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

段正秀  赵海霞 张九春 呼日恒 斯钦格日乐

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邮编:026000

摘要:科教融汇背景下,如何挖掘并将其与课程思政要素融合在一起,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生物化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最主要的一门课程。根据近几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归纳了"生物化学"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并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方式,将知识的传承与价值引导相融合,让学生在获得职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其民族自豪感、责任与担当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敬畏生命等价值目标的引导,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生物化学”专业教师需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一)提升德育意识和育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一个好的教师要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职责,并将自己的职责融入到日常、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中。”作为教师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专业教师有义务也有义务提高课程的理论厚度、思想深度和感情温度,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教学相结合,"生物化学"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从专业的概念、理论和案例中挖掘出思政元素,找到德育元素的投射点,将其在专业的课程中活化或者与之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此外,老师的示范、示范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主要途径。老师要做好表率,向学生灌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价值观,用国家的情怀、人格魅力和广博的知识来获得学生的尊敬,做好学生的表率,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

(二)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既要有老师的自主意识,又要有较高的育人能力。“生物化学”的老师要与本学科所处的专业的发展进程相联系,尤其是对重大科研成果的发现过程、科学家故事等进行有效的运用,将所蕴含的责任感、爱国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思政要素都发掘出来,让这些思政要素内化成他们的精神诉求,内化成他们的自觉行为,把他们培育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另外,"生物化学"是一门从分子层次阐释生命现象的化学性质的学科,在授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有关的实例与生活联系起来,对一些病症的发生进行讲解和讲解,让他们既能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能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组织能力

"生物化学"的内容繁杂、抽象、偏重理论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需要重构已有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把德育要素"融"到教学内容之中,通过探究、体验和案例等方式使课堂"活"了,充分利用了德育的潜在作用,引起了同学们的感情共振,在启迪中形成了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过程中,避免将所发掘的德育要素"说教"、生剪、"嫁接"等简单化的做法,而要将所包含的德育要素,合理地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德育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二、“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一)责任与担当意识的培养

“责任感”与“承担”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崇高品质。在电视连续剧《可爱的中国》里,方志敏在监狱里用米糊写信传达消息,接收消息的同志们是如何理解这份信息的?这就涉及到了碘遇到淀粉后会出现颜色,以及确定淀粉酶活性的基本原理。在介绍这个试验的理论过程中,通过以上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对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剖析,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堂结束之后去查找有关方志敏的有关文献,解释现在我们学习方志敏的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挖掘和设置,让学生对这个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好地了解了这个内容,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搜集和解释,将方志敏烈士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共产主义事业而进行了勇敢的战斗,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责任”和“承担”,激发了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怎样表现出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生物化学"导论中,介绍了1965年,我们成功地合成了世界上第一株有生理功能的晶体牛胰岛素,1983年成功地合成了酵母中的丙氨酸转运 RNA,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做出这样重大的科研成就,正是由于他们不怕困难,拥有敢于战胜困难,勇攀世界顶峰的勇气。同样的例子也出现在我国古代,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发现了用碘来治疗当地的病症(粗脖子病)、用含有维他命 B+的植物来治疗脚气、用猪肝(含有维他命 A)来治疗夜盲症等等。藉由个案介绍,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之有关医学之重要性,并启发其进修之积极性与国家之骄傲。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化学"中每一项重要的发明后面,都有一位科学家克服困难,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勇气。在 DNA双股链的教学中,通过网络搜集有关 DNA双股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探讨。DNA双股链的发现源于遗传学专业的詹姆斯·杜伊·沃森与物理学家弗朗西斯·哈里·康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的研究成果,两人在 DNA的构造过程中不断地修改、修改,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 DNA双链模型。他们的研究既有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又有对 DNA结构的研究。希望透过个案,让学生了解在探究的过程中,除了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外,更要从各学科的科研结果中汲取灵感,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在传统观念中,酶的化学性质是蛋白,而 Thomas Cech等人首次在26 sRNA上首次报道了核酸的存在,随后又陆续在酵母、真菌等物种中被鉴定出,从而颠覆了人们对于“除蛋白之外还存在着核酸酶”的认识,这一重大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创新精神对于科研的重要性。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人怎样培养,这是教育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对于老师来说,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提高,它具有润物无声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自身的职业特点出发,深入发掘和运用专业思想中的德育要素,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以人为本”。在知识的传递中,挖掘和整合德育元素,使之与德育相结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思政的潜在教育作用,引起同学们的感情共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是每个老师都需要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项目来源: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参考文献

[1]李科友,徐全乐,罗鑫娟,等.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20,3(38):37-40.

[2]姜兆玉,杨傲傲,王德鹏,等.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J].广东化工,2021(5):244.

[3]魏炜,鲍锦库,张年辉,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学,2021(5):127-130.

[4]朱冰影,周扬,胡鹤娟.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0):45-46.

[5]代永沛,杜江,苏琰.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3(49):119-121.

[6]范颖,郑珍,牛文华.生物化学检验“智慧课堂”实验教学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9):54-56.

[7]欧阳惠君.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59(5):64-65.

[8]秦梁智,徐敏,张佩,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引入思政元素的应用效果分析--以某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现代职业教育,2022,310(32):28-30.1