦》,学生比较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的异同,分析不同句型的表达特点,了解了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更加肯定、态度更加坚定、语气更加强烈的特点,明确了反问句的表达作用。这一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语文经验出发,展开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反复比较,在思辨中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人物形象的生动。

2.问题启思,挖掘思辨内涵

思考是辩证的前提,辩证则是思考的进一步延伸。思考与辩证二者相辅相成,都是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中值得思考与辩证的相关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挖掘思辨内涵,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

如《蜘蛛开店》,学生通过分析与联想、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找到童话角色“选择”背后的智慧,创造出大象腿粗却买裤子、章鱼手多却买手套,刺猬背上有刺却偏买披风等风格一致且符合逻辑规律的有趣情节。

二、从学习方式出发,依托生活情境策略,让思辨更具体验性

语文学习任务需要依托真实生活情境,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创设有利于提升学生积极性的课堂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实践运用,思考辨析,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1.对比发现,培育思辨能力

新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低年级学生以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为主,但在教学时同样需要渗透逻辑思维的培养。

2.平台交互,进阶思辨能力

基于真实情境的思辨性阅读教学,需要为学生搭建交互平台,组织演讲、辩论、演绎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开思辨的机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进阶学生的思辨能力。

如《小马过河》,在辩论的过程中,要想他人信服自己的观点,就要从语言、逻辑、事实上将辩题拉到自己的一方。辩论,重要的不是胜负,而是论证的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

三、从文本选择出发,依托一线串珠策略,让思辨更具广阔性

新课标指出:要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性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为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时,要以文本为载体,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积累填充思辨过程。

1.支架助思,激发思维探索性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侧重于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要借助学习工具,让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或填写图表,在提取文中信息,呈现思维过程、展示学习结果中,理解文本,调动思维,主动参与。

如《寒号鸟》,借助鱼骨图开展比较,既是对故事内容的积攒,也是对故事情节的助推,更是学生思维的可视化,思辨过程的显性化。

2.互文阅读,提升思维全面性

学生只有掌握课文内容,才能进行有价值的思考,从而形成思辨性思维。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多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这种阅读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某个主题或概念,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全面性。

四、从评价方式出发,依托多元评思策略,让思辨更具强化性

新课标指出,思辨性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中的交流、研讨、分享等阅读表现,以及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方法。

1.过程评价,思维活动常态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效能,充分关注评价的过程,以评促学,将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关注参与度、合作度、创新度等,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和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2.多元评价,思维活动综合化

比如上表中的“故事大讲台”,可以进行展示评价;“想法大家谈”可以使用“赞美三步法”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办法大比拼”可以借助学习任务表完成自评、互评,除此之外,还应该在课后拓展中开展表现性评价,老师、学生、家长均可参与评价,多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能更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水平,帮助学生发展思辨性思维。

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深入核心问题,立足语言特点,深挖思辨内蕴。其次,从学习方式出发,以生活化作为情境创设的原则,将学生的真实生活与课堂教学串联,激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再次,从文本选择出发,依托一线串珠策略,提升思辨的广阔性。最后,从评价方式出发,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四维助力,不断探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更为鲜活的存在样态与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