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运用的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运用的护理效果分析

黄欣怡

西安大兴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心肺复苏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组护理,急诊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急诊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护理后,急诊组神经功能水平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中,联合应用急诊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同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肺复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神经功能水平

心肺复苏是急救医学中的关键技术,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至关重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及时的心肺复苏能显著提高生存率。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在心肺复苏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急诊护理,其强调快速反应、精准判断和高效协作,以确保患者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得到最佳救治[1]。近年来,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多项研究表明其能够优化救治流程、提高复苏成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心肺复苏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女/男

年龄(岁)

体质指数(kg/m²)

急诊组

40

20/20

34~76(58.74±6.86)

18-23(21.75±1.31)

常规组

40

24/16

32~78(59.27±6.36)

19~24(21.61±1.45)

X/t值

0.808

0.358

0.453

P值

0.369

0.721

0.65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患者;在本院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慢性疾病或终末期疾病的患者;心肺复苏前已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或提供准确信息的患者。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组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等。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遵循标准操作流程,配合医生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复苏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复苏效果及不良反应。此外,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包括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定期翻身等,以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并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提供心理支持,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急诊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急诊护理。①快速响应与初步评估。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中的首要任务是快速响应,接到急救信号后,急诊护理团队应立即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赶赴现场。到达后,护理人员迅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脉搏及是否存在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②确保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通畅是心肺复苏的前提。急诊护理人员立即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的异物,如呕吐物、分泌物等,确保空气能够顺畅进入肺部。对于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迅速协助医生完成操作。③建立静脉通道与给药。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至关重要。急诊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静脉,迅速穿刺并固定针头,确保复苏药物能够及时、准确地输入患者体内。同时,根据医生的指示,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④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操作。急诊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这两项技能,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在按压过程中,护理人员会注意按压的频率、深度和位置,确保按压有效。在人工呼吸时,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⑤持续监测与记录。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急诊护理人员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同时,护理人员详细记录复苏过程中的操作、药物使用及患者的反应等信息,以便后续评估和改进。⑥复苏后护理与转运。当患者出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急诊护理人员立即进行复苏后护理,包括保暖、给氧、维持血压稳定等。同时,护理人员与医生紧密合作,评估患者的转运风险,并制定详细的转运计划。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到达接收科室。⑦心理支持与家属沟通。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往往处于极度紧张和恐惧状态。急诊护理人员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如安慰、鼓励等,以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同时,护理人员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的救治进展和预后情况,以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

(2)神经功能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范围从0~42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受损越严重。应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范围从0~45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规范统计,计量资料用(x±s)描述,经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

护理后,急诊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x±s,min)

组别

例数

呼吸机使用时间

ICU入住时间

急诊组

40

12.41±2.43

5.47±1.74

常规组

40

16.28±3.85

8.59±2.25

t

5.376

6.938

P

0.000

0.000

2.2 神经功能水平

护理后,急诊组神经功能水平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神经功能水平(x±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CSS评分

急诊组

40

22.74±2.25

24.33±3.29

常规组

40

26.35±3.28

28.47±4.58

t

5.740

4.643

P

0.000

0.000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在心肺复苏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从最初的简单生命支持到现在的全面护理,护理工作在心肺复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急诊护理的引入,为心肺复苏患者提供了更加及时、专业的护理服务。

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快速响应、紧密协作、精准判断以及高效救治等方面。通过优化救治流程,急诊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入住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急诊护理注重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通过精细化护理和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2-3]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急诊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且神经功能水平优于常规组,这一结论证实了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中的积极效果,表明急诊护理能够提高救治效率,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急诊护理的具体优化措施和在不同类型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力证据。

参考文献

[1]王淑艳,高洪涛,吕娜.急诊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12):1649-1652+1657.

[2]孙锐.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安徽医专学报,2022,21(06):69-71.

[3]谢小华,郭永锋,王俐等.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状况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11):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