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失范的归因分析及其教育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中学生行为失范的归因分析及其教育管理对策

  吴坷

宁晋县耿庄桥中学  河北   邢台 055550

摘要:完整教育中,一个关键的构成部分就是教育惩戒,其能更好的确保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康和谐发展。我们都知道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教育惩戒又是一把双刃剑,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因此,实施教育惩戒时要注意适用范围、实施原则。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学生行为失范的归因,并阐述了教育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行为失范;归因;教育管理对策

引言初中学生行为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话题。常见的行为问题可能包括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情绪管理问题、品行问题等。这些问题可能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学生行为问题矫正的策略,通过对初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初中学生行为问题的矫正策略。

1中学生行为失范的表现

1.1散漫性行为

学生若有散漫行为,通常在生活上十分自由及散漫,缺乏纪律观念,不大会对纪律进行遵守,也不乐于接受规范教育,行为举动随便。凡事缺乏计划,无主次,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情去做事,缺乏自控力。譬如常表现为课堂无纪律、无故早退和迟到等,甚至还有偷着喝酒、吸烟等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
1.2攻击性行为

此类行为也许为语言重伤也可能是对身体的伤害,如,谩骂、欺辱、嘲笑、戏弄和不合理的要求他人去做他人不想做的事情。当这一部分学生碰到一点不顺利时,往往会出现焦燥、展现出暴力,伤害他人、毁坏财物等尤其对家庭内的人员无理取闹、蛮横不讲理有此类举动的学生,情绪上特别极端,遇情特别冲动,严重缺乏自控力,如,有校外常有打架斗殴,欺凌同学,恶意损坏公物,不遵守学校常规纪律等行为。

1.3自私性行为

一般这种学生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不分是非。若其欲望无法被满足,则会使用越轨方式,如早恋、观看不健康音像、偷取财务等。这部分不良行为,可能是道德问题,或者已构成了轻度违法犯罪。这些学生很多均追求层次低级的爱好,有强烈的相互物质等欲望,若被社会上不良人员教唆,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上,一旦此类型的学生聚在一起很容易就会成为犯罪团伙的思想基础。

2小学生行为失范的归因

2.1家庭的不良教育

1)家庭结构不完善,缺乏正常生活秩序。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在老家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只能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但对于孩子的关心教育不够;离异或因故变成单亲家庭的子女失去了正常教育;还有的家庭结构复杂人口较多,例如,爷爷奶奶和孩子父母的要求很难统一,这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好的影响。2)父母教育方式不科学。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放任不管,任其发展,即养而不教。一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自己的事大包大揽,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锻炼。3)家庭的氛围压抑,孩子常处应激状态中。父母之间经常打架、吵甚至于会迁怒于孩子,孩子不但得不到关心,甚至成为父母发泄的出口

2.2社会环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居住的地区,学校周围的环境与学生的问题行为有关。居住在拥挤的、人口密度大的街道的学生和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的人数较多。其他,如各不法分子的欺骗、威胁教唆,以及色情书籍和不良文学作品的毒害,也是学生问题行为的因。

2.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

1)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如死守“形式训练”的教条,片面理解人的发展,害怕社会的不良影响等。重视少数有升学潜力的学生,放弃对其他学生的教育,歧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长此以往会让这些学生经常变成道德品质不好的人。

2)只重视文化教育,不重视学生品德、心理健康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

3)对学生缺乏德法制教育,不能理解法律安全教育课程在学生道德发展中的重要性为考试教学

3小学生行为失范的教育管理对策

3.1转变观念,加强学校德育教育

3.1.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中小学阶段为长身体及知识的黄金阶段,亦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其一,有很强的可塑性,各方面尚未成熟,仿佛为一张白纸,极易走向岔路。其二,具有很强的模仿性,重视偶像、老师和父母等的言行举止,会特别的认同。为此,做好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教育尤为关键,教育人士应借助素质教育东风,对青少年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正向教育,并定期组织一些如周会、班会等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比较典型的专题教育比如:学习我的榜样、最美各类工作者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舆论宣传工具,将共青团员组织作用全面发挥出来,以此对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此外,还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使其有着更强大的适应能力、承受力、自我约束力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1.2创设积极的学校环境

1.促进包容与尊重: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并践行包容与尊重的价值观。这包括尊重每个人的差异、观点和文化背景,以及创建一个安全、无歧视的学习环境。

2.强化师生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建立积极学校环境的关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也要倾听并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3.提供支持和鼓励:学校应该提供一个充满支持和鼓励的学习环境。这可以通过赞扬学生的努力、认可他们的成就,以及提供必要的学术和情感支持来实现。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创设一个积极、安全、支持性的学校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这样的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2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各级教育部门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家庭教育的力度,邀请专家和教师为家长讲课,使家长可以科学的去教育孩子,并树立正确合理的育儿观,帮助家长提供及时的心理健康和行为矫正指导。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为:避免对孩子只养不教,放任自流;不要过度的管理和溺爱孩子,努力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家长的美好印象。平时家长 要重视自身的言行举止,态度端正,摒弃粗暴、片面的观念,对孩子的物质与精神需求都要重视,不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也重视孩子身心健康,还要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家长的追求、兴趣要正取,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孩子树立典范。尊重孩子人格,同子女在交往、学习、生活及爱好方面建立平等的交流桥梁,同孩子拉近距离,善于纠正孩子的缺点,赞扬其优点。家长也要同学校积极沟通,对子女的思想时刻关注,以便于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思想、行为及习惯,让孩子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3.3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1.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家长会,让家长能够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微信群、钉钉群、QQ群等),实现家校之间的即时沟通,分享学生的进步和日常动态。设立家长信箱或热线,方便家长随时向学校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2.增强家长的教育参与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如教学观摩、运动会、文艺演出等,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如家庭作业辅导、兴趣班等,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和参与感。

3.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特长,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期望和孩子的特点,与学校协商制定合适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还能够增进家校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学生行为问题矫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结束语:

概而言之,可谓中小学生为我们国家的未来,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俗话说: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与国家发展及民族兴亡紧密相关,所以,如今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责任就是关注中小学生成长,使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仁贤、彭兴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实施指导》[M].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21年2月28日

[2]郭枫焰范俊德《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J].《华南新闻》 2005年3月15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