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三医院 甘肃省武威市  73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从本院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中抽取,开展时间为2023年2月,结束时间为2024年2月,从中选取90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并采用“双盲选”法进行分组,两个小组各获得45例,一组是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另一组是研究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记录结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接受护理后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依从性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能够提高依从性和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效果

引言:由于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且对患儿的影响较大,所以临床中应积极治疗并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患儿的状态,提高治愈效果[1]。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综合护理方法,并选择部分患儿采用对比分析试验,记录相关结果后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中选取资料完整且愿意配合研究的9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参照组两个小组,年龄最低值4岁,最高值4岁,平均(0.53±0.02)岁,基线资料对比无区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儿接受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方案指导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症状进行充分的了解,以此为基础给予吸氧治疗,根据医嘱落实降温措施,及时调节患儿的水电解质紊乱,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研究组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为患儿提供高热专护: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各项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了解患儿的血压指标、呼吸情况和脉搏,对患儿的体温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并观察患儿的面部、瞳孔变化。若患者体温超过37.5℃护理人员应采用冷敷头部的方法进行干预,若体温高达39.5℃则需要对患儿的腋下或腹股沟进行擦拭,可采用乙醇和温水的混合液完成。另外护理人员应将物理降温方法告知家属,同时向患儿家属说明体温升高后的相关体征特点和表现,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异常,避免因体温较高导致惊厥发生[2]。(2)为患儿提供惊厥护理:患儿接受治疗前之间,护理人员应整理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详细地向家属讲解,并整理注意事项告知家属,同时将相关药物及使用方法向家属说明,让患儿家属学会如何进行惊厥征象的观察,保证家属能够及时发现惊厥情况,并及时上报。对患儿的体位进行调节,适当的松解领口,以平卧位为主,并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确保患儿的呼吸通畅。由于患儿高热惊厥后极易咬伤舌头,所以在护理期间应使用压舌板对舌头进行保护。此外,高热惊厥患儿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大,若供应不足就会导致缺氧现象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应调节氧流量,避免缺氧导致脑损伤。(3)心理护理:由于高热惊厥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加之患儿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极易导致不良情绪产生,从而引起哭闹表现,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并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疏导。对患儿进行检查前,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儿沟通,可为患儿提供玩具拉近护患距离,使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加,从而积极地配合护理和治疗。若患儿无法沟通,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地将相关检查的目的,从而督促家属和患儿积极配合[3]。(4)饮食护理: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饮食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告知家属,严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坚持多餐少食的原则,饮食方面以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的食物为主,从而提高患儿的抵抗力,促进康复效果。(5)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对诊疗环境进行改善,定期进行病房的清理和消毒,对房间内的物品采用氯消毒液擦拭,并定期对房间采用紫外线消毒,以免患儿出现感染情况。依据天气情况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地控制房间内的光线,保持在柔和的状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可在房间内摆放绿植增添室内生机。

1.3观察指标

1.3.1退热时间、惊厥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

患儿接受护理后,对退热的时间、惊厥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详细地记录,统计平均值后,完成组间的对比和分析。

1.3.2依从性分析

对患儿进行护理后采用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依从性的调查,分为三个阶段,即完全依从:护理期间患儿无需安抚且能够积极配合各项操作;部分依从:经过护理人员安抚后患儿基本上能够配合相关操作;不依从:对患儿进行安抚后,依旧不配合护理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n(%)、(x±s)即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是研究中的主要数据,将其进行统计后在计算机SPSS22.0软件中进行相关处理,并完成各种数据的分类,而数据的检验过程中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儿接受护理后无论是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还是住院时间均比参照组短,数据有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两组退热、惊厥消失以及住院时间x±s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h)

惊厥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

研究组

45

26.56±3.41

4.15±0.75

6.33±0.63

参照组

45

40.65±3.36

6.55±0.85

8.36±0.96

t

15.469

3.125

3.521

P值

<0.05

<0.05

<0.05

2.2比较2组护理后依从性

记录护理后两组依从性后发现,研究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依从率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率

研究组

45

29(64.44)

14(31.11)

2(4.44)

43(95.56%)

参照组

45

21(46.67)

15(33.33)

9(20.0)

36(80.0%)

X2

P值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疾病中小儿高热惊厥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该病常发生在年龄处于3个月至48个月的儿童群体中,对儿童的危害性较大。一旦发生该病,患儿会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如高热、知觉突然消失、手脚抽搐或僵直、牙关紧闭、嘴唇发黑等,需要临床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否则患儿的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同时为了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积极开展相关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往所使用的常规护理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达不到理想目标,所以临床中需要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改善。当前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愈加广泛,在护理期间进行高热专护和惊厥专护,从而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还注重患儿情绪方面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促进护理效果的提高。临床中护理人员对诊疗环境进行改善,可提高患儿的舒适度,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并配合相应的饮食护理可促进患儿的康复效果[4]。本研究对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发现无论是患儿的康复效果,还是依从率均高于参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促进其依从性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英. 综合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3, 39 (21): 120-122.

[2]吴锦霞.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 (20): 27-30.

[3]王维维.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护理效果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 (05): 146-148+152.

[4]杨慧媛.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2, 20 (20): 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